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报的转轨已势在必行。于是,关于企业报的性质问题便成了近年来新闻理论探讨中的一个“热点”,并就企业报姓“党”还是姓“企”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一种意见认为,过去的企业报受企业党委领导,属于党委机关报,它的性质应该是姓“党”;于今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企业报改由企业行政部门  相似文献   

2.
随着《企业法》的贯彻执行,厂长负责制的推行,许多企业党委宣传部门的精简撤销合并,企业报为“基层党报”的提法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企业报应该姓“企”。企业报转轨、改革宣传内容的方向应该逐步由“专”向“综合”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综合性报纸。由于它自身毕竟是企业报,与社会上的党委机关报和专业行业报相比,尽管带有某种专业性质,但它主要应以本企业为主,立足本企业,为全企业职工服务;同时要带有企业的特色,成为企业的信息总汇和新闻发布中心,发挥其它报纸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企业报要完成指导思想、宣传任务和开门办报方面的转轨,也要在体制上转轨变型。据调查,企业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企业报应当怎样办?本刊编辑部同《石油管道报》社于3月中旬,在河北省廊坊市召开了由13家企业报负责同志参加的“全国部分企业报新闻改革座谈会”。同时被邀请参加的,还有新闻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和业余工作者。这是一个讲实效、生动活泼的小型座谈会。来自全国东南西北中各种不同类型企业的20多位办报人员和新闻理论研究人员相聚一起,就新时期企业报如何转轨,如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企业报由谁管好,如何处理好企业报转轨中的关系及企业报的性质究竟是什么等问题,敞开思想,各抒己见,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他们在座谈上的发言摘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企业界悄悄掀起了一股研究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且方兴未艾,大有蓬勃发展之势。这给我们企业报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这就是如何认识企业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企业报能够比较自觉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企业报的繁荣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文化建设的动力,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的契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我们的企业有条件有可能引进国外一切先进技术和文化。我国许许多多在商品经济的海洋中脱颖而出、奋力拚搏、有远见  相似文献   

5.
企业报作为企业党政的舆论工具,在企业发展中有着党报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办好企业报是企业报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报作为报业体系的一个分支,有其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它最接近新闻源,采访对象集中,这是其他类型报纸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它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如周期长、时效性差、专业性强、报道面窄等。还有一大劣势,就是企业报受企业制约严重,实现舆论监督难。  相似文献   

6.
随着《企业法》的贯彻执行,厂长负责制的推行,许多企业党委宣传部门的精简撤销合并,企业报为“基层党报”的提法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客观实际。企业报应该姓“企”。企业报转轨、改革宣传内容的方向应该逐步由“专”向“综合”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特殊性质的综合性报纸。由于它自身毕竟是企业  相似文献   

7.
早在一个世纪以前,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的出现,专业企业报便应运而生了。这时的企业报,主要用于传递生产和经营信息,沟通经济情报,刺激生产发展。日本出版的《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到:专业报的特征是详细地、精确地报道全国性综合日刊报纸所不报道的产业界内部的消息。社会主义中国的专业企业报与之又略有不同,我国企业报(除少数诸如信息报之类的专业报外)又都含有机关报的性质,不仅高度发挥了企业报推动生产经营的舆论导向作用,而且将企业报发展成  相似文献   

8.
从系统观点看,企业报与其它报业的关系,是小系统与大系统的关系。企业报是一支重要的新闻方面军,顾名思义,企业报姓“企”,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自己独有的作用,这是其它报纸无法取代的,有它固有的属性。因此,企业报应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办出特色,保持企业报固有属性。我以为应从下面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理论界、企业界悄悄掀起了一股研究、探讨企业文化的热潮,而且方兴未艾,大有蓬勃发展之势。这给我们企业报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就是如何认识企业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使企业报能够比较自觉地为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企业文化”一词是“舶来品”,70年代末期发端于美国,以后相继在西方一些国家和日本得到广泛传播。我国企业文化的兴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管理的客观要求。因为商  相似文献   

