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015年"小雪,我要让你站起来"这篇广播新闻专题荣获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次获奖得益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高度重视广播精品创作,始终保持积极的精品创优意识。回顾这篇作品获奖的历程,记者深深感到,台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导,是这篇作品成功的先决条件。作品有细节、有情感、感染力强对新闻事件的全程追踪报道,则是成功的第一要素。本文主要记录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几点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王宴青 《中国广播》2002,(10):29-30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揭晓。共有210篇新闻作品获奖。在获奖的作品中,一等奖33个,二等奖69个,三等奖108个。其中广播类获奖42篇,占总数的近1/4;广播类一等奖9篇,占一等奖获奖总数的1/3,其余分别为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精品工程是任何一家新闻媒体的形象工程,许多地方媒体记者都深感这项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以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为例,面广量大的地方市级以下广播媒体中,能闯进这一最高殿堂的只有五家。而南通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市级台多年来新闻佳作迭出,近五年中年年有两篇以上作品获中国广播奖和中国新闻奖。继《飘扬吧,五星红旗》、《周玲美家今天沸腾了》和《透视招聘”村官”热》三篇作品分获首届和第九届中国新闻奖后,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该台记者采写的广播专题《应对反倾销,你准备好了吗?》又喜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这里,仅通过对《应对反倾销,你准备好了吗?》边篇获奖作品的  相似文献   

4.
程锐 《中国广播》2008,(4):37-42
在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由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唐山人民广播电台共同选送的作品《追逐太阳的青春》荣获了“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一等奖,这对于西藏台和唐山台来说都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两台记者长达十年追踪、关注一桩新闻事件,通过扎实的采访,精心的提炼,艰苦的创作才成就了这样一部广播精品!  相似文献   

5.
每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是全中国数十万新闻人倾力角逐的奖项,各大权威媒体的记者编辑虽然占有先天优势,其中很多人仍然与获奖无缘,企业里的新闻工作者要想获得中国新闻奖更是难上加难。河南油田的李士剑以一篇《冰糖葫芦酸又甜》夺得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故事,激励着权威媒体之外新闻爱好者采写精品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广播专题《离家百年,钟回故里》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一等奖,这篇作品从新闻主题、故事内容和写作手法上,堪称近一段时期广播新闻专题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魏明革 《新闻传播》2006,(12):45-46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2008年,笔者采写的广播新闻《荒唐的秸杆“放倒证”》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回首这篇作品的采写过程以及多年来的新闻实践工作,触发了对广播新闻创优的一点思考,笔者认为在广播新闻的创优过程中,须把握以下四方面的信息,这四方面的信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朱惠民 《声屏世界》2008,(12):42-43
全国“两会”报道因其规格高、规模大,历来为全国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和全国受众所看重。如何使全国“两会”报道出彩,这是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如何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抓独家新闻,更是难上加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赵雪花采制的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取材于200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从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参评的31篇广播消息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唯一的广播消息一等奖。笔者多次从网上收听这一广播特写,觉得有四大特色值得两会报道者借鉴。  相似文献   

10.
当下广播新闻专题化的倾向有愈演愈烈之势,广播新闻的新闻性反而被冲淡了。《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这篇消息能够在中国新闻奖评选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关键就在于其突出了新闻性。  相似文献   

11.
在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当中,江西交通广播采写选送的广播消息:《九江发生5.7级地震,震区主干道交通安全畅通》一稿获得了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此稿是全国媒体中最早准确、权威发布九江地震消息的报道,稿件充分发挥了广播优势、体现了广播专业频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人物名片:张勤,浙江电台城市之声总监,高级记者。1980年进入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新闻工作,历任记者、主任助理、社教部副主任、驻外记者部主任等职。多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浙江新闻奖、中国广播新闻奖等奖项。2006年荣获飘萍奖,2007年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相似文献   

13.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广播评论是一个广播电台节目的旗帜,也是新闻奖评选中的重头。笔者创作的广播评论作品曾获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还有数篇曾获得省级新闻奖一等奖。本文从实践的角度总结了如何创作一篇优秀的广播评论。  相似文献   

15.
作为《苏州日报》的一名年轻记者,高坡虽然从事新闻工作仅仅6个年头,却在党的新闻事业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多次在江苏省和全国新闻奖评比中获奖,并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新闻奖评比中二次获奖,尤其是在不久前揭晓的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一举夺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成为全国惟一获得一等奖的地市级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16.
以记者特有的新闻敏感捕捉重大报道题材李彩英在“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优秀广播作品评选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张勉之采制的录音报道──《挖墙脚的人们》,以其题材重大、内涵丰富深刻、社会反响强烈和广播特点鲜明等优势,在众多参评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这...  相似文献   

17.
谢磊 《中国广播》2004,(4):41-43
《聆听“山鹰”》荣获2002年度中国新闻奖广播专题二等奖,对主创人员来说,既是意外之喜,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从采访一结束,一位编辑就放出了“大话”:这期节目可以参评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8.
那世钢 《视听纵横》2005,(2):105-106
台州人民广播电台于1999年9月9日开播,五年来坚持狠抓创优出精品,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广播长消息《民工拿多少工资不再是老板说了算》在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三等奖。在已评定的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中,第一次有台州广播的声音回响。同时,在浙江好新闻评奖上,不仅打破了一等奖零的记录,而且获奖面扩大。仅2003年度就获得省级新闻奖一等奖2件;  相似文献   

19.
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本人与《经济日报》记者梅绍华采写的特稿《雷锋生前唯一报告录音是这样被发现的》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对这篇报道的采写经历本人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05,(10):79-79
本刊综合报道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年度最高奖——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于8月16日揭晓。258件新闻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8件(广播媒体5),二等奖89件(广播媒体15),三等奖131件(广播媒体17),中国新闻名专栏10个(广播媒体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