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羽洋 《新体育》2006,(11):22-23
林丹,他有两年半的时间占据世界第一男单的王座,但他从来不是世界羽坛的宠儿。他是中国队夺取汤姆斯杯,苏迪曼杯的头号功臣,公开赛冠军一个接一个拿,却总和世锦赛冠军、奥运会冠军擦肩而过。可即便这样,很多人还足视他为“无冕之王”。 在马德里世锦赛上,等待多年的世锦赛男单冠军终于投向了林丹。那一刻,林丹终于打破宿命,化茧成蝶。  相似文献   

2.
《网羽世界》2012,(1):34-35
男子单打 本月焦点人物:李宗伟 李宗伟近期纠结中。赛场上对林丹俯首称臣也就罢了.现面对来自谌龙这样的后辈的连败,让他无法淡定.世界第一已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3.
《新体育》2012,(6):98-100
一个孩子要走过多少路,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鲍勃·迪伦说,答案在风中飘荡。30岁的林丹已不需要在如此迷茫的漫漫征途中找寻自己的人生了,即便是“功成名就”这样带劲的词,都不足以概括他的职业生涯。用了10年的时间,林丹在长13.4米、宽5.18米的空间里,将自己锻造成为这个项目上的传奇。  相似文献   

4.
谢杏芳 《新体育》2010,(5):40-43
说起我和林丹的故事,真的要往前翻好久呢。我们俩第一次见面是在我16岁的时候,当时我们国青队去福建晋江集训,那时候,林丹还是福建队的小队员,他们男队员经常陪我们女孩打球,这样就算是认识了,但是没什么交流。毕竟都很小,我对他有点印象,好像打球挺有劲头的,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24日,这也许是林丹最难忘的一天,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林丹2比1击败对手鲍春来首夺男单世界冠军。夺冠后的林丹用自己最擅长的庆祝方式,跪地蒙面、双手握拳、嘶声呐喊、举手敬礼,兴奋地倒在地上迟迟没有起来,对于这个“迟到的世界冠军”林丹比任何人都渴望,在他的身后有无数人期待着这位年轻、帅气、充满个性、曾经的莽撞少年夺得真正的世界冠军,他要向所有质疑的人证明,自己无愧于“SUPER DAN”——“超级丹”。“超级丹”回来了在羽毛球队取得佳绩回国的队伍中,林丹无疑是最酷的人,一副大墨镜彰显年轻人的个性。在2004年的…  相似文献   

6.
李刚 《新体育》2014,(2):16-16
2013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男运动员当选者林丹缺席了颁奖典礼,主持人在现场以诙谐的方式向他表达了不满。此前,林丹已接受邀请,并明确表示出席,但在开场前却“退赛”。事后,这位羽坛巨星虽然通过微博发表了获奖感言,但对爽约未作解释。  相似文献   

7.
林丹的出现,宛如夏天的日出,迅猛,眩目,让人猝不及防。在2000年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刚满18岁的他闪亮登场,取得男单第3名。2001年,他又快步登上新台阶,拿了两个公开赛的男单冠军。今年的他表现更为出色:全英赛上杀入四强,接着又一骑绝尘将韩国公开赛冠军纳入囊中,世界排名迅速上升至第3位。随后在广州举行的第22届汤尤杯团体赛上,他一分未失、一路顺畅杀进半决赛,其场上作风之勇猛、顽强,不得不令人青眼有加。以至于中国队痛失决赛权后,媒体一片责问之声:为何不让林丹打第二单打?大有林丹一上,中国队就会昂首挺进决赛之感。 林丹究竟是何方小子?  相似文献   

8.
记得马晓春去年名人战时就说过,13是个不吉利的数字,按天意他拿12届名人也该到头了。棋手都有些常人难以理解的忌讳,比如大赛前你决不能给他送书,因为“书”与“输”音同。其实很多项目的运动员都有这样的心理忌讳,比  相似文献   

9.
黄一舟译 《新体育》2013,(11):15-15
波多黎备拳击手奥兰多·克鲁兹输了。与奥兰多·萨利多的比赛进行到第7回合,他被对手右摆拳和左勾拳的连续攻势击倒,无缘WBO羽量级拳王头衔。萨利多赛后这样评价他:“克鲁兹是一个不错的拳击手,在擂台上移动很棒,但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相似文献   

10.
不轻言放弃     
又输了,而且比前两盘输得更惨, 我摇了摇头,一下子疲惫地瘫软在沙发上。不知哪路来的如此厉害的高手, 使一向心高气傲的我就这样毫无还手之力,俯首称臣。“再下一盘!”我依稀听到了支持我的棋友的声音。“再下一盘!即使输也要输得有骨气!”棋友们继续为我鼓劲。这时对手也投来挑衅的目光,那分明是说,就这水平还再敢与我较量吗?  相似文献   

