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关罗斯福“新政”,中外学者已有不少论述,但观点不一.本文作者搜集了一些新的资料,吸取了史学界新的研究成果,对“新政”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再评价.  相似文献   

2.
英国光荣革命之前,因宗教改革而产生的天主教与新教之间的宗教矛盾与因社会发展而产生的资产阶级与在宗教改革中获利的土地贵族之间的阶层矛盾,为宽容和平解决方案的提出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光荣革命中,天主教国王与新教国会之间围绕着接班人问题暂时搁置了宽容和平的方案,但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之间却达成了宽容和平。光荣革命之后,天主教徒、资产阶级与土地贵族各方逐步接受了宽容和平的思想,用宽容和平方案以化解各方矛盾,从而最终使得英国政府获得了英国社会中绝大多数阶层的支持,成为近代以来最为稳固的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3.
蒙藏关系的建立始于蒙古宗王阔端对吐蕃的招抚和经略,本通过对阔端与萨班为蒙藏关系积极活动的论述,分析了蒙古贵族利用吐蕃宗教上层代理统治西藏的原因和凉州会谈的重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族作为社会特权阶层,是史前社会复杂化的产物.它滥觞于中石器时代,形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从产生之日起,贵族便合法掌控了世俗和宗教特权.其地位合法化的实现主要归因于“习惯性认可”和“制度性规范”两大因素.二者相互作用,共同保障了贵族地位合法性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藏传佛教是西藏特有的宗教。其中金瓶掣签制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金瓶掣签制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背景,本文将从活佛转世制度自身发展的要求;清朝巩固其统治的要求;西藏佛教界、上层贵族世家和信教群众的要求。三个方面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之中。毛主席在他的光辉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曾论述道:“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 中国历代的农民,就在这种封建的经济剥削和封建的政治压迫  相似文献   

7.
从中世纪末期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和革命运动逐渐兴起以来,最重视最强调土地问题的政治思想家是温斯坦莱。他在一系列著作和抨击文中系统地论述了土地问题,并领导了掘土派运动,进行了土地斗争实践。本文拟就温斯坦莱的土地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以就正于同志们。温斯坦莱活动的年代,是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末期。英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但英国还是个农业国家,新贵族和资产阶级不仅没有解决广大贫苦农民的土地问题,反而利用革命购买和  相似文献   

