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大学预科教育是国内外高等学校普遍设立的一个教学层次,专指中学与大学之间的一种特定的教育阶段。中国古代虽然已有预科教育的萌芽,但是直到清末才把预科教育列入学制。近代预科教育从独立设置到附设于大学直到走出历史舞台,也不过是20年的时间。探讨、反思清末民初大学预科教育的特点、意义,对当今预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伦信 《教育史研究》2002,(3):24-27,81
清末民初将高等学堂和大学预科这一段位归入高等教育阶段。这样就掩盖了这一段位与中学相联系的一面。该文从学制和课程方面论述了其作为中学向大学过程过渡的中间性质,及对此后中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学预科是中学与大学之间的一个特殊教育层级,它既是中等教育的延伸,又是进入大学本科前的准备。虽然自清末学制至民国学制,大学预科都被列入高等教育段,但并不能忽视其与中等教育的密切关联。在中等教育尚不发达的时期,大学预科受中等教育发展规模、程度的影响颇深,反之,大学预科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影响了中等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大学预科从学制中被撤除后。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法律教育曾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高峰,个中原因除了政治改革的需要,人们认识的深化外,法律教育在清末民初学制中地位的确立也是其中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代中国颁布了三个重要的学制,它们对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清末《壬寅·癸卯学制》的颁定和实施确立了教育学科在大学的合法地位;民初《壬子·癸丑学制》提高了大学教育学科的层次;1922年《壬戌学制》则促使大学教育学科趋向多元化和开放化.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此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学制尚未完善,办学经验缺失。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工程学校通过向西方学习,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其经验对于当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加坡的教育体系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类似于德国。中学后教育分大学预科(初级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大学预科是为升人大学作准备;工艺教育学院学制2年,相当于我国的中职教育;理工学院与技术学院学制3年,直接从中学招生或选拔工艺教育学院的优秀毕业生,为专科层次,相当于我国的高职教育。新加坡的本科大学教育属于普职混合型,由国立新加坡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承担,学制四年。(见图1)  相似文献   

8.
《中学教育》2017,(1):60-67
清末民初,为了适应新学制的需要,教师开始使用教授案解决班级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基于对清末民初中小学教授案的编制与使用情况、内容与特点的历史考察,研究表明教案撰写作为一项专业活动,离不开充分的资料与共同体协作,同时需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初法政专科教育一度畸形发展,而清末与民初又各具特色。法政专科教育兴盛的根本原因,是近代中国对“法治”社会的呼唤及科举制废除后文官考试制度实施前我国选官制度和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百年学制检视表明:发生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初中教育,因为学制着眼点在创建或探索,且初中教育涵括在整个中学教育"三三"分段之中,所以学制对初中教育的影响并不显著,初中发展的薄弱未显端倪;发生在建国之初到文革结束时期的初中教育,因为学制着眼点在与国家不同历史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任务相匹配,所以多变、缩短且混乱的学制对初中教育开始产生一些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初中发展的薄弱初显端倪;发生在改革开放到现阶段的初中教育,因为学制着眼点一方面探求如何更加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又有意无意掩盖了学制的其他诸多问题,致使涵括在基础教育之中的初中发展开始呈现薄弱走势。  相似文献   

11.
韩文静  李艳 《文教资料》2012,(13):140-141
邯郸地区近代师范教育是伴随着近代学制的诞生开始的,清末民初颁布的师范教育学制,确立了我国近代师范教育的独立地位,邯郸的师范教育逐渐兴起并发展,为邯郸近代教育事业输送了大量师资,推动了传统教育的近代化改造,促进了自近代以来邯郸教育事业的发展。但邯郸师范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社会政治的影响,也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教育事业也有了大的发展,在师范教育方面,从“壬寅学制”到“六三三学制”,从师范学堂到师范学校,师范教育在制订,称谓等方面经历了一个系统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吴汝纶与清末学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吴汝纶的《东游丛录》与癸卯学制的比较,试图发现吴汝纶及其《东游丛录》究竟在哪些方面影响着清末学制改革的。另外,《东游丛录》不仅是当时日本教育的百科全书,也是清末学制改革的优秀范本,从中折射出清末学制改革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柳卫民 《文教资料》2012,(17):106-107
作为清末民初政治家,丁振铎创办警政,开办警校,开展警察留学教育,不仅促进了清末民初我国西部地区警察事业的发展,而且推进了我国西部地区警察教育的近代化进程。研究丁振铎警察教育思想,既可为新时期警察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又能丰富警察教育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清末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民 《职教论坛》2005,(16):61-64
清末实业教育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经洋务学堂、百日维新和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相继颁布与实施,初步形成了现代职业体系的框架,并具有了若干与当代职业教育相似的特点,对后世职业教育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的留学生,是指在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尚未正式兴起之前,被派遣出国、具有最高学历(只相当于现在的高中程度)的留学生,他们到国外一般是从中专、大学预科,最高从大学读起,这批留学生是我国留学事业的先行者。本文拟分四部分介绍:一、晚清时期19世纪后半叶,步履艰难的留学事业;二、清末民初我国攻读数学的留学生;三、早期回国的留学生开创了我国现代数学教育事业;四、早期留学生成为开展我国现代数学研究的先导。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进化论的风行使人们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革。仿效西人注重历史教育以拯救危亡、开启民智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相关内容和政策作出了界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18.
满清后期鸦片战争爆发,惊醒了沉睡的国民。当时以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教育,经历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百日维新、辛亥革命等历史阶段,致使清末民初我国音乐教育的主题中自然地充溢着"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等具有政治导向的爱国理念。本文主旨在探索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时代意义,其内容包括:我国近代早期音乐教育的产生、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政治导向、清末民初音乐教育政治导向的时代意义三个部分。从本文的分析研究结果可知,在当今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末民初音乐教育的政治导向对于提升新一代国民爱国主义思想、树立国家可持续发展理念、光大民族文化、培养美育情操实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两龙地区为例,从教育机构设施、课程教学内容以及人才发展等方面,结合地方文献中的个案情况,对清末民初时期顺德的乡村教育做了一些比较研究,从中透视顺德近代教育的变迁脉络:废除科举后,士绅阶层的继替被中断,乡村的文化教育事务日渐荒芜,学制变更缓慢,新学发展举步惟艰。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中国引入西方近现代教育制度,作为众多教育学科之一的音乐学科亦随之同步建设,但其发展轨迹却殊异于其他门类.文章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分别探讨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制和专业音乐教育学制的建设起点,认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三级学制自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随整个国家教育学制建设而建设;而专业音乐教育学制的建设则相对落后于国家整体学制建设步伐,其起点以1927年成立的上海国立音乐院为标志,至1945年创建(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幼年班,为专业音乐教育三级学制框架之初步完成标志;不论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三级学制还是专业音乐教育三级学制,均呈现出自上而下建设的特点;最后,得出在20世纪中国整体音乐教育三级学制中,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不衔接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