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制约广播剧艺术创新的原因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电视及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广播自身空间受到了挑战,广播剧艺术也面临着生存困境,具体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一,广播媒体为寻求自身生存空间,节目播出形式发生变化,以全天直播、低成本节目制作方式适应市场需求,达成赢利目的,使制作复杂带有艺术特色的各类传统广播文艺节目包括制作成本比较高的广播剧艺术陷入低谷,各家电台的广播剧制作部门纷纷解体.时至今日,我国的广播节目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制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对广播剧创作仍然回避,尤其对广播剧能否像电视剧那样在市场化传播模式下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高效作用产生怀疑,因此,广播剧艺术的发展依然处于缓慢状态.  相似文献   

2.
关玲 《中国广播》2007,(8):21-22
很长时间以来,广播媒体管理者及制作者对广播剧的认识存在相当大的误区——以为广播剧就是那些形态早已过时的,无法在常态节目和栏目中播出的古董化石。似乎广播剧只为评奖而做,是评奖的产物。它只是那些具有经济实力和制作实力的大台在完成经济任务之后做的锦上添花的额外工作。因此,在很多人看来,是否评奖对广播剧的生存至关重要,是否有经济实力对广播剧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是广电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担负着通过卫星传送多个电影频道节目的管理、制作和播出任务。经过多年的努力,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实现了从一个频道向多个频道集群转变;从单纯节目制作向制作、播出、传送一体化转变;从单纯播出电影向创作、生产、播出大量原创节目转变;从单一传统媒体向拥有开路电视、收费电视、网站、  相似文献   

4.
广播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一部剧的完成,从策划、构思、剧本初稿到编辑修改,从导演到演员演播,从音乐创作、音效到后期合成,从播出到宣传推广到听众反馈,需要各个环节多个工种去集体完成。创作一部广播剧难,创作一部好的广播剧更难,而要将一部广播剧成功推向市场,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5.
<正>广播小品剧是深受听众喜爱的一种广播形式。结合创作播出论述堪称"电波轻骑兵"的广播小品剧的制作要点以及如何增强其竞争力。广播剧汇集了语言、音乐、音响等广播要素,集合广播长处、特点,是能综合体现广播表现力的一种广播形式,感染力非常强。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制约,现在的广播剧在各电台中有些尴尬,制作和播出量不大。广播剧要创新、要发展,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都要创新。而广播小品剧正是适应广播发展,让广播剧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应运而生的一种广播形式。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广播剧有很大的发展。从今年《全国广播剧展览月》播出的一些广播剧来看,题材丰富,形式多样,赢得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但目前应该提出来的一点是,以改编为来源的广播剧剧本远远多于创作剧本。为了丰富广播剧品种,使广播剧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我认为应当增加创作剧本的产量。但是,如果仅靠电台的广播剧工作者来创作是不能满足需求的,从全国各电台的实际情况看来,大都人力不足,编制不全,力  相似文献   

7.
如今,我国的广播剧发展遭遇瓶颈,很多电台纷纷减少甚至撤销了广播剧播出的栏目,而且压缩甚至停止了广播剧的生产。然而,一些电台仍在坚守广播剧这块领地,并在这块领地上种出了累累硕果。深圳宝安台就是其中的代表,从2003年迄今,深圳宝安台在儿童广播剧创作领域创造了连续三年获得省级和国家级奖的佳绩,在节目热播的前提下,进行动画片、连环画等衍生产品的开发。宝安台不只积累了丰富的广播剧创作的经验,同时为广播剧真正走向市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途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认为:这是一种“宝安现象”。在全国广播剧发展正“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宝安现象”可谓让苦苦寻觅的广播界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了关注这一现象,并研讨我国广播剧“突围”的道路,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宝安电台、中国广播杂志社于5月中旬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广播剧发展座谈会暨宝安广播剧创作现象研讨会。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盂祥林、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李京盛、中国广播剧研完会会长安景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杨志东、中广协会维权部主任赵德全、深圳市宝安区宣传部部长李桦、深圳市广电集团宝安广电中心主任冯方明等有关领导、专家、学者二十多人应邀出席会议并参加研讨。本期“特别策划”,由于受版面限制,我们摘取编辑了研讨会的部分内容,希望读者和我们一起走进会议现场,与各路专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以来,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吉林市台)的广播剧事业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在全国兄弟台中率先创造出广播剧生产的小气候,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生产、播出的54部300多集广播剧,已经成为全台五个频率节目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听众茶余饭后的欣赏娱乐内容。  相似文献   

9.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电视台实行的节目运作体制一直是制播合一,即电视台播出的节目主要依靠电视台自己采编,这一格局在中央台和省级台尤为突出。而制播分离,就是把节目制作功能从电视台基本剥离出来,改由社会专业电视制作公司完成,电视台只负责电视节目的设置、收购、审查与播出。近年来,关于加快电视产业化进程的呼  相似文献   

10.
白晶 《视听界》2009,(3):113-113
广播剧用声音讲故事,用声音的叙事功能和造型功能来演绎矛盾冲突,听声赋形,是广播特色的“集大成者”,曾经一度兴盛。但广播剧制作费时耗力,很多县级台知难而退,选择放弃。能否制作广播剧,能否制作上乘的广播剧,是一家电台综合实力的体现。县级台也有优势,若独辟蹊径,亦可创作出广播剧精品。  相似文献   

