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动手操作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实践活动,动手操作会使学生变得越来越心灵手巧。人在动手操作时信息从手传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到手,动手能支持脑的积极活动,手的动作又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着,促进和作用着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2.
学生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借助手的活动实现和反映其内在的思维活动。 一、在操作活动中明确操作的 目的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相似文献   

3.
动手操作活动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动手操作使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巩固知识。  相似文献   

4.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操作活动更有价值的策略有:把握好活动的时机;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向;让活动与思维紧密结合;提升活动后的反思。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关注数学的本质,使操作活动充满逻辑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有价值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让数学操作活动更有价值的策略有:把握好活动的时机;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方向;让活动与思维紧密结合;提升活动后的反思.让学生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关注数学的本质,使操作活动充满逻辑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课堂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动手操作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经常采用的方式。学生操作了,学生是“动”了起来,而学生的“动”触及学生的思维了吗?充斥在数学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有效吗?我们怎样在数学课程中组织更有效的操作活动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任迎迎 《考试周刊》2012,(64):57-58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以具体性、形象性为主,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动作思维。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课堂上,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种学习方式有时停留在“玩”的层面.有时占用大量的教学时间,常常收效甚微。而简约化的操作活动.会使操作变得更为简洁、清晰、流畅、凝练、深刻,实现操作活动的优质和高效。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思维活动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持。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操作,  相似文献   

9.
小学生的思维活动,离不开直观形象和动手操作。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生活,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小学生获取知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讲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①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根源。②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③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④实践操作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数学实践操作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学习数学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操作活动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将加强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几种认识和体会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因此动手操作活动就成了小学数学课堂最经常的数学学习活动,但操作活动如何有效组织却成了困扰许多教师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来设计活动;活动前要准确把握操作活动内容,合理选择操作材料,活动中要有序组织,留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还要适时点拨和引导,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后要对知识进行数学的提升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皮亚杰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在教学中,只要是能让学生动手的,教师尽量不要过多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操作中发现知识,发展思维.(1)通过操作活动明算理,突破计算难点.(2)通过操作活动理解抽象概念,突破概念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14.
活动化指外部操作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的相对统一,有机结合,双向作用,以外部活动促内在主动发展,以实现完整的科学实践认识过程。这里的“化”有转化、结合的意思。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生内部思维活动,忽视了学生感性的、操作的实践活动。而活动化教学则把二者统一起来,既增加学生动手动口的机会,又促使内外活动及时转化;既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相似文献   

15.
林月 《广西教育》2010,(22):58-59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恰当地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通过动作直觉思维,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从而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动手操作活动可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 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数学知识 应用于生活,并在实际生活中巩固知识。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如何优化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切实地开展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学操作活动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有利于激起大脑中探究区域的活跃,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促进思维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心理学研究认为,在数学教学中,让儿童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过渡的发展认识过程的.教学实践表明:动手操作活动对学生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算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思维的发展、教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情感态度的发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才能使数学学习更加有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