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这是我国出土的关于龙的最具价值、距今较早的考古资料,濮阳因此被称为"中华龙乡""华夏龙都",但濮阳龙文化的传播还相对薄弱,龙文化元素尚未充分融入濮阳城市形象,可尝试利用戏曲、话剧、小剧场戏剧以及杂技剧等多种戏剧形式传播濮阳龙文化,使濮阳龙文化为更加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龙文化研究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濮阳龙文化研究在关于龙的起源、演变、性质问题。龙形遗存的天文学、地理气候学研究,龙与中华民族起源和历史,龙文化的内涵和精神,龙文化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价值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达成了许多共识。目前濮阳市应该开展对龙文化资源整体开发与利用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将龙文化及其精神融入濮阳城市形象设计,开发龙文化旅游,对内提升濮阳人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文化自豪感,对外提升濮阳辐射力、影响力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3.
濮阳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又是"中国杂技之乡",是河南省的东北"出海口",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濮阳依托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龙文化,将旅游经济作为该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二五"规划以来,濮阳市政府部门在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发濮阳龙文化内涵,发挥本市特色优势,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通过对濮阳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濮阳市实际情况,提出濮阳市旅游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及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龙文化"一般是指围绕龙所衍生的图像符号、礼俗信仰、历史传说、工艺美术及其精神内涵和科学蕴含等。本文所谓"濮阳龙文化研究"主要是指有关学者在濮阳发表的、对濮阳西水坡龙文化遗存及其他有关龙文化现象为主要对象的学术探讨,个别情况下也涉及在濮阳市外发表的关于濮阳龙文化遗存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5.
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为濮阳市的"龙文化"品牌建设带来历史机遇,本文就濮阳市"龙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可能性进行了认真分析,同时对建设濮阳"龙文化"城市品牌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濮阳市在大力发展龙文化的同时,各方面的保护措施也应当与其发展齐头并进。但迄今为止,当地对龙文化的法律保障这一关键环节始终处于“缺场”状态。基于濮阳市现行的法律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濮阳市显然已经具备地方性立法的土壤条件。与此同时,管理部门职责规定不明确、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仍阻碍立法工作的开展。面向未来,完善濮阳市龙文化法律保护需坚持“软硬兼施”的双重路径。即从国家法层面出台相关地方性法规,以及从软法层面制定村规民约、内部规定和行业规章等,并形成“软硬共治”的基本保障格局。  相似文献   

7.
濮阳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城址、古代建筑、石刻、近代史迹以及丰富的故事传说等,为濮阳市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濮阳市应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按照大遗址保护利用理念,打造一批重点历史文化园区;以省级、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载体,建设一批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以古今黄河河道为纽带,打造生态观光走廊。遵循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原则,充分展示和有效利用濮阳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1987年濮阳市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墓群,震惊海内外,使濮阳获得“中华龙乡”的称号。经过20多年的历程,濮阳的龙文化研究和成果应用产生广泛影响,但面临着诸多发展瓶颈。要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市场手段进行有效的发掘、整合、包装,实现长足发展,为濮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9.
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完整性的角度分析相关立法,并从中央立法要明确阐释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地方性法规要本土化、立法保护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真实性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是濮阳西水坡"中华第一龙"出土25周年,是1987年以来的第三个龙年。农历二月初二,在中国传统节日中被称为"龙抬头节"。这天,濮阳市举行了盛大集会,数万名群众和省市领导、专家学者汇聚濮阳,共襄盛举。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继1995年命名濮阳为"中华龙乡"之后,又命名濮阳为"华夏龙都"。  相似文献   

11.
濮阳市在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区位劣势、交通条件劣势、自然资源劣势等问题,制约着濮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同事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濮阳市未来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的政策部署,科学发展杂技文化、龙文化,站在学术的角度为文化产业发展制定规划,持续开展"一创双优"活动,利用历史文化优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切实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将文化产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2.
<正>1987年,距今64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虎"蚌图惊世出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龙年。期间,围绕这一重大发现展开了一系列不断深化的龙文化研究,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有4次全国性龙文化研讨会,其中有1次"龙文化与民族精神学术讨论会"是在上海召开的,其他3次都是在濮阳召开的。历次研讨会上,不少专家学者都以"龙"为主题,对濮阳市进行文化定位和文化产业展望,期盼龙文化研究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发展,互为推进。一、中华第一龙,无愧第一  相似文献   

13.
小编的话亲爱的队员们,今天"雏鹰展翅"将带领大家走进河南省濮阳市。美丽的濮阳被誉为"华夏龙都"、"中华帝都"。濮阳是中华第一龙的故乡。濮阳市的少先队员在黄河之滨、濮水之阳,广泛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像颗颗珍珠镶嵌在龙都大地上,引领着龙都少年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争做星星火炬下健康成长的新世纪雏鹰。  相似文献   

14.
地方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面临强大冲击和破坏,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进行保护,只有通过保护、利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才能实现地方文化的价值。保护地方文化资源要有科学理念和有效保护模式,立法具有普遍拘束力,承担着教育、指向、警示和惩罚功能,是保护地方文化资源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学院简介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学院座落在冀、鲁、豫三省交界的流通中心、商贸中心的濮阳市。濮阳,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在这里出土了约6 4 0 0年前的“中华第一龙”。  相似文献   

16.
濮阳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有一个远大理想——再次成为“名城”。名城做为城市中的佼佼者,应具有较好的基本素质,有较强的城市职能。名城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历史性三大特性,根据名城的独特性可将其分为七大类。濮阳市的城市形象应定位于“有龙文化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是红色资源、红色传统和红色基因的集中表达,它凝聚着中华儿女奋发自强的集体智慧和磅礴力量,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对红色文化进行立法保护,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要注意实现国家专项立法与地方能动性立法、重点保护与分类保护、党委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参与相统一,构建完整、科学、专门化的法治保障体系,为红色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立法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塑造鲜明而富有感召力的濮阳旅游形象,提高景区景点的知名度,笔者通过对濮阳市旅游资源的分析,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对认知主体进行了濮阳旅游形象相关问题的调查,分别从"古"与"绿"两方面对濮阳市进行了旅游形象定位,并阐述了如何将其旅游形象宣传推广,以推动濮阳市旅游业的快速启动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立法: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立法保护,我国形成了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为核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体系并存的立法格局。我们应更新立法理念,统一立法指导思想,加快国家法律立法工作,尽快制定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注意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相衔接。加强抢救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立法执法工作,注重法律实施,创新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20.
周双双 《辅导员》2014,(24):19-22
住享有"中华龙乡"之美誉的文化古城濮阳.一颗熠熠生辉的教育之星正在冉冉升起。从村办学校到市直名校,从设施简陋到景致宜人,从生源不足到竞相报考……这所年轻而富有朝气的学校——濮阳市第四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三十年来.四中人辛勤耕耘、风雨兼程、只争朝夕,积淀了深厚的义化底蕴.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