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农饰、神情、姿态等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一面》中写鲁迅的外貌:“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隶体‘一’字的胡须;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穿着牙黄羽纱的长衫。”这些描写部抓住了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当读到“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象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  相似文献   

3.
《“懒”爸爸》、《“丑”同桌》、《我的老师记性“坏”》、《“唠叨”爸爸》等文章,想必小朋友们并不陌生。小作者们独具匠心,并非从正面入手,而是以反面落笔,通过人物的“短”处,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写人物“外貌”之短。范例:“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在仙台》)。片断中,鲁迅先生描写了主人翁“藤野先生”的外貌之短——不修边幅,不注意穿戴,彰其长处——一心致力于教学,对工作如痴如醉。写人物的“语言”之短。范例:“每天早上天不亮,爸爸就开始‘广播’了,唱起‘唠叨…  相似文献   

4.
同学们在写小动物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去写一写它们的外貌、行动,而很少去刻画它们内在的灵性,以致描写出来的小动物平淡乏味、毫无生气。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灵性,让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呢?一、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就是用写人的长相、神态、身材、穿着打扮等方面的语言来描写小动物。这样既让人倍感亲切,又增加了小动物的神气感!如黄智鑫同学写的《“黑妹妹”与“小笨笨”》(片断):我家养有两条小金鱼,一条金鱼的头是黑色的,身材苗条,看上去很惹人喜爱,我把它叫“黑妹妹”。平时,它总是在鱼缸…  相似文献   

5.
同学们在写小动物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去写一写它们的外貌、行动,而很少去刻画它们内在的灵性,以致描写出来的小动物平淡乏味、毫无生气。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灵性,让它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呢?一、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给小动物“戴”上人的外貌,就是用写人的长相、神态、身材、穿着打扮等方面的语言来描写小动物。这样既让人倍感亲切,又增加了小动物的神气感!如黄智鑫同学写的《“黑妹妹”与“小笨笨”》(片断):我家养有两条小金鱼,一条金鱼的头是黑色的,身材苗条,看上去真惹人喜爱,我把它叫“黑妹妹”。平时,她总是在金鱼…  相似文献   

6.
一、审题时的“厚““薄”观
  读一篇文章,一般都会先读文章的题目,有的题目就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读题目对文章的内容也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小稻秧脱险记》……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要把它读“薄”。这里的读“薄”,一般指的是能找到“题眼”。“题眼”是文章中心所在,不会找“题眼”,就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抓住“题眼”,才能确定文章的中心,才能让读者围绕“题眼”,进一步深入地研读文本,不断去反问,去思考,去探究,这其实已经把课题转为读“厚”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题眼”应该是‘发愤’,围绕“发愤”,学生自然会追问:“为什么要‘发愤’?”“他是如何‘发愤’”的?“结果有没有写成《史记》?”这样,既引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也提出了阅读文本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7.
外貌描写,又称肖像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一面》中写鲁迅的外貌: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隶体‘一’字的胡须;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穿着  相似文献   

8.
王青青是我的同桌,她是个粗心的女孩。今天她又忘了“日”字的解释,我叫她自己查字典。于是她从书桌里拿出字典来查。翻着,翻着,她突然惊叫起来:“哎呀!3天不见,‘日’字竟胖成这个样子,几乎认不出来了。”老师听了走过来一看,便哈哈大笑起来,说:“这哪是个‘日’字,明明是‘曰’(yuē)嘛,看你多粗心啊!”王青青红着脸,又开始翻起字典来。本文虽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但却没有落入一般写人文章从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到心理描写的写作套路。小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着手,抓住“‘日’字变胖了”的细节,让粗心、可爱的同桌形象跃然纸上。行文幽…  相似文献   

9.
黄丽娟 《江苏教育》2005,(1B):47-47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  相似文献   

10.
《“懒”爸爸》、《“丑”同桌》、我的老师记性“坏”》、《“唠叨”爸》等文章,想必同学们并不陌。小作者独具匠心,并非从正面手,而是从反面落笔,通过人物“短”处,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1.写人物的“语言”之短范例:“每天早上天不亮,爸就开始‘广播’了,唱起‘唠叨’来。‘亮亮,起床了!’‘刷牙要,从上到下刷!’‘牛奶喝了吗?’看你,衣扣又扣错了!’……说得耳朵差点起茧了。哎,爸爸真啰!”《“唠叨”爸爸》以上片断描写数句爸爸的话语,点击爸爸的文/徐业伟“短”处———唠叨,反射爸爸的长处———关爱孩子无微不至。2.写人物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讲京剧《〈打渔杀家〉选场》时,有的同学问:“渔为动词,是打鱼的意思,那《打渔杀家》中的‘打渔’不就是‘打打鱼,了吗?‘渔’字是不是用错了?”《打渔杀家》中的“渔”字没有用错。之所以有上述疑问,是因为没有理解好“打渔杀家”的意思。“打渔杀家”中的“打”字与“打鱼”中的“打”字意思不一样。前者是“殴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文艺理论家金圣叹在评论《水浒》的艺术成就时,曾经颇中肯綮地指出:“《永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真是绝其本事。”鲁迅先生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水浒》和《红楼梦》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的。”这些论述充分说明,《水浒》的人物语言描写是极为成功的。《水浒》人物语言描写,究竟成功在哪  相似文献   

