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探究滇西边陲刀杆节传统仪式中的文化认同与体育价值。认为:傈僳族刀杆节仪式中的文化认同包含自我认同、互动认同和社会认同三个方面;傈僳族刀杆节仪式具有特色文化价值、社会功能价值、激发体育正能量价值、健身休闲娱乐价值和体育经济价值;其既有傈僳族民族的特性元素,又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历来就重视音乐的传播沟通作用,赞美诗是基督教通常教会仪式中的主要程式。富能仁利用无伴奏四声部合唱形式使傈僳族人改信了基督教。富能仁的宗教传播策略是一种隐蔽性的文化置换策略。傈僳族人能够接受基督教信仰,关键原因就是基督教在保留无伴奏四声部合唱这种傈僳族文化形式的基础上赢得了傈僳族的民族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3.
泰国傈僳族主要居住在泰北地区,是泰国的六个主要山地民族之一。近年来,因受泰国主体民族泰族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泰国傈僳族的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从经济、婚恋习俗、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结构、民族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发展与演变,简要阐述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4.
多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族际认同和国家认同是多民族国家中三种层级的认同。民族认同是点到面的认同,族际认同是一种横向认同,国家认同则是纵向认同。这三种层级的认同的共生直接关系到到社会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5.
傈僳族人口分布主体在云南省,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20世纪上半叶基督教传入境内傈僳族地区以来,对傈僳族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傈僳族的跨境居住格局及境内外基督教的互动传播深刻改变、重组着傈僳族的社会文化结构,尤其对族群文化认同与口头传统传承提出了严峻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傈僳族的地域分布促成其民族文化的形成,傈僳族的生存境遇的历史变迁促成了其民族传统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民族体育的发展、繁荣与变化都根植于自己的文化母体,这是历史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为观察和分析对象,以“诗性叙事”的理论概念,结合傈僳族民间口承文学文本中的韵文叙述、诗意表达、民族个性做具体的分析,旨在对傈僳族民间口头传统诗性叙事进行梳理,以具体的文本分析结合民族的叙事语境,探究傈僳族诗性叙事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傈僳族民间故事是傈僳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产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些故事不仅描绘了傈僳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还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傈僳族民间故事中蕴含了天人合一、万物平等、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生态思想。傈僳族先民正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民间故事教育后辈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些思想可以为深陷生态危机的当代人提供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对傈僳族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变化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重点从战争与冲突、寻觅经济资源、宗教因素以及政府政策等四方面内容深入分析傈僳族人口分布格局形成的原因,进而揭示其人口地域分布的规律性。希望能够从理论上为实现这一民族人口的空间合理分布及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0.
作为民族的传统节日,刀杆节是傈僳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传承了傈僳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发扬了傈僳族敢于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但随着傈僳族的不断流动和迁徙,特别是当他们迁徙到保山的腾冲、龙陵一带后,刀杆节从起节日源传说到活动形式,从祭祀的对象到目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历史、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直过民族"地区不仅经济社会发展较慢,而且人口教育文化素质与云南其他区域的民族相比也不高。对"直过民族"怒江傈僳族进行调查,从中小学教育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民族文化的"活的史书",是民族文化"可视化"的缩影,是流动的"活文本"。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服饰在民族旅游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消费,民族服饰由原来的文化行为参与到经济行为中来,一方面提升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消费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获得经济回报。通过对民族旅游与服饰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腾冲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都无处不在的掺杂着外国文化的元素。文化认同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当一个民族抛弃本土文化,认同其他的文化,那个民族在实质意义上就消亡了,因此,要想实现民族文化认同,就必须通过一系列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发展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国家认同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政治素质,还关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以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当前,虽然国家积极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寻求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但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泛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风俗习惯差异化、成长环境迥异、宗教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被严重削弱。本文重点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在社会认同理论和社会化理论的指导下,探寻合理有效的路径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5.
尼扒是生活在傈僳族地区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一些年纪较大的男性组成,他们平时用自己的巫术为人驱鬼治病,消灾解难,参与丧事办理,节日期间“上刀杆”、“下火海”,祈福纳祥.在长期田野调查及其结合相关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描述了腾冲猴桥傈僳族尼扒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文化、社会功能、现状,及其人们对尼扒和巫术的看法、态度等.  相似文献   

16.
傈僳族是我国历史上迁徙较多的少数民族,在历史时期,经过多次大规模迁徙,形成了今天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大杂居的情况,与此同时,傈僳族内部小范围的迁徙也是频繁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的"迁徙无常",成为对傈僳族的准确评价。文章复原了傈僳族从唐到清的迁徙过程,分析了其迁徙的特点,并找出了其迁徙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所以民族是否团结关系到社会是否统一、稳定,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影响重大,因此如何有效实施公民教育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社会工程。公民教育工作需要从多个层面和广泛角度去思考,利用当前国内的政策研究、制定以及评估,才能取得效果。本文就我国多民族对国家的认同以及公民教育展开研究讨论,希望能够为我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尤其青年的价值观如何关系到广大社会的价值观如何,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马克思指出需要是人类社会进步及个体发展中的原动力。因此,站在大学生需求视角,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现状进行研究,进而推进认同教育的有效性、科学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语境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化与现代性昭示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真正根源,其中伴随现代性而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西方体育文化强势扩展,文化认同与适应特别是基于少数民族弱势体育文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存在四种主要模式:整合;同化;分离;边缘化。整合态度是文化适应中最佳的一种文化认同态度,有利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适应。"和而不同"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适应的选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经历一个从排他性冲突到认同性选择再到包容性并存的历史过程,也即文化认同与文化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和处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是现代多民族国家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辩证统一的一对矛盾体,二者既有差异性又有一致性。只有正确认识并积极促进二者的协调统一,才能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强化国家认同感,从而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