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影响广泛的思想变革.其理论的起点之一是对传统知识现的扬弃和新知识观的确立.知识的性质从确定性到生成性,知识的属性从外在性到属人性,知识的获得从接受式到批判式,知识的价值从力量到精神.后现代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重大超越.  相似文献   

4.
知识变迁视野下的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不同知识观的支配,教师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确定的,教育教学过程就是确定性知识的传授过程,学生的学习则是对确定性知识的理解、接受和掌握,教师的职责在于传授这种确定的知识,以维持现有秩序。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确定,教育教学过程是不确定知识的获得过程,学生的学习在于促进自己的能力提高与心理发展,教师的职责是在帮助学生获得不确定性知识的同时,自己获得不确定性知识,从而推动并引领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在知识观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转变的教育现实中,迫切需要教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一、知识批判观的内涵解析知识批判观是在批判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认识局限性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关于教育范畴内知识传递与知识习得的基本看法和观点。知识批判观的基本主张就是,反对在教育活动中不加批判地向学生灌输或传递知识。倡导学生接受知识之前进行批判性的审视.即传递知识必须以批判知识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无知“的知识观及其在教育方面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生"无知"有四种基本原因即人类的无知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深化而日益扩大;个体的无知伴随着社会知识的膨胀而日益增长;人类知识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又称可错性)特征;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人类尚未关注总结的形形色色的时空方面的知识.无知的知识观对于知识学习具有如下几点启示即进行学习时应当时刻秉持批判意识来看待所学知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努力了解和掌握"时空方面的知识";以弹性和开放的态度进行学术交流;学习和掌握各种基本进行科学验证的标准和方法,以辨别所学知识的真伪、确定性程度和判断知识进步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由内容、能力和状态三个要素构成的,知识的这三个方面不仅互融,还互补,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知识的学习就是内化人类认识成果,掌握能力,培养良好精神状态的过程.知识内容的学习是一个通过命题理解、内容反思和启发性应用等方式,获得人类认识成果的过程.知识能力的学习即通过具身认知、默会推论和范例教学等方式,获得活动/行动中形成的判断力、鉴别力和技能.知识状态渗透或蕴藏于知识的内容和能力之中,可通过领悟状态的存在意义、激发求知热情和培养理智信念来获得.在此基础上,需转变对知识教学的传统认识,知识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厚实的知识观教学,在目的上应实现由"知"到"无知"的转向,在内容上应扩展对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的认识,在过程上处于脱域与浸域的互融之中.  相似文献   

8.
芝诺的圆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是这样说的:“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  相似文献   

9.
受西方近代“主智主义”的影响,教育的总过程被界定在使受教育者从“无知”到“有知”,忽略了知识形成于“无知—有知(得知)—无知(真知)”的动态循环中。基于“有知与无知”的视角,整全性教学强调有知与无知互融共生,以双循环学习同时观照有知和无知,在“从无知求知”与“从知求无知”的循环转化中,彰显出知识的动态属性以及主动学习的积极意涵。整全性教学的生成逻辑以无知为驱动力,历经有知与无知相生过程,最终复归无知,使教学臻至有知与无知并生为一,浑然一体境界。整全性教学的目标是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内容是深度挖掘“无知”要素,过程是逐层提升学生转化能力,评价是全息观照个人化知识生成过程。整全性教学旨在阐明无知在教学上的积极意义,还原教学过程的整全本质,培养学生驾驭瞬变不定、复杂暧昧世界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0.
芝诺的圆     
《中学数学杂志》2009,(2):64-64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关于学习知识是这样说的:“如果用小圆代表你们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教育     
费利斯的父亲出身贫寒,只读过5年书,就被迫退学到工厂做工去了。从此,世界变成了他的学校,很多事物都会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费利斯的父亲把好学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还传给了家人——他决心要让家中的每一个人都热爱知识,接受良好的教育。费利斯的父亲认为,人最不可宽恕的事情,就是当你晚上睡觉时,还同早晨醒来时一样无知。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学习以接受与探究两种认识方式相辅相成,即指导学生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与借助语言获得知识的接受方式,使这两种基本形态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合理的教学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以情境式学习理论为指导,反思了对知识和知识获得的观点,认为知识是学习在实践和参与中自主建构的,知即是行,学习即参与,并提出教育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实用知识和实际技能。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主导产业是以知识创新为中心的知识产业,知识劳动需要较坚实的知识基础,这些知识必须通过教育才能获得。文章通过对教育在知识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提出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创造教育就是以发展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造性为目标的教育。创造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是:什么样的知识最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这涉及到知识观的问题。一、知识是人类认识的自然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是发现真理传统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就是人类已有的认识成果和总结出来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前人获得这些成果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后人只要直接吸纳这些包含了人类智慧的认识成果就可以了。这就是传统教育理论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这样的知识观的指导下,学生获得的是人类探索真理的最终结果,我们无从使学生看到前人是如何…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及其培训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由教师的教育信念、自我知识、人际知识、情景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教师的批判性反思知识六个方面组成。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一是来源于理论知识的转化,二是来源于教育实践的积累,三是来源于实践性的教师培训。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的加快,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将主要依赖于实践性的教师培训。为此,教师培训工作必须达到专题讲座的实践性、教学观摩的示范性、教育考察的启迪性和学员汇教的互动性等要求,以最终实现教师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在学校中开展经典诵读和经典教育,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人文精神,也是一项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传统美德教育。多年来,我国的中小学校偏重知识教育,语文、数学、外语等知识学科很受重视,但是在传统文化、为人品格教育上做得很不够。如果说语、数、外等知识科目是"药",可以帮助人治疗"无知"这个病症的话,经典教育就应该是"维生素",缺  相似文献   

18.
错误的知识     
秦牧 《高中生》2012,(9):39-39
错误的知识有时比无知更可怕。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08,(11):26-27
孟建伟在《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撰文指出,知识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以知识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狭隘的知识论的教育观和科学观。知识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将知识作为教育的唯一内容,教师的职责就是最大限度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地从教师和课本那里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20.
学校的知识管理是指通过对学校内外知识的识别、获取、传播、扩散、创造,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流通共享,使学校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其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组织绩效,在全球化的教育市场中获得核心竞争力,以有效实现学校的职能。它的出发点是把知识看作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