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春初期(10岁~14岁)孩子的身体、情感、智力等方面发生着很多变化,这些变化结合在一起,使得青少年和他们父母之间原有的生活失去了平衡。因此,青春初期对于孩子和父母来说,都可能是难以应付的时期。父母和家庭对自己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成长?美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HelpYour ChildThroughEarlyAdolescence》(《帮助你的孩子度过青春初期》)一书对父母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一)了解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青春初期孩子的真实世界,是父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那既迷惘又美妙的10岁~14岁年龄段的重要…  相似文献   

2.
《家教指南》2006,(1):32-32
孤僻、逆反……青春期孩子的种种问题困扰了多少家长!但是家长也许难以想象,孩子这些不和谐的改变是在幼儿期埋下的。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问题专家刘华清教授说,父母尤其是母亲要避免以各种原因疏远7岁之前的孩子,因为孩子7岁前和母亲的关系建立得不好,直接影响孩子日后心理和人格的成长,在青春期就会爆发出种种与人与事不和谐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2006,(8X):8-19
有人说:“当你有了孩子,你就有了问题。”这句话并非指孩子让我们成为问题父母,或是孩子一定会造成问题,而是意味着伴随孩子的成长,父母必定会面临孩子的各种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养孩子,你是否仍然用奖赏,惩罚,训诫,贿赂,威胁等教育方式?这些手段是否依然有效?本期,我们和父母一起反思自己的教育效果,并学做效能父母。[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宋智慧 《山东教育》2004,(23):84-85
常听一些父母在一起谈论孩子的生活、学习,话里话外总是透露出“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迫切愿望。关心孩子的成长,期待他们出类拔萃,成为优秀的人才,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是,过分“关注”孩子“超人”的表现,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无视孩子的素质条件,给孩子“制造”成长环境,无节制地加压拔高.可能事与愿违,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5.
于丽萍 《宁夏教育》2004,(7):132-132
一忌无限厦的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却大有文章。有的父母将爱视为惟命是从,一味迁就,哪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一切从保护出发,孩子的困难均由父母承受。这种偏爱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有不良的个性,使其成熟速度减慢。正确的爱子观念,应是寓爱于教育之中,理智而不盲目迁  相似文献   

6.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孩子处于成长阶段,免不了犯这毛病那错误。如果我们把孩子的犯错看作是正常现象,也就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责备和打骂。而往往我们做父母的爱心多于激情,甚至有的爱已成为孩子的累赘、负担,压抑得孩子喘不过气。孩子是脆弱的,我们稍不留神,就会使孩子在身心方面受到折磨。当孩子受伤  相似文献   

8.
《山东教育》2003,(21):127-127
关于青少年的素质和他们的成长环境,我总觉得现在学生的生活从童年起就太单调了。80年代以前许多家庭都有三五个孩子,父母收入不多,但孩子们都健康地生活、成长着;而现在家家都一个子女,父母收入多了,而且主要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反倒什么怪毛病都来了。我记忆中的童年生活特别丰富多彩,尽管那种早期教育是“杂烩”式的。  相似文献   

9.
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常常“当局者迷”,即只顾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却忽视自己的教育习惯。殊不知,大人的教育习惯极大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而孩子是身心迅速成长的个体,他们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如果大人总是用老眼光看待他,用老方式对待他,他们形成新的习惯就会遇到很多障碍。而且这些障碍不容易排除,因为它们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隐  相似文献   

10.
蒙自福 《甘肃教育》2008,(11):14-15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孩子从童年到成年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则是人生中一切教育的基础。从一个人接受家庭教育的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人,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学前时期,在父母的直接教育下成长.小学和中学时期,是在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下成长。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都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森说过:“孩子记录在大脑中的‘父母意识’,即同父母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所提供的外部经验,  相似文献   

11.
归属法则: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希望法则:永远要让孩子看到希望。力量法则:永远不要和孩子斗强。管理法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责任。声言法则:要倾听孩子的心声。榜样法则: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2005,(10):30-30
我一直记得一位家长的话——“为人父母是一门艺术”。他说当父母的要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要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说了很多,我的感触也很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我们的教育和影响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的性格品行和思维方式总体上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因此。为人父母与家庭教育的艺术行为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接受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品德,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对孩子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应该有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莫源秋 《山东教育》2002,(30):45-47
对某些情景、某些事物、某些特殊对象的恐惧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由于认识水平低,对客观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适应方式简单,控制及调节情绪能力差,偶然的害怕、恐惧是孩子对周围环境、事物的正常反应,适时、适当的恐惧还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心理现象,比如,对狗的恐惧,能够使孩子采取更加安全、更加慎重和更加有益的方式对待各种动物;对与父母分离的恐惧,能够让孩子学会感激别人的照顾,学会控制怒气,同情那些需要与别人交往的人。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恐惧情绪会逐渐消失,因此,父母师长不必为孩子的恐惧…  相似文献   

15.
陈建强 《家庭教育》2005,(6B):16-17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快乐的。我从不给女儿施加压力,但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感到压力了。因为幼儿园的小伙伴有的会弹钢琴,有的学画画,如果女儿什么都不学。她就会感到自卑,所以现在的孩子虽然小,就有了来自社会的压力,作为父亲,应该理解。我希望我的女儿是个自立的人,但生活中总有一些无奈。有一次。我带女儿回老家,在火车站,看到一对父母各自背着行囊,身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竞也自己背着行囊。孩子自己上火车,可能东西沉,哭着不愿背,  相似文献   

16.
范丰梅 《家长》2013,(11):31-32
作为父母,大都了解“自信”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于是常常害怕自己的孩子不够自信,便给予无休止的鼓励和夸奖。可纵观身边的孩子们,我发现对自己不自信的孩子很少,相反,大多数孩子并不是缺乏自信,而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判断,盲目自信,甚至于自负。  相似文献   

17.
宗尧 《家教指南》2004,(9):19-19
读了赵强、高燕两株青春之花的枯萎,甚至可能凋谢的报道,令笔者思绪万千、心潮难平!不能否认,两个花季少年的不幸,也可以说,两例家庭教子悲剧的始作俑者都是孩子的父母。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两个孩子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浏览当今有关家庭教育的信息,我们几乎可以概括出国人家庭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希妮 《家庭教育》2006,(3X):60-61
孩子到了五六岁,会突然有一个“行为能力的倒退期”。本想着快要念小学的孩子会自立了,家长也好松口气了,然而,他却突然变成了依赖型的小宝宝,这可让父母有点摸不着头脑了。其实,父母们大可不必担心,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必经之路呢。[编按]  相似文献   

19.
根据相关调查,目前上海0岁~6岁的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带养,并且这个比例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许多年轻父母迫于生活或工作压力,只好选择由祖辈代为教养孩子。这是导致隔代教育越来越普遍的主要原因。显然,隔代教育有利有弊,如何扬利除弊,充分发挥隔代教育的优势,是祖辈和年轻父母应该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孩子生活得舒适一些,这是做父母的共同心理。然而,不能使孩子生活得过于舒适,因为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舒适扰如人生道路上的暗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