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儿一眼就喜欢上了《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单是欧洲范儿的封面和“精怪”两字就足够吸引16岁的女孩了.她惊叫,《魔幻玩具铺》就是卡特写的!我没读过后者,但从前者的编辑风格便可以猜出一二.我曾想把《精怪故事集》藏起来,就像不愿意女儿过早接触亨利·米勒和恰克·帕拉尼克一样.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我11岁的女儿古立坤因不喜欢学校的传统教育方式,任凭我对她软硬兼施、苦口婆心地劝说,她仍然坚持不想再返回学校继续上学。经过我与她多次的沟通和反思,最后我尊重了孩子对生活方式包括教育方式的个性选择———放弃小学升初中,回家读书学习和当小自由撰稿人。女儿在12岁前自写自画创作了两部不同题材的小说《魔法士传奇》(此书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和《捣蛋天才》。今年7月下旬,女儿的处女作面世,此事经成都新闻媒体披露后,一时便引来全国众多媒体的关注。《11岁少女志向大,她休学写书》、《正题:11岁女孩弃学写书;副题:家长:…  相似文献   

3.
我同《中国记者》这位老师相识,还是在她创刊之初。1986年底,当我从《新闻业务》上看到次年三刊合一的《中国记者》创刊的消息,立即对她的内容介绍产生了兴趣,当即决定自费订阅,把这位不见面的“家庭教师”请进门。 《中国记者》就这样闯入了我的生活。她品位高,质量好,内容丰富且又图文并茂,深深地抓住了我和我的同事们,就连我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也受到感染。她和我“约法三章”,每期的《中国记者》一到,必须拿回家让她先睹为快。有一次,我突然发现宝贝般珍藏的几本《中国记者》竟不翼而飞了,火冒三丈叫来女儿:“你说说,我那些书都哪去了?”她也不示弱:“不就是几本书嘛,还值得你发火,你看完了,借给我的同学看看还不行?”啊,原来如此!没想到《中国记者》有那么大的吸引力,把孩子们也抓住了!我真为她高兴,提笔写成一篇文章:《愿<中国记者>培育出一代又一  相似文献   

4.
曾云 《军事记者》2005,(10):59-59
5岁的女儿拿着今年第6期《军事记》,跑到我跟前,“爸爸,你看,鳄鱼头,这是它的牙齿”,边说边用小手指着封四“军事摄影赏析”图片上的画面,我和妻顿时感到惊讶——她竞能联想到鳄鱼头。  相似文献   

5.
如果问单位门口的保安,每日见得最多的是谁,没准他叫不出我的名字,但会指着我说:“就是她。”因为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白天在报社门口“蹦”进“蹦”出,闲暇时则带着女儿在门口转进转出遛达。 女儿是一剂催化剂,有了女儿,忽然如同换了一个人,原本无忧无虑有时也无病呻吟的女儿腔转  相似文献   

6.
阿成  韦娟 《新闻天地》2007,(1):7-10
2006年4月下旬,著名歌星、影视明星谢雨欣被逃犯沈俊林“包养”的新闻铺天盖地,她17岁“早产”生女的陈年老账也被揪出,许多人认为“玉女掌门人”谢雨欣这次在劫难逃“星”途厄运。然而,令人称奇的是,身陷漩涡的谢雨欣不仅没有被吞噬,而且她转行担纲旅游卫视《完美出演》节目主持人几个月来,赢得好评如潮。谢雨欣曾最担心12岁的女儿婷婷受到巨大伤害,小学毕业的婷婷却对谢雨欣说:“妈妈,我依然爱你!”  相似文献   

7.
女儿要上街了,妈妈就叮咛:“路上一切小心!”女儿一边继续迈步,一边拖长着声音回答:“知——道!”从这个声音里可以听出几分厌烦。本该责备她,但又觉得妈妈的反复叮咛撞击着我的耳鼓也快要长出老茧来了,而这一叮咛实又无助于她避免意外或增强防卫。正在犹豫,女儿已经走远了。新近读到一本小书,前面有一篇《译者的话》,它临末写道:“作为三百年前一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作品,这些文章中难免掺杂有这样或那样的糟粕,与马克思主义、科学  相似文献   

8.
最近,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推出一组“母与女的故事”,其中有一对是在人民日报社当记者的母亲和我这个人民出版社做编辑的女儿.《新闻爱好者》杂志的同行赁着职业和敏感立即来信约我写写母女两代对新闻事业的“贡献与情结”.说到贡献,让我颇为惶恐,因为我的工作年限虽不短,但作为职业编辑的资历却不算太长,实在没什么业绩好写,至于母亲,确是无愧于新中国的新闻事业,作为在人民日报工作40多年的高级记者,她在1991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而有关她的文章,她自己和别人都已写过不少,似乎也用不着我来写.  相似文献   

9.
我的女儿叫阿翘,刚满八岁。每当她和她的娃娃们玩过家家的时候,她就不是平时的她了,她成了"孙小梨"。"孙小梨"是阿翘编的名字,所以,在"百变孙小梨绘本"系列中的《我不是普通小孩》《了不起的超能力》《长大以后做什么》三本图画书中,阿翘是有版权的。不过,我已经征得了她的同意,并承诺分一半稿费给她。一开始她拒绝,她说她的小猪钱包里还有六块钱呢,太多了。  相似文献   

