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亥革命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掀起创办革命报刊的热潮。浙江是辛亥革命中心地区之一,所办报刊更如雨后春笋遍及全省各地。现简要介绍这一时期浙江所办报刊的概况: 《杭报》创刊于1894年冬,为浙江省最早创办的日报。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中国创办了大量报刊。以日俄战争为界,早期报刊在一定程度上同情中国革命,宣传维新改革,创办初期受到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欢迎;日俄战争后,伴随着日本对华军事扩张,大多数报纸以维护日本的在华利益,培植亲日势力,扩张日本国权为目的,成为日本政府宣传其大陆政策的御用报纸。考察清末日本在华创办的中文报刊,探讨日本早期对华新闻活动的实质,是日本侵华新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湖湘文化一个鲜明的特质是以政治作为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作为人生第一要义,作为基本的立足点,即以政治为本位,这也成为五四时期湖南报人基本的办报导向和立足点.以政治为本位的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政治倾向有改良与革命两条基本线索.从大势说来,是改良为主调走向革命为主调,革命压倒改良.但分而论之,则以湖南《大公报》为主帜的报刊是改良趋向革命,然后又回归改良,而以新民学会为核心的激进的青年知识群体所办的报刊则是由改良走向革命,最终走上“俄国人的路”.  相似文献   

4.
刘慧娟 《文教资料》2007,(26):71-72
本文主要论述抗战时期,知识女性作为中国妇女中的佼佼者,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战地服务团,创作拍摄大量抗战题材文学艺术作品,创办妇女报刊,直接间接地为抗战服务,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以后,由于逃避清政府的压迫以及掠卖华工等原因,华侨人数猛增。华侨素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如建立革命组织,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创办各种进步报刊,大力宣传革命思想;踊跃捐资筹款,为革命提供经济援助等。华侨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决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6.
两千多年以来,中国女性一直生活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之下。直到晚清,伴随着国内时局的变化,以及西方女权理论的传播,妇女解放才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从戊戌维新时期,到辛亥革命时期,再到五四时期,女性解放运动一步步走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报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关注女性解放的报刊,既有综合性的主流报刊,也有专门针对女性创办的报刊。这些报刊的宣传为女性解放运动的开展进行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准备,推动着女性解放运动走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7.
报刊是政党宣传自己政治主张的重要武器和传播载体,中国共产党自创建时期开始,就十分重视报刊的创办和宣传工作,将其置于“党的基本工作之一”。黑龙江地区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组织、开展革命工作较早的地区之一,报刊宣传是其革命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报刊活动与组织发展形成交互关系,报刊的发展与革命的斗争形势休戚相关,黑龙江地区中国共产党艰苦的斗争历程蕴涵着中共报刊曲折的发展轨迹,因此,该地区中共报刊的曲折性历程和宣传话语的差异性特征值得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西人东来并在华创办了区别于传统邸报的近代报刊.相较于发源于西方都市内部的近代报刊,中国近代报刊经历了由外生性向本土化的演进;报人主体由早期的以西人为主向随后的国人转化;办报主旨也以早期西人外报的宗教性、商业性为主向之后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的政论性报刊演化.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大发展,从宣传旧民主主义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一大批宣传社会主义刊物出现,创办了共产党报刊的雏形--《共产党》月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界经历了重大变动,一批新出现的知识群体通过创办各种报刊、学会等方式,逐步培育了近代中国的公众舆论,并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汪康年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本文拟通过阐述其在创办报刊、学会等方面的经历,凸显出其对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列宁于1900年创办的《火星报》,是全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报纸.它是二十世纪初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宣传阵地,为真正创建俄国革命的无产阶级政党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这个报纸的出版不但是俄国工人报刊史上的一件大事,而且对俄国革命、乃至对后来整个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十七年"女性文学中的知识女性"改造/成长"模式在文本中有三种表现爱情和革命的顺生模式、背离模式和相生模式.三种叙事模式都是以爱情叙事表现革命主题,三种模式合起来看,就可以形成革命、爱情和女性解放之间的一种比较辩证的关系观.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2011,(9):8-12
一百年前,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辛亥革命期间,大批思想先进的留学鲁霸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创办革命报刊,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民主政治纲领,组织反清革命团体,策划实施各地武装起义,为创建中华民国,起草宪政,组织机构,殚精竭虑,积极奉献。一代留学人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上半期浙籍华侨在海外创办华文的了刊的历程表现了鲜明的时代 特征:以日本和东南亚为活动基 地;注重和突出报刊的政治功能:始终与中国国内的革命 运动紧密相连并成为运动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新青年》积极倡导女性解放思想,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从生理、婚姻、教育和政治等多个角度向民众普及女性知识,以科学与理性的态度支持和推进女性解放.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又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新青年》所表达的女性解放思想展示出了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届对于中国女性发展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于文...  相似文献   

16.
陈独秀是“五四”前后极具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编辑工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于 1 90 3年开始涉足报刊界 ,先后创办和参与编辑十几种报刊 ,积累了丰富的报刊编辑经验 ,形成了较具特色的报刊编辑思想。他提出 ,办报应有明确的宗旨、鲜明的针对性、有明确的政治方向 ,应坚持“真理以辩论而明”的宣传方式 ,应有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7.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建设,通过创办革命报刊、进行文艺宣传、举办干部训练班、开办平民夜校等,在根据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政军干部,推动了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促进了左右江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播,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欧洲、美洲、香港与南洋参与创办的十几种海外华文报刊;认为只有《少年》《赤光》和《救国报》这三份报刊完全是由中国共产党在海外独自创办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更多的是灵活地采用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创办海外华文报刊。海外华文报刊为发动国内共产主义运动制造舆论,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立场、方针、政治主张及其革命斗争,取得良好的舆论效果,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丁玲的编辑生涯尽管跨越半个多世纪,但每一次主编报刊的时间却很短,就好比一根长线上缀着的几颗珍珠.无论是在风云激荡的30年代的上海,激情燃烧的40年代的延安,还是在百废待兴的50年代和改革开放的80年代的北京,丁玲都曾置身于中国文学编辑实践的最前沿,为中国革命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权威报刊的创办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丁玲主张报刊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但不能"以人划线",毕生致力于对青年作家和文学青年的培养和发现,勉力探索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办刊体制和方式--她的编辑思想及其实践活动是我们应该珍视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报刊宣传动员民众,吸引革命的同盟军,扩大社会基础,是辛亥革命的一大特色。《云南》杂志是辛亥革命前以省命名的革命期刊中存在时间最长、出版期数较多、影响较大、颇具特色的一种。它的创办者和主要撰稿人都是留日学生和革命党人。本文试就《云南》杂志的创办及其革命宣传、特点和影响做一简要论述,为深入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舆论宣传提供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