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对马兴荣、祝振玉两先生校注的《山谷词》一书中有关词语的注释,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 串联法在进行词语教学时,把一个词中的关键字当作重点讲解.在理解和掌握这个词的基础上,再用这个字串联其它词语,使之互相连类,举一反三。如讲“鄙视”一词,就把“鄙”字作为关键字,先讲清“鄙”字的意义,再讲“鄙视”的词义,然后便可从“鄙”字串出“鄙陋”,“鄙弃”和《故乡》中的“鄙夷”来.这样进行词语教学就不是笼统地讲解词语,而是讲授一词连及其它,学员只要记住其中某一个词,便可以联想出其它词语,充分利用了成年人逻辑思维能力强的长处.但串词尽量以课本中的词为主,兼顾使用频律较高的词语,不可漫无边际的串下去。如“伟岸”一词,关键字是“岸”,可先串出常用词语“道貌岸然”,这样便于理解“岸”字,串到这里也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3.
温州方言的词汇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本文试从历时的观点,根据李如龙先生的方言特征词理论将温州方言词汇分为三种类别:变异词、承传词和创新词。变异词是在传承前代词语之后词义、用法、构造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方言词;创新词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温州人根据自身交际的需要所创造出来的词;承传词是古代汉语直接传承下来的词语,它们在语义、词形、词语的语法功能、词语的用法等方面没有发生明显或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师:昨天,老师已经带领大家预习了这篇课文,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中故事发生的背景,学习了疑难词语.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这几个词. (屏显.生齐读.) 无非无怪无法无聊无非无从 师:这几个词是我们理解《藤野先生》的切入点.今天,我们就从理解这几个词语的含义人手,解读《藤野先生》,把握藤野先生的形象,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语离不开语境.这几个词语分布在哪些句子中呢?请大家在课文中找一找.  相似文献   

5.
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出现一类词语,我们不能简单地从字面意思上去理解它们,而是要知道这个词背后的文化背景。本文从动物词汇、颜色词和称谓词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着重探讨了隐藏在这些词语背后的文化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6.
农牧 《广西教育》2014,(45):100-100
正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先生曾说:"我们在语言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词汇的教学,把词汇的教学和概念这种思维形式的训练联系起来,这是最根本的,一个人如果词汇丰富,就是说,知道的词多而且掌握得好,他的语言能力就不会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词语教学,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词汇。一、教给方法,探究词意(一)抓住关键字理解词语的含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  相似文献   

7.
今天,“长青”把“常青”告上了文字法庭。法庭辩论在法官词语先生的主持下进行。“尊敬的法官,”“长青”站在原告席上说,“最近,许多同学在作业里把‘万古长青’写成‘万古常青’。大家都知道,‘万古长青’是个成语,‘常青’混了进来,不仅侵犯了我的专利权,还破坏了我们汉语言的规范性。请您明断!”“冤枉啊!”“常青”辩解道,“法官先生,您一定知道‘四季常青’这个词  相似文献   

8.
王利器先生主编的《金瓶梅词典》,其注释有某些失误,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对某些词语提出异议:一、释义不全的词.二、释义不准确的词.三、释义不全又不准确的词.四、其他失误.  相似文献   

9.
从《小学教学研究》今年第二期上拜读了福建同安教师进修学校蒋大营先生的《“词不离句”也有弊端》一文,受到启发;因而也对语文教学中“词不离句”的方法进行反思,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束缚了某些教师的手脚,导致了词语教学方法的僵化刻板,词语内涵理  相似文献   

10.
语文智慧园     
一、大鸟猛兽 各是啥词 天上有个鸟,地下有个兽。鸟扑向兽,兽像没事似的。两雄相遇,波澜不惊。原来这鸟这兽都是由词语所组成。你知道是由哪些词语组成的吗?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文的注释文字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对正确有效地解读课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词语注释藏玄机在长期的教与学的过程中,词语注释备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词语解释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弄清楚词语的基本义,进行字词意思的记忆,完成字词积累的基础上,可以归纳掌握一些词语的用法和词语的解释方法。如:在多音字的辨识中,要知道"以义辨音";在合成词的解释中,可以将单音节词解释成双音节词;可以分清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归纳出修饰性词语的解词  相似文献   

