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教育社会学自恢复以来,经过20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两种理论框架(注重体系和问题取向)及两种理论视角(社会学和教育学),具有了初步的学科自我意识。但总的说来,目前中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有待新的提升与突破。  相似文献   

2.
肇始于1917年的中国职业教育学,迄今求索已百年有余。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考察可以发现,除特定时代背景外,研究群体所独有的理想抱负、知识结构以及实践经历,共同造就了职业教育学"学习西方职业教育理论,指导中国职业教育变革"的社会使命。近代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发展因此呈现出"译介与中国化"的双重特质:职业教育学人以学会和大学为主要阵地,先假道日本与欧美,编译出版了大量职业教育理论书籍;其后伴随着中国职业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秉承"贴近中国现实"学术自觉的学者们最终创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3.
简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目前我国的教育社会学仍处创建阶段,有必要在学科性质问题上形成一些基本认识。本文扼要评析了国外学者关于教育社会学科性质的三种观点,即“规范学科论”、“事实学科论”和“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结合对上述三种观点的评析,本文提出了三点看法:第一,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第二,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第三,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陶孟和与廖泰初先后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授"教育社会学"课程。作为两个时代的学者代表,他们对"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折射了民国时期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内在理路:国人对教育社会学的认知从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认知开始,继而转变成对"教育与社会学"关系的认知,最后才到达对"教育学与社会学二者之互动"理解层面。陶孟和的《社会与教育》开启了国人对"教育与社会学"的认知,廖泰初的《动变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省汶上县教育研究》揭示了民国时期学人对"教育学与社会学二者之互动"理解的深入程度。  相似文献   

5.
自1922年《社会与教育》一书问世以来,教育社会学即在中国确立了独立的学科地位。我国学者对其有关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等学科要素基本问题的探讨及论争也相继展开,并取得了相应的历史成就。认真总结近代中国学者关于教育社会学学科要素之探讨,对今天这门学科的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嬗变过程不仅是中国教育学科发展的旗帜,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百年的教育变革。这百余年教育学科的发展史代表着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尤其见证了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前身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其教育学系在近代高等教育"后发外生"的变迁背景下,秉承西学与固本相结合的学系学科方针、劳作与研习相结合的课程设置,并聘请部分留美人士任教,促进了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也对师范教育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起,教育社会学在德国成为教育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与英美国家相比,德国的教育社会学是一种教育学取向并归于教育学的学科。基于2019版最新谷歌图书语料库(811万种书籍,8 613亿词汇)与期刊库,通过设计、检索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关键词获得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的历年词频数据,对19世纪以来德国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进行追踪,将德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发展大致划分为四阶段:学科的奠基时期、学科制度的形成时期、学科的衰落时期以及学科的复兴时期。德国教育社会学在“回归教育”“回应时代”“回溯传统”的逻辑理路的指引下,呈现出教育学的学科归属、社会问题的教育“问诊”以及有组织的联合式循证研究的学科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8.
《课程.教材.教法》2013,(9):102-104
生命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呼之欲出,它研究生命教育的应然状态以及贯彻生命教育理念和原则的途径。它遵从教育学和大教育学各部类的学科规范,并广泛借鉴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思想和范畴,在大教育学的框架内构建起的一门中观学科。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百年曲折、走到了今天的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深层的发展危机。国内学界从理论及学科研究范式、学术合法性危机、综合整体危机、"内裂"和"外解"双重危机等方面表述了中国教育学面临的困境,在危机面前也表现了不同的认识和态度。更多的研究者从破解"密码"、回归生活世界,重建理论、学科及研究范式,重新建构教育学研究对象,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等方面进行了"突出重围"的尝试。基于对上述研究的评论,本文提出要从寻根问底、对话"域"外和反求诸己三条路径寻找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转机,昭示了中国教育学可以在与教育变革实践的互动中、在与他国他学科的对话中、在回扣自身的反思与重建中得以光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考察中国留学生于近代所译介的外国教育学书籍的内容和特点,探讨其所译介的书籍对中国教育学科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比较教育是一种现代文化性学科形态,"比较"是其作为一门制度化学科的逻辑起点。澄清比较教育的学科逻辑有助于我们重新构建比较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促进比较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发展。比较教育经历了"借鉴"、"预测"、"分析"等历时性发展阶段和具有跨国家、跨学科、跨文明等跨越"他者"界限的共时性特征,凝聚着无数比较教育学者充满艰辛的探索历程和苦苦求索的心智,形塑了其学科智慧,进而表征着比较教育的本体特质。  相似文献   

12.
以学科交叉推动高校的学科建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论述学科、学科交叉、学科建设的内涵和学科交叉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分析进行学科交叉的理论依据,指出学科交叉的必要条件和主要途径,阐明学科交叉的四种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3.
蒙台梭利在她的教育著作中就纪律教育问题作了专门的论述,不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纪律教育观:纪律必须通过自由而获得(突破了传统教育派将纪律和自由二者相互对立的局限),而且还就良好纪律的培养途径以及培养的阶段性等问题从实践角度作了有益的论述。这对于纠正当前幼儿园常规教育在认识或实践方面尚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比较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学科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教育究竟是不是一门学科,一直引起人们的争议,随着比较教育研究范围的进一步拓展,这一问题更是遭到人们的质疑,其中主要涉及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两个根本性问题.从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来看,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都具有明显的层次性,由此可以把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具体描述为"三圈层、多交叉结构".因此,比较教育是一门既具有学科独立性又与其他教育学科相交叉的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15.
学科立校与加强学科建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探讨我国高校的学科建设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学科立校”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分析了学科建设中的“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具有三个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惩戒首先是一种外部刺激,在学生回避它而使其需要得以满足时成为激发行为动机的一种负诱因;作为负诱因的惩戒通过影响需要、动机、态度这些机体内部变量对学生发挥着教育作用;惩戒并非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惩戒的性质由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所决定。  相似文献   

17.
对惩戒教育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赏识教育大行其道,惩戒教育被质疑,甚至遭到否定。本文就惩戒教育的内涵意义、惩戒教育的认识误区、惩戒教育的原则和功能等方面进行深入探析,以求重新认识惩戒教育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Change in assessment practice in higher education tends to lag behind pedagogical change. Thinking about assessment practice is, in part, related to disciplinary thinking. In this study, 27 faculty members from a broad range of discipline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their conceptions of assessment to help understand the distinctions and priorities of four main categories of disciplines. We uncover why university instructors may be resistant to changes in assessment practice if they perceive them not to support their disciplinary priorities.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师惩戒立法的加快,教师惩戒权与父母惩戒权的法理关系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理论问题.历史上,根据代理父母地位说的观点,教师惩戒权来自于父母惩戒权的部分让渡,但随着家庭和学校关系的变迁,教师惩戒权开始直接来自于教育法律的规定,并与父母惩戒权共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根据权力来自于权利而权利根植于广泛社会认同的法理,教师惩戒权应定位于权力而不是权力与权利的复合形态,由此才可以用权利制约权力,实现父母惩戒权制约教师惩戒权的功能.今后在修订《教育法》时应明确教师惩戒权的权力挂质,并规定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原则和程序,通过制度化的家校合作保障父母参与学校权利,实现教师惩戒权和父母惩戒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要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教育与训练,听、说、读、写并重,绝不可忽视听、说.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语文教学要把二者结合起来,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才不至于走弯路而取得多快好省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