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翻词典,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释义之后,均用括号加注其感情色彩,分别为"多用于贬意"和"多含贬义".很多辞书却未对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说明,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成语词典》(修订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成语司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等等.只有个别例外,如《新世纪汉语成语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说明"无以复加""今多含贬义",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说明"小题大做"为"贬义", 《汉语成语小词典》(2003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说明"无以复加""多用于贬义".这三部词典于另外-个成吾电均未说明其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2.
“捉襟见肘”一词“见”字的读音,《中华成语辞海》(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9月第3版,未见新版),《新华成语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均注为“xiàn”;且《汉语成语词典》在解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凝结之瑰宝。汉语成语在汉英词典中翻译是否准确、处理是否得当是衡量和评判一部汉英词典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本人根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危东亚主编的《汉英词典》(修订版)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新世纪版)等几本现今使用较为广泛、颇具权威性的词典,对汉语成语词典编纂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词典》(一下简称《现汉》)是中国辞书界的排头兵,影响广泛.因此《现汉》中出现的错误极易误导其他辞书.例如: [皮桶子]p(i)t(o)ng·zi做皮衣用的成件的毛皮.也说皮桶儿.(试用本至第5版1960-2005) "皮桶子"的"桶"当作"筒".  相似文献   

5.
成语解释的基本要求应当是确切、明快、简练。下面我们找一些成语为例,把几本辞书的有关解释摘引下来,作些分析、比较,谈谈为了使释义确切、明决.简练所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笔者引用几本辞书某些成语条目的释文,是为了对成语的释义作些一般原则上的探讨,不是对某辞书的全面评价(况且,由于辞书的对象不同,编写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几部辞书是:《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第1版)、《汉语成语词  相似文献   

6.
"无独有偶",《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汉语大词典》释为:"某些少见的情况,偏有类似的出现,配成一对儿.多用于贬义."这两本权威辞书均明言其"多用于贬义",笔者却有不同看法. "无独有偶"一语,最早出自何处,已不可考.刘洁修先生认为,此语"或本宋·程颢《河南程氏遗书·一一》(《二程集》121):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汉语成语考释词典》1169页,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如果此"或"为"真",则其语源即属中性.  相似文献   

7.
茅,不少成语词典把它解释为“茅草”,如《汉语成语小词典》:“春秋时楚国以茅草作旌旗,行军时旌旗在前,故称‘前茅’。”(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也持此说。其依据是《左传·杜预注》:“时楚以茅为旌识”。似乎持之有据。这种解释是牵强附会的,不准确的。清代学者王引之指出:“茅为草名,旌则旗章之属,二者绝不相涉。”(《经义述闻》卷二十  相似文献   

8.
《太原大学学报》2021,(6):101-104
<正>《汉语大词典》第9卷第782页:细乳:茶中的精品。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大约是根据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其解释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细乳"云:"茶中的精品。宋北苑茶有白乳头、石乳、滴乳等(参看《谈苑》)。"[1]然而,这样解释是不正确的。首先,笔者遍翻唐宋文献,没有发现"细乳"这一茶名。其次,《汉语大词典》对"乳"字的释义,也说明这样解释不妥,请看第1卷第778页:  相似文献   

9.
近日翻检《汉语大词典》、1989年版《辞海》、社科院语研所《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汉语词典》)及甘肃师大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以下简称《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以及陈鼓应先生《庄子今注今译》(以下简称“陈氏注译本”)、王先谦《庄子集解》(以下简称“王氏集解本”)、郭庆藩《庄子集释》(以下简称“郭氏集释本”)等专著,得益匪浅.但也有若干条目的释文尚有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10.
“青出于蓝”这个成语,目前比较通行的三种辞书解释如下: 1、靛青是从蓼蓝等草中提炼出来的,但颜色却比蓼蓝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甘肃师大《汉语成语词典》) 2、《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个成语的解释与上述第一种解释基本相同:蓝色是从蓼  相似文献   

11.
常用成语考     
以下是见于《全日制十年制初中语文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中出现的部分成语。目前常见的几种工具书(包括最新出版的成语词典在内),对这部分成语的来源出处或者尚未考明,或者考释不当。这里对这部分成语的出处提供一点资料,以备教师同志们参考。 [异口同声]“大胡子张全宝又威逼群众说:‘这七个人是好人是坏人?’群众异口同声地说:‘好人!好人!’”(第一册第六课《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意思是众口一词,所有的人说出同样的话。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初中《语文》第二册《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最后一段,引用了苏轼《赤壁赋》中的一句:“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以前人们还据此概括了一个成语:沧海一粟。那么,此处的“粟”指何物?一般的辞书都释为粮食的“粟”或“谷子”“谷粒”。《现代汉语词典》1996年版、《汉语成语词典》1986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辞源》1983年修订本 (2000年印刷)、《辞海》1999年版,在释“沧海一粟”时,都是这样理解的(分别见第122页、76页、1863页、缩印本1072页)。不少教材和选本,则对此未作注释,或许是编者认为它就是上面所指的内容,人们容…  相似文献   

