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有"疑"可质,不但要激发学生积极质疑,还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并能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展学生思维也应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开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质疑是重要的一环。通过质疑,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所想,进而获取反馈信息,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古人说得好:有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问是一切科学进步的起点。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是绝对的权威这一观念,不仅在教师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也形成于学生的头脑中,使学生养成了对教师强烈的依赖性并发展为习惯,学生不敢也不愿向教师提出疑问,向书本质疑,只习惯于被动接  相似文献   

4.
学贵有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索.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质疑,在解疑过程中激发他们主动创新,让他们发现问题,大胆质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一、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疑多问,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教师也要努力创设质疑情景,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善于发现捕捉好的提问和答问,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对学生萌发的创新精神及认识,教师要多加保护和培养,这样才能有利于全体学生多思考、多发现问题,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激发和培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萍 《甘肃教育》2002,(1):50-5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质疑指的是学生对数学问题经过充分地分析与思考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高层次的表现.古人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由此,说明质疑对知识领悟的重要性.学习数学,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质疑是一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贵有疑",产生疑问并积极思考是数学学习真发生的良好开端,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疑""落实新课程理念,让学生有疑""善于利用‘矛盾’,让学生会疑"这三个方面阐述教师如何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主动产生疑问,从而经由"疑"抵达"思"与"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思维的深入。在教学中,教师热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如何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经本人多年的实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1.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在出示课题后,我就问学生:…  相似文献   

11.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人在近几年的教学研究活动中,认真钻研教材,在课堂上巧设疑问,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心情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12.
林怡谋 《考试周刊》2014,(41):72-72
<正>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培养学生从小学会学习,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变"师问生答"的传统课堂模式为学生自主质疑、解疑、释疑的生动活泼的模式,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动脑,不断产生疑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一、加强引导,学会质疑在有效学习中必须由教师发"问",过渡到学生会发"问",有疑有问,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地学习。1.留给时空,有效质疑。  相似文献   

13.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求知过程就是不断产生疑问并不断加以解决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应该设法使学生产生疑问,而后帮助学生逐步解决疑问,而不该只把现成的知识简单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如运用设疑、质疑、解疑、留疑的方法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设疑,主要指教师而言,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紧扣教材,用设疑展开教学,精心设计一些饶有情趣、生动活泼的问题向学生提问,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设疑引导学生进入自己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实际上就是在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古人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疑为线索,要热情地巧妙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出疑问,每提出一个疑问都是对课文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是参与能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充分证明了“质疑”的重要性。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实施“质疑”的方法,以疑引思,以思解疑,由浅入深,由此及彼来理解抽象理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心理学家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既问题,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乐学善…  相似文献   

16.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问始于疑问,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识水平,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抓住提问时机等因素外,更还应考虑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学起于思而源于疑."这说明疑问能够调动学生思考、学习的积极性,质疑是探求知识的源泉.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采用的是"一言堂",只有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就使得学生不愿质疑、不敢质疑,缺乏问题意识.在新课改下,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意运用解决问题环节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寻求答案、解决疑难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引路点拨 ,培养学生善于设疑课堂教学就其认知过程的实质而言 ,就是学生从有疑到无疑的无限循环的反复转化过程。“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思考问题 ,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敢于发问、善于设疑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 被动型阶段在这个阶段 ,教师引路点拨的做法是设疑示范 ,激活学生思路。例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  相似文献   

19.
郑行宣 《教师》2011,(23):77-77
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那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呢?下面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会有更深刻的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更高效的学习。由于受传统教学习惯的负面影响,学生的依赖性较强,他们的质疑能力仍然普遍较低。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结合本人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