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代词“it”用在某些动词或介词后 ,构成习语 ,成为动词或介词形式上的宾语。在具体使用中 ,本身有时无实义 ,语法上称作“虚义”it。在习惯用法中 ,它代表着不同的具体意义 ,而且比其它人称代词有更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语介词起着广泛的联系词语的作用,是英语中异常活跃、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类之一.介词“as”作为引导词构成的“as”介词短语既可用作宾语补语也可用作主语补语,多见于用在动词之后,发挥其在英语句子中的句法功能.然而,众多的语法专著极少有在词法章节中举例论证介词“as”短语用作补语的语法功能,然而,实际教学的英语材料里却频频出现用作句子补语的“as”介词短语,因其“貌似简单”而往往被忽略;为此,针对从实际教学中采集的实例,着重论述和阐明“as”介词短语用作句子中补语的用法及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和“对于”互换条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和“对于”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介词,二者关系密切而又有所不同,表现在“对”和“对于”有时能互换,有时不能互换。本文从分析“对”和“对于”语法意义入手,找出了二者语法意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解释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从而归纳出两条规则,通过大量的言语材料验证,总结出更为具体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对动词后面的宾语、补语成分的辨识是语法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区分:从意义上区分;从词性上区分;从带不带结构助词“得”上区分,从介词、动词语素上区分。  相似文献   

5.
用在介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的“所”字,功能怎样?能否充当介词的宾语?由于历来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词性认识上有分歧,因而对此看法也很不一致。如果对这一问题能加以继续研究和探索,能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对于减少古代汉语中的分歧、争论和提高古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是有一定帮助的。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以及与此有关的一些语法现象谈点粗浅看法。 在古代汉语中,“所”字后的介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以”。此外,“由”“从”“为”“与”等也经常位于“所”字之后,与动词(动词性词组)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  相似文献   

6.
介词“跟”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虚词,用法复杂,与不同语义特征的动词搭配时有不同的意义。俄罗斯学生受母语负迁移、目的语泛化、未正确理解介词“跟”的不同意义等因素的影响,使用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偏误。教学中应讲清楚介词“跟”的不同用法,对比分析易混介词,进行反复操练,才能减少偏误,使学生最终掌握介词“跟”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7.
介词(preposition),在有的语法书中又被称为前置词,是用在名词词组或相当于名词词组的结构之前表示词语关系的词类。因为英语不象法语那样有发达的词形变化,所以介词在英语中起着广泛的联系词语的作用。介词能和不同的词语搭配,表示不同的意义。由于汉语中没有和英语介词相当的词类,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介词又是较难掌握和运用的内容之一。“of”是英语中五十个简单介词里较复杂、使用较多,也是较重要的一个。它同其他词类的搭配关系,使得语言灵活、简洁、精炼。但同时也给英语学习带来了许多困难。笔者在几年的英语教学中发现:  相似文献   

8.
多词动词系指“动词 介词”、“动词 副词小品词”、“动词 副词小品词 介词”等固定搭配词组,同一种搭配往往表示多种意义,这些意义多半不是该组成词本身含义相加的总和。多词动词在意义及用法上相当于一个动词,多数可由一个单个动词作为同义词。如: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察了“于(於)”、“诸”、“乎”等介词在上古的使用情况,证明了上古汉语某些常用介词具有一词多能的特点。又以三种功能的介词为例,通过它们在上古、中古及近代10余种语言资料中出现频率的变化分析了上古汉语的多功能介词逐步为功能较单纯的新兴介词所替代的过程,从而证明了汉语介词在发展中存在着功能专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或后.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的词。介词是由动词虚化来的.因此.它所带的名词、代词、名词性词组是它的宾语。关于介词的范围,各家的看法不一,有的划分较宽,划入介词达70多个。这种作法没有从不同历史时期的语法体系来考虑问题,因而混淆了介词和非介词的界限。我们认为,介词的范围应该从严,只有动作意义已经虚化,不单独作谓语,或者作介词同谓语时意义有明显区别的才算作介词。  相似文献   

11.
“透过”一词不见于辞书,研究者和学习者均未加注意。“透过”可作二词性,一为动词,义为“穿过、通过”;二为介词,在句中引出动作发生或者完成所需要的凭借,相当于介词“通过”。两种用法之间是借助概念隐喻而发生演变的。  相似文献   

12.
介词在英语中运用非常广泛,词义活跃,往往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词义、用法,而汉语中的介词又较少,因而中国学生对英语介词的学习感到吃力。汉语中介词“主要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英语中介词是“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句中其它词的关系的词”。从英、汉语对介词的不同定义,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中介词比汉语中介词使用广泛一些。下面我就介词的结构类型和意义类型两方面进行对比,以示英汉介词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马氏文通》介词理论的创立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氏文通》创立的介词理论,包括介词的定义、立词的依据、收词范围、与相关词类的区分标准和汉语介词的语法特点等.百年来这一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今后应当加强系统性、语法功能、历史发展面貌及其演变规律的研究,加强科学理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英汉两种语言从语言形态上来说,分属两种不同形态的语言,汉语属“词根语”、“孤立语”,这种语言的词本身不能显示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它们的形式也不受其它词的约束,在语法手段上讲究语序和虚词.而英语属“屈折语”,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主要语法手段是词的内部屈折,一个构成形态可以表达几种语法意义.“无形态语”是汉语与英语的根本差别,而这种差别在词汇、语法、句子结构等因素上对我们接受、使用英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干扰.一、汉语词的多功能性使我们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忽视它们的词类.汉语的某一词类往往不只充当某一种句子成分而是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动词“学习”:  相似文献   

15.
“把”字句的英汉互译余炳毛张玉如“把”是汉语中的一个特殊介词,其主要作用是要突出、强调它所引出的词语。“把”字句就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这个特殊介词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种主动句。英语中没有与“把”相当的词,而且也没有与之对应的句型。在语言实际运...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介词in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研究介词in的初始意义所体现的容器图式与其映射意义之间的联系。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尝试探讨意象图式理论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希望能为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英语介词的多种意义、掌握其不同的用法提供一种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蒙汉双语生说普通话时,常常出现介词混淆、介词遗漏、介词多余、介词位置错序等中介语偏误现象。因此,熟悉和掌握蒙汉双语生普通话习得中介词偏误的类型,以中介语理论为指导,分析来自学生母语语法规则负迁移、目的语知识不足、自身因素及教师教学因素的原因,提出规避母语负迁移影响、重视介词系统分析、运用示例对比进行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信心等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为蒙汉双语生的普通话教学提供科学依据,以更有效地开展普通话教学。  相似文献   

18.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被动概要时所适用的语法手段有区别。汉语中既有意念被动句,又有有标志词的被动句,标志词主要有介词和动词两大类;英语中表达被动概念基本上是通过标志词来标示的。它除了用介词、动词表示被动外,还借用部分形容词、部分介词短语表达的被动意义。二者在被动表达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表明它们是不同类型的语言。这种研究具有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研究语言的一种方法,认知语言学包括经验观、凸显观和注意观三种方法表征。本文将从凸显观方法中的图形/射体、背景/界标理论出发,以介词“into”“on”“over”“out”和“up”为例结合英语介语具有的语义来分析这类词汇所包含的凸显方法表征。  相似文献   

20.
介词一直以来都是语言研究关注的重点之一,最早产生的单音节介词基本上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近年来,学界关于单音节介词历时来源的研究文献比较多,却很少涉及双音节介词的产生过程。现代汉语双音节介词"依照"的产生是语法化和词汇化规律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受语义动因、句法动因、双音化和韵律动因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