13.
成语考释     
以下是人们熟知的一些成语,因现有的各种工具书(包括最新出版的词典在内),对这些成语或者未经著录考明,或者考释不够恰当。故试作考释如下。〔惊涛骇浪〕骇,使人惊惧。指令人惊惧的大风浪。常比喻险恶的环境和遭遇。《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73年第三次修订本)、甘肃师大中文系编《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内蒙古大学鲁歌、陆永俊、孙玉溱编《汉语常用成语手册》(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都收录了这条成语,并作了注释,但对达条成语的出处均未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新编高中《语文》第六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文有这样两句话:“我们平常说的‘察颜观色’‘眉目传情’等等,都是不用语言的一些特定的交际方式。”“即使像‘察颜观色’这一类特定的交际方式,也必须有语言的交际为基础,预先有了一定的了解,双方才能领会。”笔者查阅了《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汉语成语词典》(四川辞书出版社)等多种权威工具书,均无“察颜观色”一词,而只有“察言观色”。“察言观色”一词出自《论语·颜渊》。孔子跟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关于《祖堂集》中的不少词语用例,可以起到补充、补正当前辞书如《汉语大词典》义项所举例证较晚的问题,笔者曾著文有所揭示(参拙作《<祖堂集>中的俗语源》,刊《绵阳师专学报》(哲社版)1999年第1期).然彼时囿于精力,尚有遗漏.近来赋闲在家,居多闲暇,笔者即依前文体例,对《祖堂集》作了近乎穷尽性的调查,又得若干条,现列于下,为防文冗,每条酌举一二例.羚羊挂角《汉语大词典》9/172(指第9分册第127页,下同)引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泊.”琥按:《祖堂集》卷八《云居和尚》:师示众云:“如人将一百贯钱买得猎狗,只解寻得有踪迹底忽遇灵羊挂角,莫道踪迹,气也不识.”僧便问:“灵羊挂角时如何?”师云:“六六三十六”护身符 《汉语大词典》11/428义项引《景德传灯录·慧忠国师》:“幸自可怜生,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琥按:此亦见《祖堂集》卷二《慧忠国师》.  相似文献   

16.
罗海燕 《学语文》2012,(2):60-60
是"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字典家族中也出现了百家争鸣。为了弄清这一词语,我不妨做一回"书架上的老鼠",咬一咬嚼一嚼这个词!我查阅了30多部字典,有的是"暗度陈仓",如:《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有的是"暗渡陈仓",如:《汉语成语字典》、《中华成语词典》、《中华成语大词典》等。更有"度"、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语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陕西方言多说"礼轻人意重",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比喻礼物虽少,但情意却很重。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成语词典》:【千里送鹅毛】"俗语:‘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诗:‘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1]《辞源》一:【千里鹅毛】"比喻礼物轻而情意重。"宋黄庭坚:《山谷外集诗》注十:长句谢陈适用惠送吴南雄所赠纸:"千里鹅毛意不轻,瘴衣腥腻北归客。"[2]《辞海》【千里鹅毛】解释、举例跟《辞源》基本相同,引文、例句省略[3]。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千里送鹅毛,解释、举例综合了《辞源》和《辞海》亦省略[4]838。毛学河、倪文杰主编《现代成语巨典》【千里鹅毛】"从远地带来的极轻微的礼  相似文献   

18.
小语新教材第四册归类识字(一)1的韵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我们祖国山青水秀。”我们认为这句话里的“山青水秀”应校正为“山清水秀”,其理由如下: 为了考证“山qīng水秀”,我们查阅了十多本辞书,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成语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解字组词词典》,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新编汉语词典》等均能查到“山清水秀”的词目,而查不到“山青水  相似文献   

19.
前段时间,教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的潘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书上讲"大禹治水"这个故事时用到了"坚忍不拔"这个词,而办公室的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说,书上错了,应该是"坚韧不拔"。笔者查找了许多资料,发现"坚忍不拔"与"坚韧不拔"这两个词语都存在。"坚忍"在《辞海》与《辞源》中都有收录。"坚韧"《辞海》(1989年版)中并未收录,《辞源》中也未曾见。《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1981年修订第四版)只收录"坚忍不拔"。《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解释"坚韧不拔"时认为:"也作‘坚忍不拔’。"  相似文献   

20.
王虎  张明辉 《中国语文》2016,(4):476-480
1.问题的提出从古到今,"悦"一直可以表示"高兴""喜欢"等义。但是从中古开始,"悦"的语素义从心理域跳跃到体貌域,作为构词语素,可以组成一些复音词,辞书、注解多有误释。如"充悦",《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解释为:【充悦】1.欣喜自得貌。唐张鷟《朝野佥载》卷三:"其何婆士女填门,饷遗满道,颜色充悦,心气殊高。"2.形容精神焕发。唐牛僧孺《岑顺》:"顺颜色憔悴,为鬼气所中……顺阅之,恍然而醒,乃大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