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短句与长句是就单句的容量而言的。结构复杂、内容丰富、字数多的单句就是长句,反之则是短句。短句与长句各有其表达优势,语文高考卷中也常见短句变为长句题。如何进行变换呢?下面两种方法可资参考。一、插入法。所谓插入法,就是先根据题目给定的几个短句的内容,构建一个可以容纳这几个短句的单句主干框架,然后将每个短句的内容插入这个单句中作附加成分。  相似文献   

2.
2001年高考语文第25题考查的是长短句互换的技能。在评卷期间,曾有一次抽样检查,在750份答卷中,此题平均分为2.5,得满分者不到一半。可见此题考生答卷情况并不令人满意。长短句变换是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无论从应试还是从应用上讲,一个中学生都应掌握这一技能。笔者在此介绍几种常用的变长句为短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考对句式变换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长短句变换及给定开头要求重组句子两项内容上。2004年15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5套考查了这一内容,其中又以长句变短句样式居多。下面分别谈谈这两类题的变换方法。一、长句变短句三步走长句修饰成分多,因此厘清句子主从信息,拆分修饰成分,将修饰语变为分句或独立句,按原意进行合理排序是长句变短句的一般策略,具体可分三个步骤操作。1.抽主干,组部件。先提取主干,再按表意的相对独立性把附加成分拆为几个语意单位。附加成分多处在定语位置上,语意单位最好写成“主谓式”陈述关系。如:例1由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  相似文献   

4.
长句和短句变换属于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知识点,是历年高考关注的题型.如2004年的全国卷Ⅱ、全国卷Ⅲ和湖北卷,2004年辽宁卷,2005年广东卷,2006年天津卷都考查了长句和短句的变换.特别是长句变短句,由于句子太长,考生做题无从下手,很难理出个头绪.其实,长句和短句变换,考生只要找准长句主干,分清长句修饰成分,就可化繁为简,迎刃而解了.这里,笔者拟就长句变短句,谈一些粗浅的方法,以期对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训练题] 将下面三个短句扩展成各不少于30字的长单句。要求句子成分不能改变,语句要通顺,情境要合理,力求有文采。 1.门开了。 2.他来了。 3.姑娘拾贝壳。 [训练指导] 扩展语句一般是指将某个短句适当扩充,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更富有意蕴。这类题的训练能大大激活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的再创造和联想、想像的能力,从一定程度弥补了不考查作文单项能力所留下的空白。解答这类题应把握四条原则:一是不要把单句扩写成复句;二是原句中主、谓、宾这三种句子主要成分不能改变;三是扩展后的语句要通顺,并力…  相似文献   

6.
从近年高考试题看,对变换句式的考查.主要是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而重点是长句和短句的变换。因为它相对其他句式来说有一定难度,不但考查考生掌握变换技能、技巧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长句与短句的变换呢?  相似文献   

7.
从近年高考试题看,对变换句式的考查.主要是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变换,而重点是长句和短句的变换。因为它相对其他句式来说有一定难度,不但考查考生掌握变换技能、技巧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概括、表达的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做好长句与短句的变换呢?  相似文献   

8.
高考对句式变换的考查主要集中在长短句变换及给定开头要求重组句子两项内容上。2004年15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5套考查了这一内容,其中又以长句变短句样式居多。下面分别谈谈这两类题的变换方法。  相似文献   

9.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要想得满分 ,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 ,还要有巧妙的方法。在多年的高三语文复习中 ,我积累了一种“四步走”的方法 ,可供考生操作。第一步 ,倒读最后一题 ,搜索“内容提要”。从 1997年开始 ,全国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 ,在题目设置上有这样的规律 :将阅读材料的内容 ,从不同角度切分为四个部分 ,再按照原文行文的先后顺序 ,拟设四种对文章的概括性叙述 ,要求考生根据文意进行综合分析 ,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也就是说 ,在这最后一题的四个选择中 ,只有一项错误 ,而其余都是正确的。那么 ,未读原文之前先读…  相似文献   

10.
考生应做的题目: 理工农医类考生做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不做附加题。 文史类考生做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集中全力把这几道题做好之后,行有余力,再做附加题。附加题给分,并计入总分。 一拼音组词、文学常识〔理工农医类考生和文史类考生都做。10分〕 (一  相似文献   