8.
公元前5—前4世纪,罗马平民要求获得担任执政官的权利,贵族元老院认为平民缺少担任公职的宗教资格,理由是"平民没有auspicia"(nemo plebeius auspicia haberet)。这是一条古老而重要的观念证据,它揭示出古代罗马国家神权政治的本质:auspicia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也是贵族垄断政权的依据,谁掌握了auspicia,谁就能执掌政权。auspicia的本义是"飞鸟占卜"仪式,引申为"举行占卜的权利"(the right of taking auspices),并与统治权紧密结合,从宗教语境过渡到政治语境,其本质含义代表"神的意志",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天命"意思相近。中国殷商时代形成的天命观和君权神授的政治传统与古罗马的神权政治环境十分相似。罗马平民与贵族的占卜仪式纠纷,也可以理解为"天命"之争。李维记载了平民同贵族围绕auspicia的三次争论(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67年、公元前300年)。在第一次、第二次争论之后,平民先后取得了与贵族的通婚权和担任最高行政职官的权利。不过,由于"无天命在身"(ne in magistratibus quidem habent),第一批平民职官的职权是有缺陷的,他们只有军事指挥权(potestates),而无命令权(imperium),不能主持换届选举、宣战、召开公民大会、净化等宗教仪式,不能举行凯旋式,不能制定法律,还经常因宗教原因被罢免。导致平民无法获得天命的根本原因是宗教隔离。平民有平民的宗教,也有平民的天命(auspicia plebeii),只是不被贵族承认。"天命"与朱庇特崇拜、占卜和婚礼仪式有关。朱庇特原为贵族的神,平民无权祭祀,但平民很早就模仿贵族祭祀朱庇特;通过与贵族通婚,平民显贵的后代成为朱庇特的子孙,拥有了"神佑";平民祭司、占卜师、预言师也逐渐进入公共领域,逐渐实现与贵族的宗教认同。天命遂从贵族手中转移到平民手中。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实际,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甘孜县宗教活动状况,论述了宗教管理工作对搞好宗教工作的意义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15-17世纪的英国正处在重要的转折时期,社会面貌发生较大变化。贵族的婚姻生活也有别于以往,本文对其几个主要的特点进行了阐述。这一时期父母对贵族子女婚姻的绝对控制权开始缓慢减弱;随着社会济结构的变化,贵族婚姻生活中经济方面的考虑进一步增强;此外,国王的干预和宗教的影响也是这一时期贵族婚姻生活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赵玉旺 《考试周刊》2015,(18):23-25
1825年12月俄国爆发了一场由贵族青年军官和知识分子领导的旨在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史称十二月党人起义。这次起义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开创了俄国革命运动的新时期即贵族革命时期,对俄国影响深远。有关这次起义的过程已有文章论述过,在此不再赘述。本文以十二月党人的政治思想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探讨他们政治思想形成的原因、政治思想的内容及对当时社会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蒙古近代史上,清末对蒙古的新政和所谓移民实边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建国以来,我国蒙古史学界对清政府在内蒙古推行的移民实边,已有了一些专题研究和讨论。而对于清朝对蒙新政,直到1986年之前,除了几部蒙古通史(简史)性著作中有关章节的概括性介绍和一些相关论文中的部分论述、涉及,还没有看到专题论著。邢亦尘同志近来发表的《略论清末蒙古地区的“新政”》(以下简称《略论》),可以说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第一篇专题论文。文章就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內容,以及它同移民实边的关系等问题,阐述了一些重要史实,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果实》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了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与自己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贵族已无力支配自己的生活.不得不以降神活动来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他们不再是生活的主人。经济、道德、宗教的全面崩溃是他们必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妇女地位、宗教冲突、人口问题及社会的保守性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宗教对现代印度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由于印度人笃信宗教,致使印度的进步势力同宗教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和艰巨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资料     
《大宪章》——“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穴MagnaChart雪,俗称自由大宪章,是1215年英格兰的国王和贵族之间的一个协议。八百年来,英国国王与诸侯贵族们的关系是:国王把土地以采邑的形式分赐给贵族,贵族向国王提供劳役和赋税;国王策划战争,贵族提供人和钱,进行大战或征重税以前国王必须和贵族商量。13世纪初,英格兰国王约翰在对法兰西的长期征战中失利。1204年输掉在法兰西北部的土地诺曼底和安茹。为夺回这两块土地,英王要和法王菲力普二世决战,为此征税征兵,使诸侯贵族的负担加重。1215年贵族起兵占领伦敦,和英王谈判,6月15日,在离…  相似文献   

16.
与30年前的改革将农村土地的经营主体进行了分散不同,如今农村土地的改革是要解决土地的适度集中以利规模化经营的问题,也因此被媒体冠以“土地新政”。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土地新政”改革模式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法律风险,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宗教文化的意义出发,探讨了宗教对英语语言形成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从西方文学,日常口语,习语典故及专有名词等方面论述了宗教对英语发展的贡献,旨在让英语学习者重视文化差异,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虽然欧洲人早在16世纪就已踏上暹罗这片土地,但在17世纪之前,欧洲列强尚未对暹罗的内部政治事务发挥任何重要影响.最初,在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的商人,雇佣军和传教士纷纷进入这片王国以期实现和追逐他们各自的利益和目标时,他们获得了暹罗人的友好接待.然而,当暹罗贵族内部的一些政治力量开始担心西方对暹罗的影响过于强大时,早期的友好态度悄然远去.从17世纪起,西方人在暹罗所追求的已经不再仅仅是纯粹的商业利益了,政治和宗教已经成为他们在暹罗追求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9.
受先进思想影响的普希金,是徘徊在进步和落后之间诸多俄罗斯贵族的代表。作家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和本阶级面临的矛盾处境,并通过他笔下人物命运的抒写,深刻地思考着贵族阶级的处境:自我意识觉醒,渴望挣脱封建专制和宗教传统对人性自由的束缚,同时又不愿放弃沙皇专制制度下贵族阶级的既得利益。文章从崇高美的角度,分析普希金作品中的人物为满足情欲、权欲的畸形行为及人生悲剧,揭示人物欲望悲剧蕴含的追求人性自由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20.
商周时期神权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论者多以为商周是政教合一的国家政体。如吕振羽称:殷周的宗教“表现其一神教的实质”。又说:“僧侣贵族构成神权政治下统治层中的主干。”郭沫若也有类似的论述。近来,孙晓春同志却提出:“商周时期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不具备神权政治的宗教基础,宗教神权始终没有成为独立于专制王权的政治力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兹在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看法,与孙晓春同志商榷,并就正于方家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