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仲景文化是高等医学院校中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加强张仲景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有利于立足整体,抓住本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廉洁自律,仁爱为本,提高赤诚济世的医德修养;有利于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打牢传承发展祖国医学的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医圣张仲景     
<正>东汉末年有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他不仅用精湛的医术治好了不少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张仲景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这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书。他也很喜欢看书,尤其喜欢医书。汉桓帝延熹四年(161年),他10岁左右时,就拜当时很有名的张伯祖为师,学习医术。张仲景学医非常用心,无  相似文献   

3.
柳宗元身上的有着宽厚的仁爱思想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不仅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处世方式和文学创作,也集中的体现了我们民族可贵精神。在柳宗元的一生中,无论在顺境,还是在逆境,始终没有忘记的是仁爱和忧患。在他的创作中,无论是何种体裁,无论是那个时期的作品,贯穿始终的主线都是爱与忧。仁爱和忧患在柳宗元身上,又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因仁爱,忧患意识表现得更为强烈:因忧患,仁爱表现得更为宽厚。他的人生悲剧,可以说,是仁爱和忧患的悲剧。他的不朽,也是仁爱和忧患精神的不朽,是民族精神的不朽。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和开创者,在孔子丰富的思想中,"仁学"是孔子学说中最主要的部分,也是其伦理学说的根本。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哈奇森是近代情感主义伦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提出了"仁爱"的学说。在东西方两块不同的土地上,都孕育和产生了"仁爱"的思想,二者究竟有何思想共性和理论分歧,二者的"仁爱"思想对我国现当今社会有何借鉴意义和启迪作用。本文拟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性的比较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史圣:西汉历史学家司马光,自幼读书,博闻强记,著有《史记》,被后人称为史圣。草圣:人称汉朝书法家张芝是“草圣”,他擅长草书,对章草(旧隶的草体)造诣更深。医圣:汉末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勤奋学习古人治病经验,博采众长,写出著名的《伤寒杂病论》一书,这本书被后代医学家视为必读经典,张仲景也就成了“医圣”。  相似文献   

6.
儒家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借助儒家“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正确处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  相似文献   

7.
裘影萍 《小读者》2013,(2):37-37
饺子是我国民间喜爱的一种传统食品。不过,饺子最初不是食品,而是一味药,原名叫作“娇耳”,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 张仲景是我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人称“医中之圣,方中之祖”。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即使在长沙为官时,也常力百姓除疾医病。东汉末年,连年混战,从长沙弃官告老还乡后的张仲景,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回到家他心里总记挂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百姓,便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向穷人舍药治伤。  相似文献   

8.
从苏东坡谪贬黄州逆境中的思想情怀探研他的人品风范。黄州时期,苏东坡虽然有"心如已灰之木"的苦闷,但却很快在崇儒、礼佛、参道修为中突围出来;他阳光灿烂的乐观情绪,荣辱不拘的旷达胸怀,顶天立地的豪迈气概,亲和平易的仁爱心灵得以充分地展现。苏东坡之所以成为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典范,不仅是他的文学成就卓著,更重要的是他的品德和胸怀令人推崇和仰慕。  相似文献   

9.
仁爱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核,成为一名具有仁爱之心的教师是国家对于新时代教师的要求。师范生是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将仁爱思想融入高校师范生师德课程,让高校、社会和中小学形成合力,贯彻落实师德标准、营造尊师社会氛围、完善师范院校师德课程等是培养师范生师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有名的医学家,他撰写了《伤寒杂病论》被尊为“医圣”。张仲景小时候,他的小伙伴得了病,因无钱医治而喝了巫医的“神水”,很快就死了。张仲景伤心极了,从此发誓学医。有一天,他悄悄地来到伯父张伯祖家。张伯祖是当地的名医,不但医术好,而且医德高,因此颇受人们的尊敬。张仲景把立志学医的想法告诉了伯父,伯父语重心长地说:“你立志学医,这当然很好。但学医可是非常辛苦的事情,必须牢记许多药名,要采集各种各样的药材。大夫出诊更是辛苦,夏不怕酷暑,冬不怕严寒,起早贪黑废寝忘食,还要冒一定的风险,你难道不怕吗?”“只要伯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