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初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开展已两年,不论对教育行政部门还是教育研究者,学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实验进程和评价观念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编写了一套《新课程改革教师调查表》,试图对以上方面作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
梁巧丽 《考试周刊》2011,(48):83-84
在国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们都希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追求一种理想的全新的课堂教学。为了结合实际,找出问题,确定今后的课堂教学方向,我和石兴谋老师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3.
悔亚成 《教学月刊》2004,(12):25-27
自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论来指导教学,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于伙伴关系的学校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就是责任分担,每一位利益相关者都应承担各自的责任;课程改革就是问题解决,每一位参与者都应主动地解决问题;课程改革就是自我新生,每一位旅行者都要准备好迎接旅行后的新生。新课程进入实验区后,大学研究人员应做什么和能做什么?大学与中小学如何形成有机的伙伴关系?学校如何规划课程以便新课程在学校顺利实施?教师怎样形成课程意识并开展有效教学?如何让每一位教师心中都有课程?如何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享受新课程?这里我们想与读者分享一个完整的案例——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崔允都教授厦其团队与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合作研究“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的真实故事,希望能够对对此有兴趣的大学研究者、校长、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士有所裨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所有的教师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如何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顾泠沅教授认为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着两大“落差”,即: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设计的“落差”,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落差”。如何缩小“落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实现新课程目标?我们在构建贴近教师实际的校本教研、创造适合学生需求的课堂教学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提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多年来,教师们已形成习惯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发生了本质的碰撞。可以说,新教材、新课程、新标准的出台是一次教育的革命。落实新课程主要集中体现在执行新课程标准上,落实新课程标准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改革,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要保证把新课程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就必须发挥教学评价的杠杆作用;建构适应于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近期学校组织了许多听课活动,课听得多了,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究竟需要学生怎样学语文呢?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学,淡化教师的教,我们县开展了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课堂上学生是解放了,但是教师引导的作用没发挥好,师生对语文学习到底学什么,一片茫然。我觉得我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不仅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思考、创新、展示和成功的机会,同时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推进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学校创“一流”是我们做教学管理、做教学服务的干部及我们的教师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作为学校教学主管的副校长面对课程改革、面对新课程的实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为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组织开展了驻校蹲点教研活动,由各学科教研员通过驻校跟踪,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教职员工的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实地调研,然后根据各校实情开出"药方",以期实现学校工作的提质增效。目前蹲点教研工作已在部分学校展开,从自己学校了解的情况来看,大家都认为驻校蹲点教研的形式"接地气",指导性强,实战性高,体现了教研从学校中来,又回到学校去  相似文献   

10.
于2006年10月,我组织本镇四所学校参加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并担任子课题《那耀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的研究》的课题负责人。为搞好课题研究工作,2007年,我们在全镇组织了一次数学课堂教学调研,我深入课堂一共听了二十多节数学课,有低、中、高各个年级段。从本次调研来看,大部分老师的教学研究意识浓厚,  相似文献   

11.
潘洁 《科学教育》2010,(2):57-58
目前很多学校都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每个人都讲新课改,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要知道新课程改革绝不仅只是一种流行,我们也绝不仅只是在赶时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思考。笔者通过近两年来在数学方面进行新课程改革尝试,获得了一点体会,现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最佳的学习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角。因此,作为新课程的执行——教师,就更应该注重教育观念的转变,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关注、尊重和常识每一位学生。  相似文献   

13.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数学课堂散发出无限的生命力,是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对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是...  相似文献   

14.
刘秋萍 《教育导刊》2003,(10):59-61
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2002年秋季,东山区中小学全面地进入了课改实验的实施阶段。为了推进课改实验的进程,区教育局组织职能部门进行了前期调研视导。我们欣喜地看到,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都以极大的热情走进新课程,积极探究,勇于实践,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获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教师的观念和角色、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的同时,课堂教学的现状并不都尽如人意,还存在着种种偏差和不足。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的表达总是不那么完整,往往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学》2007,(12):6-7
当前,我新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确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因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可以说,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作为上海二期课改的试点学校,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作了探索和实践。学校坚持“相信每一个教师都有做好教学工作愿望”的教师观,倡导“诚信合作”的管理文化,通过教学领导,提高教学五环节的有效性。 本期,我们将他们的实践经验通过报告和案例相结合的形式予以呈现。报告中,学校就如何在教学的五环节中渗透教学领导作了阐述;案例中,学校化学教研组展示了他们是如何通过编写和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导读》,落实教学的五个环节,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调研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课堂教学现状,笔者于今年6月走访了全镇9所农村小学,听了18节汇报课。听后深感课程改革任务之艰巨。从汇报课上看,多数教师能够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并努力应用于教学实践。但是,一些教师对新课标的精神实质领会不深,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应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育部部署,笔者带领赴新疆蹲点调研组,自2011年10月31日起,前往呼图壁县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蹲点调研。其间,调研组考察了呼图壁县各个乡镇,走遍了县内学校,了解了学校情况,慰问了困难教师,资助了孤儿学生,开展了安全培训,举办了科研讲座。尤其是.蹲点调研组以呼图壁县为案例,就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继召开了16场座谈会.走访了135名教师,发放量300多份问卷,掌握第一手材料,比较政策利弊,寻求未来策略.并放在西部大背景中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得到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认真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我们感到,许多教师常常由于对新理念认识不清晰和理解不深入,盲目跟风,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有名无实、喧宾夺主、以繁代简、以假乱真”的现象,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精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真实则使我们的追求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入第二年后,新课程实施的重点,正在由宏观走向微观。“聚焦课堂”,发现、研究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已成为学校、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根据我们多类教学调研和运用多项测评工具反馈,现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中一些普遍的、典型的现象进行概括、分析,并提出初步思考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现在很多学校都进行新课程改革,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呢?很多家长不理解,误认为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甚至一些教师也有困惑,总觉的现在的学生素质反而下降了,而且越来越难教。难道是新课改本身存在问题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我们要深刻理解什么是新课程?新课程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些疑问都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与研究。下面,我结合实践。浅谈课堂教学中的存存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