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美国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实践+反思=成长。反思教学活动在教学工作中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理念,才能为孩子烹制出营养丰富、色味俱佳的"课堂大餐"。孩子爱吃了、吃饱了、吃好了,我们就知足了,就会感到欣慰。正如《礼记》中说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下面就以大班数学活动《有趣的房子》为例,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2.
<正>主持人语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教学能力的增强、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地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教师们一定要直面缺点,认真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可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正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反思性教学应运而生.反思性教学是区别于经验性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工作方式,重塑自我,重构课堂,重建教学,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因此,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浅谈一  相似文献   

6.
1教与学反思的意义以及目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则是从学习与教学两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某种教学行为、实施过程以及直接产生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以便改进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从一名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到成长为教学专家,我认为反思教学功不可没。一、新教师的角色适应与一级反思的关系新教师的角色是指刚刚步入校门,由学生变为教师,并且经过老教师"传帮带"的引领,终于可以直接走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教学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深化实践知识,提升专业素质,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品德课自然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进行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和核心因素。尽管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学反思有具体规定或要求,但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如"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发言积极"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很到位,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内容草率、肤浅、粗糙,是单调乏味、应景交差式的"检查材料",当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反思之效。有效反思应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智慧引领和核心因素。尽管目前很多学校对教学反思有具体规定或要求,但一些教师的教学反思如"本节课教学效果很好,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发言积极"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很到位,学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内容草率、肤浅、粗糙,是单调乏味、应景交差式的"检查材料",当然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反思之效。有效反思应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的一步步推进,让我们不由得用新课程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师总是顷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的职业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实践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教然后知困”,“困”才会寻求突破.突破才能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相似文献   

13.
杜友锦 《文教资料》2008,(7):115-117
反思性教学概念源自杜威,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一文中指出:"所谓思维或反省,就是认别我们所尝试的事和所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他还提出反思五步:疑难中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开展心智活动、通过实验验证和修改假设.但人们对教学反思的关注却始于舍恩,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学者林崇德教授也提出了:"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反思成了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决定因素. 其实,学生的自我反思也不容忽视,学生的成长等于学习加反思.学生的自我反思是一种个体行为.是一种反省、发现、评价,是主体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性地考察自己言行的过程.学生可通过制定反思计划、写反思日记、反思小论文、绘图等方式,练习写反思笔记,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反思有大反思和小反思之分,这里只谈小反思的重要性。一、"以镜照人",反思自己教学活动(一)反思能使教师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困"就是困惑。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是艺术,这种艺术要求教学具有谋篇布局意识,这种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延伸的重要意义。开多大的局,才有多大的反思面。写教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从每天都在进行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中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并  相似文献   

17.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8.
古语云:"教然后知困,困然后知不足."这个"知困""知不足"实际上就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及其成果.反思既有利于教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又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人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人更优化的教学状态.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这一过程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多么地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有利于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学艺术.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思.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笔者认为,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的教学前,必须充分了解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