11.
耿强  王书华 《新闻知识》2003,(12):39-40
节目编排是电视节目制作转入播出的关键一环,它不仅是节目简单的排列组合,更是科学统计基础上的二度节目创作,节目编排已经成为电视媒体新一轮竞争主要手段。节目编排可以说是一门分割时间,从而让时间产生效益的艺术。节目编排在收视市场上竞争的重要性,我们从陕台的闪亮登场,西安台的盛大启航,央视的改版以及电视媒体电视剧的争夺战争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好声音》可以说是近两年中国电视节目的一个亮点,无论从投入,还是制作,都可以说是"又叫好又卖座",但是这档在浙江卫视播出的节目并不是浙江卫视自产自销的节目,它的幕后制作团队是在隶属于星空卫视的上海"灿星制作",也就是《中国好声音》的制作和播出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机构,不少业界人士把《中国好声音》誉为"一档真正意义上的制播分离的节目。一、我国电视节目从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电视台的核心业务是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制播分离实质上就是一种社会专业分工,是规模经济的产物,是信息化社会中资金集约、技术集约和人才  相似文献   

13.
姜黎黎 《青年记者》2013,(23):19-20
人口只有2300多万的台湾地区拥有100多个电视频道,其中,全天候24小时播出的新闻台有8个之多,每个时段都有超过10个频道在制作并播出新闻,台湾地区人均新闻频道的占有量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名列前茅的。但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台湾媒体业也存在不少弊端。收视率高低成为检验一档节目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电视节目过多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2,(2):127-128
一档阵容、配置都堪称一流的节目,从舞美设计到进景装台,9天;从执行方案确定到节目走台,12天;从录制出60盘录像带到节目制作播出,5天……无论哪个环节在时间上都让人觉得不太可能。然而,只有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才堪称"传奇"。银鹭《歌声传奇》不但给观众呈现了许许多多歌坛的传奇人物和他们的经典歌声,而且也创造了一个有关节目制作的"传奇"。节目制作团队到底是怎样做到的呢?  相似文献   

15.
我在广播电台任文艺编辑,在实际工作中,除了编辑一部分中央台及内地省市台的广播节目外,还得亲自动手编创一些可供本台播出的文艺节目,如广播剧、配乐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在创作上述文艺性较强的节目之前,少不了要深入到天山南北去采风,到少数民族地区去采访。本文试就在少数民族地区采访广播剧素材涉及的美学意识问题作些初步探索,与同行们切磋。在少数民族地区采访,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语言不通的困难。新疆主要有13个少数民族,自成语言的民族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等。汉族采编人员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中央电台现在使用的自动化播出系统,对节目的制作流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在数字化播出以后,从制作到播出的工作流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与安全播出的重要关系。希望该文章能为我台的安全播出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主办、北京台承办的首届全国广播剧交易会 ,经两年酝酿 ,终于在1999年落幕 ,可谓众望所归。此举从理论上无懈可击 ,毕竟广播剧进入市场是大势所趋 ,是生存发展的惟一途径。然而从只有2000多集达成口头购买协议和实际交易额看 ,结果并不理想。虽然在总结会上 ,研究会发言人一再强调 ,交易会的成功与否不能只看交易额 ,要看到“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但总不免让人心里有些沉重。正应了一些老同志的话 ,广播剧进入交易太难 !难 ,难在节目源太少。近几年广播剧进入“五个一”工程评选 ,各台都在积极制作节目 ,但大都…  相似文献   

18.
黄满发 《声屏世界》2003,(11):61-61
目前,市(地)、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主要以转播中央、省级电视台节目为主。同时在省、市(地)公共电视频道为县级台预留的一定时段内,插播当地新闻和经济类、科技类、法制类、农业类、重大活动类专题以及有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和广告等。根据上述情况,目前需解决的问题有:一、如何在公共频道有限时段内,按时、准确地播出自己的节目,并且在播出过程中,如何保证其播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省、市台原有节目播出的图像质量一般都较高,而县级台无论是制作设备还是播出设备与省、市(地)电视台相比,均略逊一筹。这样,在公共频道上播出节目时如何保…  相似文献   

19.
赵振宇 《视听》2016,(7):50-51
节目编排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它不是对节目做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一项具有前瞻性与开创性的工作,需要节目编排相关人员的再度创作。南宁电视台《钻石剧场》《英雄剧场》,为各个年龄层次的受众打造了暑期电视剧节目特别播出季,该编排方式运行两年以来,收视率、市场份额不断攀升,为城市台暑期电视剧场节目编排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和参考。一。  相似文献   

20.
祁鹏 《新闻世界》2013,(7):48-49
【摘要】广播剧是广播文艺的“龙头”品种,是广播文艺大餐的一道“主菜”,它的发展如何不仅关乎广播文艺的节目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广播剧的市场走向。然而,在现代传媒高度发展的今天,广播剧作为传统媒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艺术品种,正在逐渐失去自己曾经有过的光芒,市场份额不断萎缩。本文从剧作创作角度入手,探讨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及振兴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