12.
小小调解员     
每次回老家,总能见到丁老先生和太太吵架,这时我就充当小小调解员。哎呀,你听听,他俩又吵起来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跑进了老太太的房间,只见老太太哭得跟泪人一样,我连忙上去拍拍她的后背。"怎么了?怎么了?"我每次都是先了解情况。丁老先生指着一片狼藉的房间,气乎乎地说道:"你看这地上的衣服,她把箱子里的东西全翻出来了。今天一天就翻了三次,我刚收完她就翻!我快被她气死了,这是在干嘛呀?"  相似文献   

13.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怎样摆脱机械讲解、生硬灌输、僵化记忆的误区,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灵动起来、丰富起来?笔者结合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课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体会。一联系生活,让词语“活”起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饱经风霜”一词教学片断:(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理解了其他的词语,但巧妙地埋下了伏笔)师:学到这儿,我突然想到,还有一个词没有讲,就是“饱经风霜”。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饱经风霜的脸吗?请大家想一想:那位拉车的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想好了,请用几句话写下来。我给大家开个头“:…  相似文献   

14.
关于指导学生自学词语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有两点。首先,要让学生具备关于词语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培养学生具有掌握词语的能力。我们知道,词是语言中的最基本的造句单位,汉字是汉语词的书面形式。现代汉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的(其中又以双音节为主),往往是两个汉字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词。因而对一个词语要有确切的了解,就必须懂得词的构成的各种关系,懂得构词的语素的含义。《翠鸟》(五册)中有这么一句:“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  相似文献   

15.
语言训练ABC     
一、领略情味,体会意蕴 语言训练中,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本意思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领略、体会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精妙之处,也就是品味词语。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要使学生读文读出味,品词品出味,就要他们在读懂的基础上通过推敲、揣摩、品味,进而入  相似文献   

16.
谐音词语及其与谐音双关、谐音析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谐音词语是一种特殊的词语现象,人们利用谐音手段把本无联系的两个词联系起来,在特定环境中使本词与本词的谐音词的意义建立了稳固的并行关系,造成一个语形中并存两种意义的结果。谐音词语主要有祈福谐音词语、避讳谐音词语、谐趣谐音词语。谐音词语和谐音双关、谐音析字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词语搭配是语义系统。但它不但跟语义学,而且跟语法学、词汇学、修辞学、文章学、语文学都有密切的关系。张寿康吮生在这些学科领域的建树,为他开展词语搭配的研究创造了条件。寿康先生把词语的研究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他提出词语的搭配是词的磁体构造,是词汇·语法范畴等学术观点。从1983年开始,他带领我们全面开展现代汉语实词搭配的调查和研究,在三千万字语料中辑录三十万张词语搭配卡片,从三十万张卡片中提炼出三万张词语搭配表格,用三万张表格编纂成《现代汉语实词搭配词典》等三部书。我们的词语搭配研究主要采用了两种方法:一、在动词为中心的语言理论指导下的二层级描写方法;二、在传统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成分搭配描写方法。张寿康先生研究词语搭配采用的是以上的第二种描写方法。词语搭配是有规律的,这规律能形成系统,而词语搭配的系统表现为类。下一步词语搭配的研究应当在寿康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词语搭配的规律和类别,揭示词语搭配的系统。  相似文献   

18.
节选自鲁迅先生散文《藤野先生》的《在仙台》(小语十册23课),有些词语容易和现代汉语中通用的词语相混淆。如果照现在通行的意思和用法去理解这些词,就往往产生偏差。下面举出几条,简析它们同形异义的情况。每条里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解释的现象还不少。考试时,有的教师对词语解释的要求也过死。这种情况值得研究。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词语教学是讲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词义教学又是重要的一环。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词义,就无法深刻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而掌握词义又是一件很细致的事情。解释词语要力求简明而确切,不要用学生不懂的词语去解释词语。有的老师习惯于把需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三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讲得很多。但我们还发现文言词语的多词一义现象也很普遍,并且有规律可循。如果这种多词一义现象进行归类整理,不仅能加深对词语的横向理解,而且对文言词语的复习将起到穿针引线,举一反三的作用。一、单义词多词一义。文言词语中几个单义词具有同一意义,也就是几个单义词的词义相同。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