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数学课程中,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中既不易教也不易学的内容.对部分教师来说,短短的40分钟课堂让学生多做练习远比探索数学概念的形成更实惠;对学生来说,往往只背定义、记公式、做练习题,而忽略了数学概念的理解,其结果必然是丰富的数学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淹没,概念不清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改革提出已久,我们的课堂也或多或少都在实践着新的教学理念,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停留在教师"教"上的仍然居多,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切实从听教师讲、做练习等被动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把"教"转化为"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呢?这需要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探索提高.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当中,学生被动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自己很少有自主权,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全面参与,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要将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智慧,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那么,如何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呢?  相似文献   

4.
正一、兴趣引入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做,来个老师搭台学生唱戏。如:低年级还在学习节奏的时候,我们加一些生活中的元素,让孩子们切身地体会到身边的节奏,xx走走、xx xx跑跑跑跑、xxxx快快快快、x-x-喵-喵-,通过这样的贴近孩子生活的练习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年自主学习的出现和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我国逐渐加强了对小学课堂数学学习的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课堂练习的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是时代迫切需求。根据已有经验提出如何让数学练习课生机盎然充满活力以及明确数学练习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使练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练的兴趣 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课,有些结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心存疑虑,自然就提不起练的兴趣.那么,该怎样提起学生练的兴趣来呢?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在练习前多动动手去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折一折……从自己的行动中得出结论或者验证结论.比如,在讲圆锥体积公式时,做一个圆柱筒,再做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筒,在圆锥筒里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筒,倒三次正好装满.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这样做后,再来练习有关圆锥体积公式的题目,学生练习的劲头就来了.  相似文献   

7.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学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环节。有人做过实验统计,在学生掌握的知识中,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信息达80%以上,课后的复习、练习、作业只起到进一步巩固加强的作用。如何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并尽可能多地把新知识消化吸收,使之融合于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课堂练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主要形式.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就必须通过练习.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精心组织、耐心指导学生进入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及时消化、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技能、技巧.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该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常常思考:数学课上,以什么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我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应该得到什么?是让学生去熟记一些公式、概念、性质、法则,还是教会学生做习题,去应付考试?如何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形成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之间的关系?经过三四年的摸爬滚打,我觉得数学课应该是让孩子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应该是与孩子一起营造充盈生命活力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促进孩子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是孩子生命涌动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练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听、说、读、写的练习。练习,要在精讲的基础上进行,要让学生能在课堂内有一定的时间,自己去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课堂成为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阵地,成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去设计课堂练习呢?具体地说,设计练习时必须坚持以下“五性”:1.激发兴趣如《荷花》一课,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在讲完第四段后,设计这样的练习:录音播放恬静的音乐,渲染荷花静态的美景,让学生听录音,想象“我”变成一朵荷花,并以“我是一朵荷花”为题说一句话,学生对此很感兴趣。2.…  相似文献   

11.
几年来,我结合文选课教学,对学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写作知识讲授,同时,又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作文评改实践。首先是课堂上师生口头评议。作文指导课,我不搞一言堂,我把作文练习的内容及要求讲完之后,让学生发言,让他们谈自己的写作打算,也就是谈写什么和怎样写。然后让大家评议这样写是否行?行,为什么行?不行,为什么不行?不行,又怎样改?这样做,在没动笔之前学生就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其次是课堂上口头评改典型文稿。我要求学生草稿写完之后,先不要往作  相似文献   

12.
<正>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有效教学的途径,那么,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呢?一、有效地"讲"和"做"新型课堂提倡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己去探究新知,自己解决问题.那么,在课堂上应如何"讲"才有效呢?既然已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就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完成,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不再去重复讲.首先,要防空讲.  相似文献   

13.
有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但问他什么数是有理数,三角形的内心与三角形的垂心有什么不同,如何寻求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他们往往目瞪口呆,答不上来。在课堂上,学生也最怕提问概念性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只凭公式记公式,翻开书照例题作习题,有关概念的内容一概不管,或者以略知为满足。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就象开大门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大门就打不开。怎样才能把打开数学大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教学自身的实践操作性,形成了体育教学“讲解——示范——练习”的一种“被动”教学模式。其中存在不足也是明显的: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他们缺少自己的独立思考,思维常常受教师制约;整个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在讲、在做,学生的操作仅仅是在执行教师的指令;至于为什么这么做,只有教师能把握,学生往往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而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如何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变被动的知识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发现?如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探究发现的方法,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是观察、想象、情感、语言多种心理素质的一种综合训练。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局限在课堂里,采用教师命题,学生套作的形式。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一、在生活体验中捕捉素材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  相似文献   

16.
到了初三,很多学生感到数学不好复习,怎样让学生比较好的学会初三数学?这是摆在即将升入初三学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其实,学好数学并不难!初三学生要想学好数学要掌握下面几招:一、课本要"预、做、复"。每堂新课之前,做到先预习,特别要把难点或不懂之处用彩笔划出,以便上课时更加注意。每节内容后面的练习自己可以先做一做,做到看懂70%的新内容,会做80%的练习题。每节新内容学完后,我们要按照课本内容,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一步地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复习,对概念、定理、公式做出归纳、总结,加  相似文献   

17.
徐锋 《考试》2009,(11)
物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许多学生感到其概念繁多、公式复杂,难以理解和掌握。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呢?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注重理论的课程,如果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常会觉得数学很复杂,觉得概念多、公式多、定理多。在多年的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因为记不住数学公式,在考试中偷偷做小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把传统教学变为自主性学习,让学生自己愿意上数学课、乐于钻研数学,愿意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那么怎样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本人通过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应用得很热,讨论得也很热。什么是翻转课堂?课堂如何还能翻转得过来?到底要把课堂翻转到哪里去?带着好奇看了一些定义终于明白:所谓的翻转课堂就是把原来课堂上要做的事情放到课前去做,课堂上则做原来应该在课后做的事情。原来课堂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新知识、练习新技能,按照翻转课堂的理念,现在这些任务要学生通过课前的自学去完成,课堂的主要任务则转而由活动、答疑和讨论等构成。这种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动态生成的资源是学生探索、思考的产物,它的出现和利用能使课堂精彩纷呈.但怎样才能利用课堂上灵动生成的资源,把练习课也上得精彩起来呢?我在执教“乘法分配律”之后,专门安排了一节“乘法运算律”的练习课,下面结合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片断,谈谈自己在练习课上如何促进和利用生成,从而彰显练习课的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