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针对传统文化的高度学习,创造出具有现代化意义的中国油画艺术,并寻找中国油画与民间美术的相同之处,力求将民间美术的理念融入到中国油画之中,包括民间美术的思想、造型、色彩等要素。打造一幅含有中国要素与民族文化文化相结合,展现时代精神的油画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2.
陇东民间美术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民间美术的摇篮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同时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面对现代工业文明以及城市生活方式对民间美术的冲击,提高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教育机制的作用,把陇东民间美术融入到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应用中,使民间美术融入课堂,通过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发挥民间美术的教育潜能,是陇东民间美术得以传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陇右民间美术的区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陇右民间美术受地理环境与民族因素影响,总体上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与审美功能。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陇右民间美术以其多民族色彩,形成了稳定的区域文化圈。在历史的变迁中,各民族共同学习,相互借鉴,使陇右民间美术得以代代相传,绵延不绝,并且顽强地保持了自己的区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现代美术教育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抑或资源方面,与新课改之前相比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课改中加大了对校本课程的研发以及地方资源的引入,使得现代美术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异彩纷呈。特别是将民间美术注入现代美术教学中,彰显出了非凡的民族魅力。民间美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根基。将民间美术与现代美术教学理念和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助于把握民间美术的差异性,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塑造。学生具有自身的能动性,能够主动构建知识,已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深入开展民间美术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凸显出民间美术所蕴含的历史张力,使其受到保护并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美学姿态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本文结合实例,通过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价值体现、阴阳观念、适形造型法以及象征手法等进行了分析和阐述,以实现传统民间美术的现代化创新与再利用,促进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的有效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间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我国的历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之一,我国是一个民族众多且历史悠久的大国,在我国当中有着很多的民间美术。下面笔者将会针对民间艺术的特征进行简单的论述,然后对民间美术转型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最后笔者会阐述一些有关中国民间美术思考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对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传统美术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现代设计中积极吸取传统美术精华不仅有利于推动现代设计的发展,而且对传统美术的传承有着重要意义。在这一背景下,本文着重分析了传统美术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并积极探索了传统美术对现代设计的推动作用。希望通过以下研究,无论是对于促进传统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还是现代设计的发展而言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编结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在美术教学中担当重要的角色。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往往会用纸、绳、皮筋、皮管等材料自发的制作一些编结小作品。本文以"民间编结"为探究对象,从民俗的角度出发探索"编结"的历史起源、多样的材质以及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梳理"编结"艺术的美术课程基础。其次,论文根据我国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探究"民间编结"的艺术资源在课程教育中的恰当转化及运用。文中针对编结艺术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教具,预设教学效果,以达到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有效传承这一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世代相传的本土文化遭遇到外来强势文化冲击与碰撞,使民间美术处于剧烈的颤变状态。民间美术应在保存传统的基础上吐故纳新,融入现代社会;实现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表现出独特的审美形象,民间艺术结合至美术教学中,将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及形式并实现民间美术文化的传播发展。本文简要分析民间美术结合美术的问题,并论述民间美术在美术教育中价值意义及结合路径,旨在促进美术教育工作的进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裘凤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124-126
鼻烟壶是在清朝中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饱含中国文化特色的工艺品。鼻烟壶虽小,却汇集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间美术形式。从鼻烟壶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以及内画艺术家等几方面,论述鼻烟壶如何将民族艺术和实用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了从造型到装饰都符合中国人审美意识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2.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族艺术以独特的美与历史、时代同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应用与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该项目不仅具有独特的养生健身价值,而且其内容丰富多彩,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太极拳运动可以满足人生在不同时期和阶段身体锻炼的需耍,不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它的推广不但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更有利于帮助人们树立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在清代对武术产生直接影响的宗教多为民间宗教,禁教(民间宗教)不禁拳的环境下,民间教门大都借传习武术来掩蔽其宣传教义,并借此发展组织和蓄养武装力量。民间宗教对清代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武术的传播;教化了武德的内容;加剧武术与神仙、玄虚思想融合。  相似文献   

15.
天水传统的木雕工艺经历了一个从辉煌走向衰落的转变,尽管目前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但生存空间依旧狭小.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民间艺术的时代转型问题.民间艺术要适应从社会结构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再到审美观念的这种全方位的转型.天水现有的三种木雕工艺由于各自的生存状况不同,所以转型的方式也不同.古建筑装饰部件木雕承载着展示地域文化特征和审美特征的历史使命,只能维护不能创新;仿古家具木雕则亟待艺人们在制造过程中进行大胆改革:而小型案上陈设艺术品木雕既需要艺人们主动学习先进技术,又待开发一批具有天水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当然,要实现传统木雕的顺利转型还需要社会各界群体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研究和探讨土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要从现实生活中去揭示土族传统体育在历史发展中的真面目.在深入了解土族传统体育对生产生活方式、习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风、民间文学和艺术的传承作用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土族传统体育从形成到今天生机勃勃地发展,是由于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具有实在的传授文化思想的实用价值.土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相互交融、相互滋养、相互拥有、相互渗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7.
休闲是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乐趣,是一种理想的生命状态和行为姿态。这正是美学视野下对休闲时代面临的严肃的命题,而中国武术无论作为一种体育健身项目,还是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享受,都是较为适宜的明智选择,尤其它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具有从媒介、形式到意蕴三个主要方面的突出的审美特性。因此,本文从休闲时代的社会特征入手,全面剖析中国武术休闲美的构成特征,并对新时代重塑中国武术审美形象提出了具体措施。认为:1)加大舆论宣传引导积极健康的休闲理念;2)扩大武术教育覆盖面培养武术休闲审美能力;3)充实武术文化教育内容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感受力;4)举办民族艺术精品博览会展现武术媒介美。  相似文献   

18.
从娱乐体育、民俗体育、养生体育、练武体育、"百戏"五方面对东汉民间体育的功能和文化特征进行研究,得出娱乐体育的娱乐功能及人文精神特征,民俗体育的文化聚合功能和民族性特征,养生体育的保健养生理论体现了我国古代哲学对生命的思考和探索,练武体育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套路和流派逐渐形成,武术成为古代体育的典型代表,是中国传统体育道德体系的全息影像,很多体育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存在于"百戏"中,体现了体育文化的融合性和继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传统”是对个性化的块茎事项广泛认同后,凝练出一统化的树状法则,使得文化在遵循这种普适规律不断地发明中世代相传。对“传统的发明”中,富有活力的民间块茎思维生成是一种充满自由的发明,这是武术文化发展的动力所在,具备高度整合能力的国家树状思维则是集大成的发明关键。经过实证与理性分析,源自民间、有待于国家进一步支持的,通过故事情节制造悬念、以丰富的传统拳种展示技术自由的“竞艺武术”是继“竞技武术”之后的“传统武术”的当代再发明。“竞艺武术”不仅符合当代体育竞赛属性,还充分地继承了武术传统,平添了传统文化含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不失为武术文化演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国术是近代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在“新旧”“中西”之争的近代社会语境中,肩负着中国体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使命。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术的现代化转换进行研究,以期对今后中国体育改革提供参考。近代“天下”观念逐渐消亡而国家意识勃兴,民族主义、文化冲突等因素使传统体育变革面临前所未有的挣扎。伴随新文化运动开启了“土洋体育之争”,在处理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发展关系以及中国体育变与不变等问题上,改造出兼备中西文化特征的体育共识。近代国术向现代体育的转向既是一种自救的变革,也是区隔过去、抗争西化,从传统武艺向现代体育的转换。内嵌到历史发展的国术变革,不断被注入新的意义,并展示出与近代国家民族命运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