10.
没想到,我要求采访的对象,邀请我共进午餐。我和老同事尹任先(《大公报》原总经理)、老校友赵泽隆(《大公报》原副总编辑兼《新晚报》总编辑)一起,从香港大公报社走到餐馆预定的座位。这时,曾德成和夫人叶桦早已在等我们了。我是第一次见曾德成,但报刊上早就见到过他的文章和照片。他清秀挺拔、年轻力壮,才40多岁。叶桦更显得年轻,她是《大公报》英文版编辑。尹任先伸出三个手指,笑着对她说:“像30岁。”我送给曾德成一本我的作品选《半世纪前的大震撼》,里面有七八篇《大公报》用过,还有一篇记者生涯,专门写在《大公报》实…  相似文献   

11.
刚会走路的时候就爬上台阶帮妈妈买酱油,4岁自己去幼儿园,8岁摆地摊赚钱补贴家用。她每天都是跑着上下学,她总跟自己说:“爸爸、妈妈在家里等我,虽然我不像别的同学有那么多的零花钱、穿漂亮衣服,但我有爸妈的疼爱,我心里觉得温暖。”这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丈夫、妻子13年前自由恋爱结合到一起。妻子温柔贤淑,丈夫敦厚、宽容。女儿是家里的宝贝,她学习成绩优秀,她爱笑,她知道疼爱父母。但是,在这一家三口笑容背后,却是丈夫脑出血、冠心病、腰肌劳损,妻子严重类风湿。妈妈说,这个家多亏了年幼的女儿,是她撑起了家里的天。爸爸说,没有懂事的女儿,我和孩子她妈不可能活到今天……  相似文献   

12.
13年前.我的女儿辛雨奇只有7岁,刚上小学一年级。有一天,她突然自作主张给她在幼儿园的两个小朋友陈若欣、周鹤打电话:“你们到我家里来吃饭吧。”  相似文献   

13.
《海的女儿》和安徒生博物馆一个时雨时晴的傍晚,我们漫步在丹麦京城哥本哈根市中心东北部的长堤海滨,一尊铜铸的人身鱼尾的美人鱼映入眼帘。她恬静娴雅,端坐在一块巨大的花岗石上。看着她那垂睑凝视、若有所思的抑郁神情,我无心观赏海天一色、游船荡漾的美景,也无意注目在她的身旁兴致勃勃地留影的人群,只是默默地思索;美人鱼这位“海的女儿”失恋的遭遇,也许同《海的女儿》的作者安徒生有着同样的命运吧!是否  相似文献   

14.
做记者要细心、敏锐。一次,与朋友聊天时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出于关心,自己的孩子而经常翻看女儿日记,一天,母亲却在孩子的日记中读到了孩子留给她的话:“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随口一说的小事,但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沟通的范例,于是.我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刊登在2005年5月31日《唐山晚报》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15.
读者之声     
山东省平度市档案局刘保国:1993年,我用12元续聘了新闻辅导老师——《新闻与写作》。我订阅《新闻与写作》刚两年多,但已十分喜爱她。她一年为我辅导12次“课程”;她设有我特别喜欢的“讲座”如:“新闻采访系列谈”、“新闻来稿评析”、“新闻标题写作”、“视听之友”、“当好通讯员浅  相似文献   

16.
正当媒体广泛报道“好军嫂”韩素云的时候,笔者在北京图书馆邂逅一位德国专家。他不解地问:“‘好军嫂’真是了不起!可是这么好的人,你们为什么让她吃那么多苦?”他这个问题足以使我们语塞。你总不能回答说: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她不吃那么多苦,你怎么见出她的了不起呢? 《光明日报》曾载文《孩子,你要接过我的教鞭》,报道一民办教师三十多年如一日,献身偏僻乡村的教育事业。引岁临终前他嘱托女儿:“你要接过我的教鞭,不要让孩子们退学,不然,我们村只有穷。”在这篇小通讯里很容易让人产生一个自生自灭的个人在一个自生…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三本《现代汉语词典》,分别放在长岗镇我的单人宿舍、办公室和随州市区的家里。在我眼里,这“三兄弟”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无论是谁都借不走、讨不到。两年前,上五年级的女儿玉莹自量蛮有把握地向我讨要一本,却吃了“闭门羹”。她小嘴巴一撅:“一个人用几本词典,吃着碗里护着锅里”。我得罪不起“小公主”,只好到书店买了一本《新华字典》“呈上”。 其实我并不是“吃着又护着”,只是我实在少不得这些词典。多年来,我一  相似文献   

18.
我女儿朵朵两岁多的时候,有一次她妈妈在摘蘑菇,一边摘一边说:“今天给朵朵吃小鸡炖蘑菇。”朵朵就问:“小鸡给谁吃啊?”  相似文献   

19.
当我看到由英国金飞士出版公司初版、湖北教育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少儿动物百科》一书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孩子们一定喜欢这样的动物书:果然,当我把这本书悄悄放在正在玩积木的女儿身边时.她一注意到这本书就放下玩具翻看起来。等我做好晚餐喊她吃饭时,她骄傲地告诉我:“妈妈,你给我买的新书好看极了,我已经看完了:”  相似文献   

20.
《报刊文摘》8月1日转摘《知音》第9期文章报道,去年9月以来媒体爆炒的“卖身救姐”是河南某报记者人工炮制导演的“新闻”。原来,1999年2月11日,在河南省开封县教委工作的孙耀来家中突发火灾,孙及其妻、大女儿孙志华部受到重伤。医院称3人治疗费需要近20万元。孙耀来16岁的小女儿孙燕从此踏上了求援之路。她一面给姐姐输血,一面偷偷卖血。一次,她到开封鼓楼广场支了个牌子说明情况,跪下乞讨,在大雪天因又饿又冷昏倒在地。《开封日报》写了报道,社会开始援助。经过近一年治疗,孙耀来夫妇烧伤创面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