11.
染枫林丹     
李毂易 《新体育》2010,(6):28-31
汤姆斯杯赛后。陶菲克对媒体说:“现在是属于林丹的时代。”对比林丹的回答是:“我不想成为什么传奇,不过得到球迷的认可就很开心了。”  相似文献   

12.
不打不成交     
修羽 《新体育》2012,(4):105-105
去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男单决赛,李宗伟2hLO战胜林丹。赢球后,李宗伟跪倒在地,肆意庆祝着到手的胜利……今年,世界第一和第二又在决赛中相遇了。对林丹来说,可谓大团圆的结局。他在此时此地成就了五冠王的伟业,李宗伟则无奈地告别全英赛的三连冠。但对于心系羽毛球的铁杆粉丝来说,谁赢谁输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林丹和李宗伟屡屡在决赛中奉献出的精彩演出,已经注定不多了。  相似文献   

13.
故事会     
天下第一家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时,发现一家大门上挂一块匾,上写“天下第一家”。乾隆皇帝大怒,说:“寡人是一朝人王地主,方可称为‘天下第一家’,平民百姓,有何理由这样称呼?莫非要造反,夺我江山不成?”他越想越来气,马上派人去查问。差人来到这家门前,叫开第一道大门,只见一位花白胡子老人迎了出来。差人问道:“你们为何在门前悬挂‘天下第一家’的匾牌?”  相似文献   

14.
容志行,一十中国足坛上最响亮的名字。尽管他也和他的前辈们一样,从未尝受过“冲出亚洲”的滋味,但他比所有的同行们幸运得多。他连续三次进入了“全国十佳”的行列,后又被选为建国以来四十名最佳运动员——一般只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人才有此殊荣。至于报界的赞誉也相当传神:“中国球王”、“东方贝利”、“志行风格”……谁不承认容志行在中国足球史上的特殊地位,谁就是带有偏见的人。试问,建国以来有几个国脚具备他这样好的意识、这样细腻的脚法、这样出众的组织才能、这样良好的风格?人们至今也不会忘记他在中国与科威特比赛时攻进的那个漂亮的头球、在上海的“长城杯”赛时一记倒挂金勾、在香港中国与朝  相似文献   

15.
强者为尊     
世界围棋第一高手是谁?不是李昌镐,是王立诚。李昌镐能屡屡在劣势局面下凭借官子神功扭转乾坤,“半目胜”是他的拿手好戏,但如果棋盘上每一目都已填尽后还是要差三目半,他纵是‘石佛’也无力回天吧?偏偏王立诚能做到,收没有目的单官时还能提吃对方六子,被全世界棋手、棋迷都宣判了死刑的棋突然间变成大胜,这样的功夫能不让李昌镐拱手连呼“佩服、佩服!”吗? 凭着第五局那惊世骇俗的一胜,王立诚于第六局再接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对未来体育的发展有这样一段论述:未来体育应该有这样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健身,第二层次是强心,第三层次是群体意识,也就是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他说:“将来人与人之间,难道只有相互作买卖,互相争夺甚至互相打仗吗?我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羽毛球乃至世界羽毛球的赛场上.林丹肯定是主角。尽管他的排名总是比李宗伟差一些,总是维持着不紧不慢的世界第二积分.但是没有拿到过世锦赛和奥运会冠军的李宗伟的世界第一核心说起来谁也不觉得硬气。  相似文献   

18.
棋中有真爱     
一对老夫妻退休之后迷上了象棋,三盘两胜定胜负,输者洗碗拖地。每次都是老头惜败,于是我们这些旁观者送他一个雅号:常败将军。老头并不在意,反倒乐呵呵地。有一次,老头又输了,去厨房洗碗,我悄悄地跟了进去,不解地问他:“你怎么每次都输呢?而且你的棋却非常好。”老头笑道:“别人下棋  相似文献   

19.
轻松地带     
含笑认负甲:最近经过研究《棋艺》,我有个重大发现。乙:重大发现?甲:我发现,别的体育项目输了都很悲伤,象棋比赛输了反而高兴。乙:不可能吧,输了怎么会高兴呢?甲:这书上有,你看,每当对局结束,总是这样评注:红方形成绝杀,黑方“含笑认负”。输得紧凑棋迷老高,生性诙谐,爱开玩笑,别人下棋时,经常在旁加以评论,这个臭棋篓子,那个漏着大王,惟有自己才是高手。有人不服气,偷偷将老高输棋的对局摆出来,让他评论。老高仔细一看,认出是自己以前下过的棋。沉思良久,说道:“此局棋虽然赢得不是多么漂亮,但输得却十分紧凑。默哀象棋比赛结束了,棋手老张…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2002,(5):13-13
“你觉得第一场比赛打得怎么样?” 电话里的杨晓靖声音有些慵懒:“打得不怎么样。” “怎么不怎么样?”我刨根问底,因为我知道他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你不问,他绝不说。 “很多东西在家练了都没有发挥出来。” “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