10.
今年《新闻知识》第二期的《企业报园地》摘发了晨光报、陕机报等几家企业小报同仁们的心声,编辑部为此还配发了编者按语。作为一个企业报的编采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的转轨,企业报的新闻改革已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国家大中企业的“改革”大多尚在浅层次、显层次,作为背景的全国新闻改革也缺乏大的突破;加之作为新闻母系的文化领域,目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报既有企业性又有新闻性,这是一个简单的事实,但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作出一些说明。这对于企业报的认识与实践,尤其是对于企业报在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冷静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是必要和重要的。 企业报作为一种年轻的、成长中的、特殊的新闻事业,和任何其它事物一样,处在多种关系和联系中。比如,企业报有与企业职工即它的读者的关系,有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及其他工作部门的关系,有与企业内的板报、工地战报、简报及一些专业技术性刊物等传播媒体的关系,还有与企业外社会一般新闻媒介的关系。然而,在这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应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由新闻出版部门登记在册的企业报大约有1000余家,未登记在册的数目也不少。企业报是我国报业系统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一种报纸,如果按每家报纸发行5000份计算,全国企业报总发行量大约在500万份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企业报的特点一是直接反映企业党政领导意图,  相似文献   

13.
钟钱彬 《新闻三昧》2007,(12):22-23
目前,在我国报纸事业中,企业报已成为一个重要层次,成为新闻大军中的一支重要队伍。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企业报在新闻媒体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是所有企业报面临的共同问题。众所周知,由于企业报报道的范围更多局限于企业,而企业又存在着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反映近一个世纪来企业报发展历史轨迹的专著。全书共有九章七十七节,汇集了中国数百家企业报的珍贵史料,全面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企业报的特点、表现及其兴衰原因,总结了企业报在政治经济宣传报道、队伍建设、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做法、成功经验与历史教训,说明了企业报的兴衰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企业报是我国新闻战线一支不可忽视的方面军。《中国企业报发展史》出版  相似文献   

15.
企业报与企业文化建设余忠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企业报对于企业的经济建设起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企业报也往往容易陷入企业狭隘的经济宣传的误区。这种经济宣传的狭隘性主要表现在企业报的宣传报道工作一味地以企业短期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局...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企业报对企业的宣传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传播信息,指导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没有信息不行。企业报首要任务是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收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消息,以达到指导经营之目的。我国的企业报迅速发展,已基本上形成丁一个企业报网络,这就为企业报收集、传递信息提供了可能。我们在二版上开设了《在兄弟单位厂报上》的专栏,专门摘登一些兄弟单位厂  相似文献   

17.
接近性是相对的企业报是企业自己办的报纸。与读者接近.是企业报的一大优势,是企业报所以能够在强手林立的新闻大军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从辩证的观点看,企业报与读者之间这种接近也是一样.只是企业报优于其他报纸的一种相对的条件。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是把眼睛固守在这一优势上,甚至盲目地夸大它的作用.其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企业报的接近性所以是相对的,首先是因为事物总是在相互比较中而存在。与中央、省市等综合性报纸相比,企业报在地理位置、职业方面的接近性确实比较明显,因此,企业…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一些企业报上,出现了不少反映本行业兄弟企业动态的新栏目。如兰化工人报《兄弟企业之窗》、徐州矿工报《各地煤矿动态》、大钢报《冶金战线动态》等等。这些栏目,文章全部取自各有关的企业报。企业报作为企业党委的舆论工具,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是“沟通情况”:通过反映企业内丰富多彩的政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由新闻出版部门登记在册的企业报大约有1000余家,未登记在册的数目不少。企业报是我国报业系统中发展最快、数量最多的一种报纸。如果按每家报纸发行5000份计算,全国企业报总发行量大约在500万份左右。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企业报的特点是:1.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企业报”系指厂、矿等企业所办的机关报。副刊是整个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报纸的其它版面一样,有着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作用的共性。但副刊又有它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仅企业报而言,其副刊的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明显的文艺性副刊作为其它版面的补充部分,它的作用不同于消息、通讯、评论等,它要给读者带来文艺性的精神享受。这样,才使副刊具有与其它版面不同的特色。在文艺性方面,企业报不同于信息报、广告报、科技报等一类的报纸,企业报的副刊作为文艺阵地,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