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也就是要把“新闻眼”锁定在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上。如何写好民生新闻关键是要沉下去,按照“三贴近”原则,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怎样实现“三贴近”,是当前关注度很高的话题。新闻理论刊物上对这一话题发表的文章很多,或阐述其要义,或论证其价值,或介绍经验,或讲述体会……各有各的高见,其中不乏名篇佳作。但有少数文章在论述贯彻落实“三贴近”时也存在一些片面性,比如讲贴近实际就只是如何深入采访;讲贴近群众就只是如何同群众打成一片;讲贴近生活就只是如何关注特殊人群和重视社会新闻,或者如何转变文风,等等。如果我们只是这样把“三贴近”当作三项任务来细分,或将其各个有机联系的部分割裂开来,只作简单的图解,或仅仅为贴近而贴近,那我们就会重犯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新闻宣传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新闻图片如何实现“三贴近”,增强亲和力、感染力、说服力成了我们摄影记者当前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4.
动感图片+口播新闻——电视体育新闻播出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电视台体育频道在实践中探索出“动感图片+口播新闻”的播出形式,实现了体育信息传播变成“现在发生的事件近距离播报”。 一、动感图片口播新闻的产生 今年,在“贴近群众、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精神的指导下,本着以观众为主的思想,对新闻栏目进行分析论证,认为《体育新闻》栏目播出时段多,内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三贴近”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笔在长期的新闻工作中体会到:树立三个意识,是一条实践“三贴近”的通途。  相似文献   

6.
熊高 《新闻记者》2005,(1):61-63
新闻报道“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事关新闻传播效果的大问题。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对新闻报道“三贴近”与传播效果的统一以及怎样践行“三贴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郑健 《军事记者》2004,(9):17-18
提倡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毫无疑义包括了新闻言论。新闻言论作为新闻的一个重要品种和组成部分,应该像消息,通讯等新闻体裁一样“三贴近”,这是题中应有之意。问题在于怎样才能“三贴近”。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广大摄影记者深入基层,把镜头对准基层群众.拍摄出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但目前来看,仍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迫切需要摄影同仁深入“走转改”,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保证新闻摄影的真实准确、增强新闻摄影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不仅是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是受众对新闻工作的要求。媒体只有在新闻实践中坚持不懈地、认认真真地做到“三贴近”,才能赢得爱众,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好。思想感情要贴近要坚持不懈地做到“三贴近”,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解决思想感情问题。大  相似文献   

10.
《新民晚报》早期提出新闻要“广些广些再广些,短些短些再短些,软些软些再软些。”这与当前强调的新闻三贴近要求,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新闻题材来看,报纸不仅要有“硬新闻”,即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还要有“软新闻”,即人情味较浓的社会新闻(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服务性新闻等)。  相似文献   

11.
很多人评论地方媒体刊播的“新闻”是“可看性不高、可信性不强”,不能真正做到“三贴近”。新闻业内人士对此也大声疾呼。认真分析当前地方电视新闻节目存在的问题,可以用“三多三少”现象来概括:日常公务消息多,贴近一般群众生活的报道少。季节性的“四季歌”多,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2.
向鑫 《新闻前哨》2005,(6):39-3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党中央对新闻单位提出的要求。“三贴近”归根结底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是贴近群众的实际,贴近生活是贴近群众的生活。广大农村聚集着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可以说广大农村是新闻工作者实践“三贴近”的最好试验田, 最好检验场所。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宣传要始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我们竞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广播电视宣传的基本准则。如何围绕“三贴近”不断进行广播电视宣传创新,是值得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深入思考的问题。近几年,我们在广播电视宣传中;紧紧围绕老百姓的需要,沿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路子不断进行新闻宣传的改革创新,做到了节目栏目化,栏目群众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要求如今在新闻界叫得很响.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一要求落到实处。而要落到实处.必须从新闻的选择、编排、采写等等方面一个一个问题地研究,拿出贴近的办法。只有愿望,没有办法.“三贴近”只能停留在口号上。本想就非事件性新闻即工作报道的主题如何与人更贴近的方法问题谈点意见。在一定意义上说,非事件性新闻其实就是人的新闻.不能狭隘地只把人物新闻归于人的新闻。既然是人的新闻,又是写给人看的.那就理当有人。此所谓有人,包括:主题要贴近人,为人所关注而非为观念而观念;中要有人。不能从头到尾不见一个人:话要由人说.而不是由件说或把件上的话硬安在人头上。  相似文献   

15.
李长春同志曾经指出:“贴近群众,要求我们高度重视群众的主体地位。”群众是历史活动中的实践主体,也是新闻工作服务的对象主体。“三贴近”,关键在于贴近群众。贴近群众是对所有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要求。在这一方面,党报和党报丁作者应当比其他新闻传媒和新闻工作者做得更好。本文主要谈党报发展中的贴近群众问题。  相似文献   

16.
如何使新闻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问题,直接影响新闻作品的生命力和媒体的竞争力强弱。  相似文献   

17.
“新”是新闻的第一要义,新闻不新便不成其为新闻。求新、求异.是读普遍的阅读心理,稿件不新,可读性就无从谈起。因此.“新”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题中应有之义。尽管工作报道比较难以出新.但是.从事军事新闻工作的编辑、记、通讯员,不能不把新  相似文献   

18.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广播媒体完全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在“三深入”即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要求。电视、报纸的迅速崛起,互联网介入新闻传播,打破了以往重大方针政策信息单向、分级传递的模式。因而,广播宣传报道中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单位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以正面引导为主,这是新闻宣传的一条基本原则。选择什么去传播,放大什么、缩小什么、杜绝什么,都属于…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从实现新闻宣传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三贴近”的角度,还是从强化对新闻工作者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新闻职业道德这“三项”教育的角度,以及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入学习毛泽东新闻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毛泽东新闻思想中,党报群众观又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而且对我们当前的党报群众工作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凤雷 《视听界》2013,(2):85-86
有人认为,电视民生新闻自诞生以来,一直与群众和生活贴得很近,没有必要“走转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不可否认,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是民生,因为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被群众喜闻乐见。自从电视民生新闻诞生之日起,它就在践行“走转改”的新闻理念。民生新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声、民心、民情、民意,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