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咏秋诗歌在中西方诗歌史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同样的咏秋主题下,中西方诗歌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调。本文就中西方咏秋诗歌的一些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对其内在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意象派诗人,对中国古典诗歌有独到的见解.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庞德结合自己意象派诗歌理论.把他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探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庞德不仅独到的解读了中国古典诗歌,还创译了许多中国经典诗词,使中国古典诗歌在西方大放光芒.本文试从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内涵的解读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造性翻译两个方面来探讨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阐释.  相似文献   

3.
蒋华 《教师》2015,(5):38
诗歌以其唯美、细腻、夸张和浪漫的文字特点将男女之间的纯洁、美好、眷恋和自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试从中西方不同的爱情诗歌作品中解读中西爱情文化的差异,使读者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叶维廉是著名的诗人,也是杰出的理论家.他一生都致力于比较文学的研究,寻求中西诗艺汇通的途径.他从翻译入手发现了中国诗语法之独特,意境之新奇,意象之丰富,而这些又都是西方诗歌中所很少呈现的.这就促使他深入到中国古典诗歌中去做进一步的对美学和哲学的探求.在和西方现代诗的比较中,叶维廉发现中国诗歌艺术的独特之处.他引入心象这个概念并把诗歌与绘画、音乐、两种艺术进行比较,并将诗归纳为“姿势艺术“.同时对诗歌的语言表达媒介白话与文言二者之间的互补性,以及诗人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和阐释.本文就加以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5.
意象派诗歌作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诗歌的第一章,在吸收东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现代文化,把英美诗歌从机械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开创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纪元。深层剖析庞德的意象派诗歌,将折射出其创作中的东西方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6.
借鉴与继承中西方诗歌文体是中国现代诗歌文体衍生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主要途径有三种:一是借鉴、学习西方现代诗歌文体,将西方诗歌文体进行横的移植,自由诗体、十四行体、楼梯体诗歌被移植到中国来生根结果;二是是中、西方诗歌文体的融合,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诗歌文体,现代小诗体、现代格律诗体都是中西方诗歌文体融合的产物;三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体,从中汲取有益的成份,民歌体、格律体诗歌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梅葛即咪谷,是对彝语诗歌的总称。彝语诗歌有多种形式的分类,通过形式归类可以合并为七种类型:曲谷叟口咪、诺沤、走谷、克智、博葩、尔比、踏歌。彝语诗歌的五个外部生态特征具有活形态的性质,对彝语诗歌的传承有明显影响,但在研究彝语诗歌格律时可以剥离。  相似文献   

8.
余秀华诗歌中最核心的三个意象是"白""秋"与"爱"。通过文本细读,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三个核心意象的分析,让读者走进余秀华的诗歌世界,发现其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诗歌,以突破闭锁态势的开放性发展机制,对中国诗歌的传统进行自觉地断裂性选择,使诗歌在认同和对接中发展新诗的表现艺术;试图梳理这一时期对西方诗歌的借鉴与归化,重新认识现代诗歌的建构方式,树立诗歌的开放意识.  相似文献   

10.
爱情是中西方诗歌的重要主题.在爱情诗发展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中国晚唐诗人李商隐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罗伯特·彭斯无疑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都在自己的诗歌中对爱情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并对其有不少相似的解读.然而,由于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地域环境的不同,他们的爱情诗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将通过运用对比的方式,从诗歌内容、感情基调、抒情方式三个方面对李商隐和罗伯特·彭斯爱情诗风格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的代表,他模仿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手法,将许多中国古诗译成英语,为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与西方现代主义诗学的结合创造了契机,他的翻译在西方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庞德由于不懂汉语,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不多,故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有很多失误.该文从文化视角剖析庞德对中国诗歌的翻译为什么会在西方引起轰动,并分析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李金发的早期诗歌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的影响,在认知现实和艺术表现两方面具有与西方象征主义相同的内涵:1.对现实的认知--丑恶与死亡;2.诗歌语言须具有暗示性.  相似文献   

13.
《华夏集》中的误译现象已被中外学者进行过多重维度的解读。本文以该译作中的李白诗歌为研究对象,从西方化的解读思维和西方化的诗歌技巧两方面剖析了译者庞德在理解和再现李白时的西方化视角,并对由此产生的误译问题进行了辩证探讨,认为李白诗歌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与庞德的"西方化"翻译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4.
从晚唐诗人杜牧诗歌和生平思想的分析中 ,可以看出其诗歌中存在鲜明的喜秋意识。这种喜秋意识的形成 ,与杜牧的襟怀抱负、心性气质和家世等因素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上饶二泉"赵蕃与韩漉是南宋时期的两位诗人,本文选取"上饶二泉"笔下梅花诗与咏竹诗来进行探析.以期揭示出"二泉"吟咪梅竹诗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读在诗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正确指导学生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以王维的五言诗《山居秋暝》为例,分析诗歌教学中读的四个层次及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7.
西方的“女性诗歌”随着女权运动的开展而出现得比较早,中国则是受到西方的影响和启发于19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诗歌”的。但是,中国的女性诗人在接受西方诗歌的同时也进行了思考和发展,使得中国的“女性诗歌”更为成熟、冷静。本文试以美国自自派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和中国“女性诗歌”的领军人翟永明为例,从“女性诗歌”的题材、女性意识和女性创作几个方面将中西“女性诗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施薇 《文教资料》2008,(33):28-30
是二十世纪杰出的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开篇巨著.在诗中艾略特通过多种现代主义技巧塑造了一个现代都市人的典型形象,揭示了西方现代人的精神荒原现象.本文试从诗歌中的意象及女性意识方面探讨现代人的人生幻灭的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
海子的名字在一般的读者中是比较陌生的,但随着新语文试验课本(高中语文第三册)编选了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和<秋>之后,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开始热情地关注起海子和海子的诗歌来了,甚至有众多的诗人和读者建议把海子的忌日--3月26日定为"中国诗人节".海子结束了一个诗歌时代,也开启了一个诗歌时代,他成为了一个继屈原之后中国诗坛为精神而献身的又一个象征.本文试图对海子的诗歌精神进行一个大略的梳理和论证,并以此参与关于海子诗歌精神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李芹 《华章》2012,(20)
《韵语阳秋》对于诗歌功能的认识主要体现在政治关怀和道德规范两个方面.一是主张恢复诗歌的兴寄传统,发挥诗歌关注现实的政治功能;二是主张要戒讪谤,温柔敦厚,这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党争不断、诗祸频仍的政治现状以及儒家传统诗教观的共同影响,其实质是从道德规范的层面来阐发诗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