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虹 《教师》2013,(12):11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人际交往对小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正是在人际交往中,小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本文对小学生的不良情绪体验、人格问题、行为问题等人际交往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提出了进行人际交往心理辅导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正在日趋普遍,造成学生心理问题有社会的原因,家庭的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这些因素造成的不正常的心理负担,压抑了学生的心理。若不能及时疏导与调节,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这样会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以及社会和家庭带来不良的后果。本文是对一名不自信的小学生进行辅导的案例报告。通过收集资料、摄入性会谈、心理评估诊断儿童的一般行为问题,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的相关治疗技术,使其改变自己对目前现状的认知,同时从人际交往等方面辅以指导,最终实现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的咨询目标。  相似文献   

3.
5·12大地震后对于灾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灾难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阶段呈现出否认阶段、愤怒阶段、抑郁阶段、逐渐平复或产生障碍等四个阶段,同时伴有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行为障碍等不良心理反应.灾难后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完善灾区小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提高灾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中小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体干预;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中小学生进行专业治疗和长期的追踪研究.以期能够帮助灾区中小学生正确应对心理危机,重新振作起来,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4.
一、小学生的行为与品德障碍小学生行为障碍是指在学校和家庭日常生活中,因适应不良、自我调节困难、缺乏适当的指导帮助以及在一定的外界诱因影响下所产生的行为问题。(一)不良习惯小学生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吸吮手指或衣物、咬指甲或其他物品、拔头发、手淫等。采用心理咨询与治疗。一般应注意这几个方面:1.通过家长了解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以消除有关影响因素。2.使儿童认识不良习惯的危害,唤起他们对自己不良习惯的羞耻感和厌恶心理,以激发他们主动克服的  相似文献   

5.
刘娟 《早期教育》2003,(9):12-12
在改革的大潮中,身处激烈的竞争环境,许多幼儿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对此,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只是他们个人的问题,而是涉及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幼儿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有意无意地在其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并最终对幼儿人格的形成产生不良的影响。只有教师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那么,幼儿教师怎样才能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素卿  朱晓莉 《教育探索》2007,(10):119-119
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据调查,目前我国城市在校学生中有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3%,初中生约为15%,高中生约为19%,大学生约为25%.从事心理学教学的教授李进同志在分析"马家爵案"时认为,有两方面的情况值得关注:一是家庭、学校只重视学习成绩,轻视心理教育;二是家庭、校园成长环境灌输给孩子的信息内容瑕瑜互见,导致孩子对社会的认识出现偏差,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和快速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对在校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小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独立意识较差,因此,很容易产生心理行为偏差。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容忽视,塑造和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通过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是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学生心理出现失衡或人格上发生偏差,将对其未来一生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广大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充分发挥教师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积极的措施,引导学生克服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海洋 《小学生》2013,(7):70-70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仅仅依赖于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和心理咨询活动是远远满  相似文献   

10.
3~6岁的学前儿童是心理发展、成长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但在心理发展上极不成熟,自我调节、控制水平较低,自我意识薄弱,极易受环境及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认识、情感、个性、道德的发展和社会适应等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目前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较强自尊心的社会群体,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角色转换带来的学习和人际关系的适应不良、情感困惑和危机、对网络的依赖、就业压力等,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大学生远离心理困惑,形成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12.
正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大变革,各种问题和矛盾,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由于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时期,任何的心理不良反应都将造成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归纳起来,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有以下几方面:1.大学生心理困扰原因(1)适应不良。新的环境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面对自主要处理的各类大小问题,对一切都感到无所适从,大学生的生活能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2)学习压力大,缺乏动力。从灌输学习到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3.
对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一般集中在考察和矫正"不正常"心理现象,但这是对心理现象的静态描述,缺乏对中小学生发展所处时空的研究,心理辅导的模式和方法也因此而出现一些偏差。考察和评价中小学生心理是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其对环境的适应和发展,心理辅导也应该立足于为他们提供符合其心理健康发展需要的生态学环境。  相似文献   

14.
因为厌学而旷课、逃学,是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中常见的不良行为,是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具危害性的问题。本文试从心理卫生学的角度来审视、探讨中小学生的旷课、逃学行为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等方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帮助学生有效地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行为,促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飞速发展和变革,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生存压力加大,价值观念多元,家庭结构变化,生活在这一时期的中小学生,面对来自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压力。缺乏必要的心理科学知识和心理调试能力,往往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据国内的大量调查:10%-20%的中小学生已经存在类型各异、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常见的有:厌学、逃学、过度焦虑、人际交往障碍、自我中心、忧郁、强迫症等。另据调查,约有3000万未成年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自杀等心理行为问题日益突出。鉴于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使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活动背景】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社会交往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在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相互合作,形成社会意识等,逐步形成和发展各自的心理特征。同时,也正是在社会交往中,小学生出现了各种不良心理倾向和心理问题。因此,关注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活动,研究小学生的社会交往心理,对小学生进行社会交往心理辅导,对于促进  相似文献   

17.
齐庆华 《辅导员》2013,(27):30-31
近些年,许多调查报告表明,全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卫生问题的检出率愈来愈高,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出现焦虑过度、情绪紧张、害怕交往、羞怯、自卑、忧郁、孤僻、说谎、叛逆、浮躁、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涣散、挫败感等不良心理状态。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纠正,随着年龄增长会更加严重。小学生的心理不健康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  相似文献   

18.
近期,我对本校初一至初三学生的心理状况做了调查、分析,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从整体上看是正常的、积极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初中生的心理问题,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心理压力大、自卑、脆弱、嫉妒、自负、虚荣、任性、自私等方面。一、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心理问题的产生,有非常复杂的因素。第一,学生的成长发育与个人的自我调节。初中阶段是人生发育最快的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许多困惑和不安。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来解释他们遇到的问题,往往使他们紧张、焦虑、敏感、自卑;对身体发育的不适应,生理发育与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任性心理是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问题,也是影响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此背景下,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当中提高对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关注度,对任性学生进行耐心指导,帮助他们消除任性心理障碍,收获心理健康。本文着重就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当中,帮助学生调试任性心理障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更关心的是身体方面的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而心理方面的健康往往容易被人忽视。事实上,心理不健康必然导致学习上的障碍,直至影响着孩子的漫漫人生。据一项调查表明,我国近五分之一的少年儿童存在着轻重不一的心理障碍。剖析障碍,矫治症状,引导他们走上健康之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下面就小学生的习作心理问题进行粗浅探究,请同行指正。小学生处在成长和发育阶段,大脑的机能尚未发育成熟,人格特征还处在初步的形成过程之中,主观的心理状态也还处在幼稚的和极不稳定的发展变化时期,特别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