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在阅读教学的诸多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时代所筛选而行之有效的经验主要有:   熟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诸如此类的读书名言,指出了熟读不仅有助于阅读理解,有助于大量积累语言材料,且切合汉语讲究音韵的特点,是学习汉语文的必由之路。   精思。南宋的朱熹认为“大抵观书须熟读”,“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口,然后可以有得矣”,他还非常可贵地提出了“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这些观点至今听来仍震聋发聩,有着极…  相似文献   

2.
罗双琴 《考试周刊》2013,(58):54-55
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3.
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4.
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熟读、精思,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杨柳 《宁夏教育》2006,(12):46-47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诵读的地位、作用等,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  相似文献   

6.
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就是要他们践行"读书三义",即多读、精读、熟读。通过多读,学生可以获取大量语文知识;精读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熟读则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语言材料,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南宋大儒朱熹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很多教学主张,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及熟读精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接近事物或利用对事物接触而产生的印象,二是抽象的理来自实体的物,理与物存在内在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可以找到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循序渐进是说要先制定学习计划,再打好基础,一书一事地积累。熟读精思则是指反复读书,学思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占的比例很大,是教材的主体,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依据,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如何根据课程目标、教材特点来设计和突出精读课文的“精读点”,强化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探究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达到落实识字、熟读精思、充分感悟、掌握方法、积累语言、提升语文素养呢?一、语言基础实践要“三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多读书,多积累语言并进行实践运用。学习精读课文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积累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这一过程概括起来就是“读进去,记得住,用得出”九个字。精心组织语言实践,如同交给学生一…  相似文献   

9.
南宋大儒朱熹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提出了很多教学主张,其中最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及熟读精思.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两层含义:一是必须接近事物或利用对事物接触而产生的印象,二是抽象的理来自实体的物,理与物存在内在联系,根据这种联系可以找到认识的方法和途径.循序渐进是说要先制定学习计划,再打好基础,一书一事地积累.熟读精思则是指反复读书,学思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广阅博览,熟读精思,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消化吸收,内化为自身的血液,并在熟读精思中积淀语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名人还对诵读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荀子的"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东坡的"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朱熹的"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等。当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语文教学很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一、强化诵读,势在必行1、自古就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至理名言,这是古人成功经验的总结。它形象地告诉我们,诵读有助于理解与运用。2、熟读、背诵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诵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充分消化、掌握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的过程。读,循序渐进,熟读精思,出之于口,明乎于心,才能抓住文章的“钥匙”,知其词句,品其意味,得其精华。真正做到心领神会,理解实质。读而熟,熟能背。靳家彦先生强调“把读书优先权还给学生”,就…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大体上扭转了过去那种重讲轻读的现象,重视和加强了读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上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分量加重了。但是,两者相比较,“读”仍然处于次要的从属地位,“讲”依旧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中心。这说明对读的活动的重视,还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读,是我国千百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广泛实践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我国传统的学习语文经验,就是“熟读精思”。强调读书要朗诵吟哦,熟读成诵,从大量积累的语言材料中掌握方法,领悟规律,学会运用。多读、熟读、诵读,可以说是儿童学习语文的一项基本功。一代文豪鲁迅…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语感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对语言现象的反复感受,能敏锐地感知语言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较充分地领略遣词用语的精妙,培养理解力;又能敏捷地运用精当的词语、适当的句式,恰如其分地表情达意,培养表达能力,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双重锻炼。那么,怎样进行语感训练呢?语感训练的方式是什么呢?一、熟读精思,理解句段。指导学生在熟读精思中增强语感,是语感训练的基本方式。一般是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5.
诵读涵泳就是指反复诵读,熟读精思,潜心涵泳。语文教学时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语言环境里去口诵心惟,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这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中最具特色的读书和教育方法,历来倍受先人推崇。孔子对“诵诗”十分重视,建安曹丕、南朝刘勰、中唐韩愈,都对文章的声音节奏高度关注,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也力倡熟读精思,将“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诵读指导,不但有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而且对文言文、白话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知识的积累都有很大帮助。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说的都是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的生活中,流传着许多有关读书方法的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于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这些名言的精髓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第一是多读,第二是熟读。不管是“破万卷”也好,“百回读”也罢,道理只有一条:若要学好语文,必须通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把诗书读到烂熟于胸中,形成足够的积累,才可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8.
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语文新课程标准也  相似文献   

19.
朱子读书法是我国古代重要的阅读方法论,其精髓被归纳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朱子读书法符合现代学习心理学的客观规律,切合课程标准中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求,适应初中语文教材文言文编写特点,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具有适切性。朱子读书法有助于改进初中文言文教学,将朱子读书法运用于初中文言文教学,应确立目标,激发兴趣;强化诵读,持续积累;深入思考,交流想法;拓展延伸,实践反思。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在于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摒弃琐碎的讲解,肢解课文,而是要以诵读带动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中国古代教育强调“熟读精思”,要求学童读书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要读得字字响亮,读得准确、熟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