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什么是心理暗示呢?心理暗示这一术语来自西方的心理学,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态度等方面的暗示来影响、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消除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畏难心理,提高学习成绩。暗示教学法在国际上虽已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后进学生转化,提高学习成绩.具体做法是利用"首因效应",形成强烈期待;以心理暗示,形成角色期待;以目标激励,形成正确期待;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成功期待.这样促成学生的进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高考使得不少家长和学生都紧张与焦虑,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从而影响其正常水平的发挥,严重威胁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调节压力缓解差异,我想学生在接近考试过程中受到各种心理暗示作用其表现为以下几种。一、各种心理暗示作用其表现(一)自我暗示压力很多学生平时表现好,学习成绩不错,在人生目标与方向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临近高考时,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产生怀疑,变得焦虑不安,心神不定。这时家长  相似文献   

4.
心理暗示是人类固有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对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状态,提高学习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心理暗示的概念、特征及作用,探讨了环境暗示、语言暗示、行为暗示、修养暗示等心理暗示方法,指出了运用心理暗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体操教学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操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语言暗示和形体语言的基本动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心理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心理暗示是一种含蓄、间接的教育方法.心理暗示只要求被暗示者接收暗示信息,没有苛求,是一种没有批判的教育.心理暗示在没有冷战、没有对峙、没有对抗的条件下,通过教师的语言、行为和教学环境等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暗示比直接劝说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后进学生转化,提高学习成绩。具体做法是:利用“首因效应”,形成强烈期待;以心理暗示,形成角色期待;以目标激励,形成正确期待;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成功期待。这样促成学生的进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教学中,如果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缺乏兴趣,就谈不上发展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也就可想而知。因此,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前提。基于这样的认识,近几年来,笔者在初中化学中就如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了如下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一、上好第一节课初中学生第一次上化学课,总是存在着好奇心理。所以教师在第一节化学课上就要把学生带进一个奇妙的化学新世界,让他们看到许多有趣的化学现象,同时设置许多问题迫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索。例如,铁为什么会生锈?木柴为什么会燃烧?煤气为什…  相似文献   

9.
心理暗示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积极的心理暗示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对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用好暗示教育意义非凡.本文着重论述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学生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相似文献   

10.
心理暗示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解决声乐技术难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个称职的教育工作者,都会运用心理暗示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把心理暗示纳入教学的范畴.并加以正确的运用,能够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心理暗示在数学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光蕴 《新课程研究》2009,(11):131-132,135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无心”的心理暗示,能在学生心灵不设防时,将教育教学的要求悄悄潜入学生心灵。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委婉曲折的心理暗示,于不经意间对学生进行疏导和启迪,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本文浅谈几例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谈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环境和个人间连续不断的信息交流的一种形式,其特点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家喻户晓的故事“杯弓蛇影”、“望梅止渴”都是暗示现象。将暗示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无疑能调动学生的心理潜能,创造强烈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注意力、记忆力、想像力和创造力。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心理暗示的一点认识。一、课堂教学中心理暗示的形式1.语言暗示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形式给对方以暗示。教师的教学语言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都带有“弦外之音”…  相似文献   

14.
靖如梁 《现代教育》2014,(6):122-122
化学课在初中最后一学年才开始设置,可多数化学老师为了留出更多复习备考时间而压缩新授课时间,化学课通常是在9月份开到下学年3月底结束,新课的学习比较仓促,不能按部就班进行,在初中就没有打下好的基础。再者,相对于数学、物理学科,化学记忆性的内容偏多、知识点比较分散,致使部分学生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知难而退。辅导时应让学生了解这种客观现状,以减少学生因学习成绩不好带来的自责心理,提高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张贺香 《文教资料》2010,(34):100-101
声乐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物理的、生理的,但更多是心理的。在声乐教学中,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歌唱信心,掌握歌唱技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声乐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心理暗示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声乐教学水平和学生歌唱水平的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李燕 《现代语文》2006,(8):96-97
暗示是指在受暗示者不察觉的状态下,通过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侧面地、间接地刺激其潜意识,从而对受暗示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洛扎诺夫(Lozanov.G)根据暗示作用的特点提出了暗示教学法,主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与情感交流相结合.学习活动中除了智慧,也需要情感的参与.暗示教学法注重教师对学生施加的潜意识的影响,注重通过教师有意识的言语行为和包括表情、动作、语调在内的非言语行为来向学生实施暗示,以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其中,言语的暗示力量是最直接的,也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  相似文献   

17.
周井花 《考试周刊》2015,(1):149-150
暗示教学法能创造较强的学习动机,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在学习交流中,可以把各种无意识的暗示因素组织起来。常用的有语言暗示、体态暗示、"旁逸"暗示、故事暗示、板书暗示等。巧用这些暗示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高中生物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暗示是教学中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一种教育方式,对激发学习兴趣、克服情感障碍、挖掘学生潜能具有特殊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积极暗示,实施间接暗示,引导学生自我暗示,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教育的力量,不在于你说了多少话,做了多少事,而在于你满怀期待的热忱之中。”教师对学生的心理期待,能使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因而它影响着学生对自身行为的选择。本文就心理期待在转化后进生中的应用试陈管见,以期得到同行的教正。一、利用心理暗示,调动积极因素,形成角色期待心理暗示法指用间接和含蓄的方式,如眼神、表情、体态等,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以改变学习态度,消除畏难心理,从而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方法。亚.给后进生“吃偏食”,表明教师的期待。后进生大都不爱提问,在课堂上甚至课外活动中往往被人遗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心理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策略、学习倦怠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学习倦怠三个纬度上,行为不当每题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四个年级学生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不同学习倦怠的学生其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学习倦怠对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都有消极影响.(2)体育专业学生学习策略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的年级学习策略总体和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两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男女生在元认知策略方面存在显著性别差异.(3)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表现为获得奖学金者的学生学习策略优于不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学习策略的使用及学习倦怠的程度.不同学习成绩学生,其学习倦怠不同,学习策略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