11.
汉语表达是有一定规律的,长句与短句的相互变换也可以探索出一些思路。一、长句变短句。长句变换成短句可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1)分析长句语法结构,找出句子的主干;(2)切分附加成分,根据题意整合;(3)改写附加成分,使之成为较完整的短句;(4)分析短句在语义上的内在联系,确定短句的排列顺序;(5)根据汉语表达的规律和习惯,整合成句。整合时,要充分借用代词和虚词,以使语言简明、连贯。例如,把“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个长单句改写成四个语义…  相似文献   

12.
扩展语句应根据不同的扩展方式采用不同的解答方法。一、情景式扩展的解答情景式扩展即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要求考生根据这一情景展开想象,进行扩展。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是合理想象,使想象的内容符合规定的情景。例如: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2000年全国高考题)要解答此题,必须注意到题中提供了两个情景,扩展出的内容只要与这两个情景相符,且与歌声为重点即可。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题干中规定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增加与情景有关的内容。参考答案:情景一毕业典礼上,离别在即,同学们满含热…  相似文献   

13.
高考数学试卷中的最后两道题是“压轴题”。这两道题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总成绩。所以提高这两道题的得分率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两道题一般是一个解析几何题,一个代数题。这两道题蕴含的知识丰富,综合性较强,解答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做好这两道题,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是考生必须有较好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其二是考生还要有一定的做题策略和得分技巧。首先,要提高考生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在“压轴题”中所体现的数学知识都是“大纲”和“说明”中所强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语言运用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也常常是考生产生分差的关键之一。《考试大纲》里语言运用题有四个考点:语言简明、连贯、得体;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常见修辞及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5.
重组语句这一题型的设计,可以是对主动句与被动句、长句与短句、单句与复句的变换等单项能力的考查,也可以是对这些能力的综合考查,还可以检测考生表达连贯的能力及思维的清晰性。下面试对这一题型的解答要领作简要例说:一合理变换结构  相似文献   

16.
高考作文题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功能,二是导向功能。一道好的作文题,要能够对考生的写作水平作出客观的、公正的考查和评价,还要能够对今后的中学作文教学起到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作用。要实现这两个功能,高考作文命题就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谈谈高考作文命题的四个原则,或许能对高考命题和高考作文题评价以及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些思路。一、写作的公平性第一,内容的公平性。作文题所涉及到的内容,对每一个考生应该都是公平的。前几年全国统一命题,跨度很大,覆盖面很广,理应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  相似文献   

17.
每年高考文言文的最后一道题都是文意理解(概括文章内容)题,这道题设置四个选项,四个选项的内容按行文顺序表述,也都采用选出错误的一项的形式。编者往往在错误的一项中设置陷阱,“引诱”考生上当,怎样才能提高解答这类题的准确率呢?首选要读懂文章的大致意思,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还要注意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人物之间的关系、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将每一项的表述与原文对照,看有无对应之处。其次还要注意一些技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识别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相似文献   

18.
周甲 《高中生》2015,(6):50-51
一般来说,答阅读理解题时,考生可以通过关键词定位回原文查找答题依据。关键词定位的方法在阅读理解解题中是最常见的,也是最简单的。为了提高对考生能力级别的考查,命题者经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设下“陷阱”。陷阱一:由定位题干关键词变成定位选项关键词考生定位题干关键词只需要定位一到两个词。但是,定位选项关键词则要求考生定位四个或四个以上的词,增加考生花费的时间,也加大试题的难  相似文献   

19.
庞运爱 《新高考》2008,(3):22-23
【考点指津】句式变换是按照一定的要求、保持原句内容、改变原句形式的一种题型。从近几年全国卷试题来看,本考点已演化为一种语言运用的综合考查。除"选用""仿用""变换"三者本身有重叠交叉外,还常与修辞、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等考点有重合。句式变换一般采用文字表述题的方式考查。长句与短句、主动句与被动句、常式句与变式句、一般句与修辞句的变换是考查的热点。变换句式有这样几个原则:①要明确句式经过变换,只是句子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②掌握各句式的特点及相互变换的方法;③弄清提供语境的材料的表述角度,然后选  相似文献   

20.
今年历史高考问答第2题:简要说明民主革命时期魏源、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践效果。该题虽形似平常,实则以民主革命时期一代先进的中国人的思想观点为切入点,要求考生比较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不同阶级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及由此产生的历史影响,既体现了高考“两个有利”的原则,又突出了思想教育这一主题,使知识点、能力点、思想点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1.知识检测面广。本题涉及民主革命时期百年历史,覆盖教材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章内容和几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内容。考生要解答该题,必须对这百年的历史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