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寻找宇宙的边缘 宇宙究竟有没有尽头?它是什么形状的?是像地球一样的椭圆形?还是像银河系一样的扁平形?每当人们翘首仰望茫茫夜空,神驰遐想时,总要提出这样的疑问。关于这个问题,从人类诞生以来,便一直存在着思考和争论。最早的时候,因为认识的局限性,人们普遍相信天圆地方的说法,“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诗便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宇宙的认识。随着科学的日益普及和深入,宇宙是圆形的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这种观点认为,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大至一个个星球,小至一些最基本的粒子,它们无一例外地都是以浑圆或椭圆的形状呈现在这个…  相似文献   

2.
宇宙有限吗仰望深邃的星空,谁都不免要问:苍穹有多远?时间有多长?我们称作"宇宙"的这个时空到底有没有边际?这些问题,科学家好像还不能确切地回答。目前,天文学家认为,宇宙的半径大约是137亿光年,但这只是我们目前有可能观察到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呢?我们观察不  相似文献   

3.
宇宙的历史始于暴胀.它的结构从随机演化到有序,它的膨胀从减速到加速……它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表了最新的微波宇宙全图,初步的分析显示宇宙的年龄为137亿年,第一代的恒星约在大爆炸后2亿年开始发光。这些新的观测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的宇宙面貌。宇宙在“婴儿期”时,光子和物质是结合在一起,满宇宙一片黑暗。直到宇宙大爆炸之后约30万年,宇宙降温,光子摆脱物质的束缚发散出来,宇宙各处的星球开始发光。随着宇宙的膨胀,一部分光子转变为微波,天文学家测量这些宇宙微波后绘出宇宙微波背景图。之所以被称为“背景图”,是因为观察者不论往哪一方向看,皆可侦测到微波的存在。这张新的微波宇宙全图是美国…  相似文献   

5.
宇宙绘图仪     
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将使宇宙学家对早期宇宙的认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进行曲”的理论分析和观测结果之间,出现了令人费解的差异,就好像一支技艺精湛的管弦乐团,却因为其主音乐器暗中奏错了调,而且音量偏低,让人听起业觉得格外别扭一样,二者必居其一:要么测量有误,要么就是宇宙之奇妙超乎我们以前的想像。  相似文献   

7.
张辉 《百科知识》2014,(9):16-17
正"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宇宙是可以被理解的。"千百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宇宙是什么时候、如何形成的。关于宇宙的起源,影响深远的理论之一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论。近日,科学家宣布找到了宇宙大爆炸的证据。这一结果表明人类将会知道:宇宙是如何诞生的?我们是怎么来的?引力波——宇宙大爆炸的证据1932年,比利时牧师兼物理学家乔治·勒梅特首次提出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  相似文献   

8.
宇宙曾经有一个起源吗?如果有,宇宙之前是什么呢?宇宙是有限的吗?如果是,宇宙之外又是什么呢、很多读者纷纷来信对广为流行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质疑。本文的目的旨在与广大读者一起探讨“宇宙大爆炸”的前因后果,使我们对宇宙的本质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关于宇宙的年龄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最近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认为宇宙的年龄是137亿岁。有意思的是,这次观测结果证实:过去爱因斯坦认为是错误的、让自己懊悔万分的宇宙常数设想竟然是极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0.
广袤的夜空中总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挑战天学家的智力。比如迄今为止,有两个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一个是突然强烈地倾注在地球上的“伽马射线暴”现象,另一个是“宇宙X射线背景辐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今日科苑》2012,(8):48
早在194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曾经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高达100亿度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他甚至预言,这次爆炸至今仍残留着大约10K(K为宇宙绝对温度单位,3K相当于零下270摄氏度)的余热,成为微波背景辐射。伽莫夫预言的宇宙背景辐射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12.
2001年6月30日,在美国卡拉维拉尔角航天发射场一枚“德尔塔Ⅱ”型火箭发射升空,它搭载着一艘负有重大历史使命的天文观测飞船——840千克的“WMAP号”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探测飞船。 该飞船在地月系统中经过3次轨道调整,1个月后,借助于月球的引力,飞船进入地球-太阳系统的一个特殊位置,在这个位置上,飞船保持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静止,并且一直躲在地球的阴影后面,同时在对着太阳与地球的方向还撑开一把大伞,而两个反射式望远镜则躲在伞的后面,背对背靠着,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开了来自太阳的辐射干扰。然后,随着飞船的运行,以6个月完成一幅全景图的工作进度,而开始了对整个天空的全景进行耐心扫描和拍摄。这艘飞船的探测任务令所有的宇宙学家感到兴奋和激动。  相似文献   