13.
王大力同学问:“《春夜喜雨》中,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对春雨降临的满腔喜悦之情,即诗题中的‘喜’字,然而全诗却无一个‘喜’字。请问该如何理解这‘喜’呢?”的确,《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虽然是写“喜”却无一“喜”字。但当我们对诗人在诗中所作的形象化描写进行分析时,不难发现,这首诗虽无一个“喜”字,可全诗“无一字不是喜雨,无一笔不是春夜喜雨”。  相似文献   

14.
<正>优秀的叙事写人的文学作品,往往借着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而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鲁迅先生描写的刘和珍君。她的"微笑"与"温和",是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动人,以至于每一个读过《记念刘和珍君》的人,都会像她的亲人们一样在头脑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然而,语文教学参考书却简单地以"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与‘和蔼’,侧面写明请  相似文献   

15.
一、在剖析外貌描写中感知美语文课本中写人文章大都以颂扬人物为目的,因而,其外貌描写均是为表现他们的美服务的。在这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学生抓住外貌描写进行细致的分析,深入理解人物外貌的特征,感知人物的美。如阅读《我的心事》时,可通过对“小弟弟”外貌剖析,认识其外貌的“朴实美”;阅读《杏儿熟了》时,可启发学生通过对“奶奶”外貌的描述,体会她的“慈祥美”。这样,久而久之,就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二、在探究行为描写中理解美人物的行为美是其内在美的表现,因此写人的文章,大都通过具体事例中人物的动作反映人物。在…  相似文献   

16.
一般出版物都把纳粹党旗上的图案“■”写成汉字“卐”,如《读者》杂志1995年11期《〈我的奋斗〉是怎样一本书》说,纳粹党旗为“红底白圆心,中间嵌个黑卐字。”《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说:“纳粹党旗上有红底白圆心,中间是一个‘卐’字的图案。红色象征社会主义,白色象征民族主义。党徽上亦有‘卐 ’字图案。”其实,这些都是误用。  相似文献   

17.
统编小语第五册《基础训练3》第六题是:“仔细观察一个人,说说他的个儿怎么样,脸形和长相怎样,穿什么样的衣服。说后用一段话写下来。”这是一个写人的外貌的片断练习。外貌是指人的外部模样,包括身材、容貌、服装、表情、仪态等。这种外貌描写的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与描写的能力,为今后学写记叙文打基础。因为记叙文离不  相似文献   

18.
QQ我一直是读者朋友安排在《高中生》杂志社的“卧底”,因此QQ的首要任务就是针对你们关心的各种问题,尽职尽责地把相关工作人员“抓”来,“撬”开他们的嘴,把你们想知道的答案,通通地告诉你们———湖南新邵县四中的王平喜有一个疑问:“请问‘封面解读’如何参与?是我写一段‘文采’乱飞的文章去,让你们按照我的‘遐想’设计封面呢?还是等你们出了封面后,我再来‘遐想’一番?如果是后者,我就纳闷了,为什么在你们每期杂志出刊之前,就有人进行‘封面解读’了呢?”实不相瞒,QQ已经收到过好几封问这个问题的信了。我们之所以要大家等每期杂…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电脑》2008,(7):109-112
我爱好写作,是因为我喜欢幻想。刚上小学一年级.什么也不懂,却喜欢在纸上胡乱涂鸦。“星期天.姐姐来我家玩。姐姐说:‘今天玩什么?’我说:‘一起画画吧!“好吧!’姐姐回答。我们开始一起画画了。”这篇题为《画画》的日记,是记忆当中自己写的第一篇文章.之所以印象这么深.是因为当时受到了语文老师颜老师的表扬。二三年级时.我写的日记经常都被颜老师当作范文朗读.后来又在《上虞小记者》上发表了《小不点儿的日记》《吃玉米棒》等4篇习作,被颜老师誉为班里的“小作家”。  相似文献   

20.
《尔雅·释器》:“饼金谓之钣。”郝懿行疏云:“饼金者,〈说文〉钉字释云:‘炼饼黄金’。然则饼金盖炼冶而成。〈类聚·宝玉部〉引〈邴原别传〉曰:‘金三饼与原。’〈初学记·宝器部〉引〈尔雅〉饼金作饼金,盖假借字也。钱氏(大昕)〈答问〉云“饼当作并,〈孟子〉:‘王餽兼金。’‘兼金者,并金也。’今按〈说文〉注既有饼金,又云:‘金百炼不轻’,是不必改饼为并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