13.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6年10月3日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John C.Mather)和乔治·斯穆特(George F.Smoo),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这是宇宙学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有关的大爆炸宇宙学知识开始走出科学殿堂,增进社会公众分享宇宙探索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温度与密度都极大的原始火球(即奇点),在0秒时,奇点发生了爆炸,经过大约137亿年的时间,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宇宙,我说宇宙并非无限大,理由有三:一、爆炸时产生的物质所运行的速度不可能无限大,所以有限的速度乘以有限的时间何来无限大呢?  相似文献   

15.
科苑 《金秋科苑》2012,(8):48-48
早在1948年,前苏联物理学家伽莫夫曾经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高达100亿度的"原始火球"的一次大爆炸。他甚至预言,这次爆炸至今仍残留着大约10K(K为宇宙绝对温度单位,3K相当于零下270摄氏度)的余热,成为微波背景辐射。伽莫夫预言的宇宙背景辐射真的存在吗?  相似文献   

16.
宜君 《百科知识》2003,(7):21-22
宇宙的一切活动总是在时空当中进行的,我们对于一切宇宙现象的观察,从粒子到宇宙的视界地平线,都是站在一定的时空位置,来感受天地问万事万物的沧桑变幻。时空,就是这个我们置身其问的宇宙戏剧的舞台。 对于这个舞台,人类最初的日常直觉是很简单的,但随着人类对于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事件看得越来越清晰,大量的事实要求我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时空舞台本身,使得我们在看到以物质为主角的戏剧高潮迭起的同时,看到时空舞台本身也愈加神奇,从一个恒稳安静的框架,变为一步一胜景的时刻运动着的,甚至可以暴胀,卷曲和穿洞的妙不可言的活动大舞台。这个观感的历史,就是人类物理学与宇宙学进步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流入黑洞的物质命运究竟如何呢?是永远累积在无穷小的奇点中,直到宇宙毁灭,还是在另一个宇宙涌出呢?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革新》2014,(5):49-49
不久前,美国哈佛-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的科学家约翰·科瓦克对外宣布,借助美国宇航局的南极望远镜BICEP2,该中心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研究找到了引力波存在的证据。这一发现成为宇宙暴涨理论的第一个直接证据。证实广义相对论和宇宙暴涨论原初引力波的发现,填补了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拼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教授赵文长期从事宇宙原初引力波理论研究及其探测,将在我国建在建世界最大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项目中负责宇宙原初引力波等探测。  相似文献   

19.
第一个人类火星计划在不久的未来将要实施,勇敢的宇航员将怀着对生命和宇宙的起源的疑问再次历险未知的星球,可是又有谁知道我们将付出怎样可怕的代价?  相似文献   

20.
我们宇宙的几何形状可能是一个球形、圆环面、墨比乌斯带、克莱因瓶……当我们居住在空间被弯曲的宇宙中时,就存在着各种各样有趣的可能性。空间变成了在我们的宇宙中上演的戏剧的主动表演者。宇宙学家们关于宇宙结构的奇异猜想都是从柘朴学原理中引申出来的,那么,拓扑学有哪些奇妙的特性呢?敬请关注我刊第8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