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是新课改的创新,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也没有人说出一堂创新课的具体标准,大家都是在探索、在讨论、在思考。下面,笔者就语文创新教学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魂魄,是一个国度兴旺发达的不竭能源,没有创新就没有成长。于是,在教学中教育学生的创新认识,是推广素质教育的枢纽。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一点新意,平平板板,千篇一面,那它是一点价值也没有的。同样的道理,作文教学如果没有一点新颖之处,只是沿袭过去“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的老路,也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写出有创新思想的作文,教师必须首先有创新意识,独出心裁,大胆设计,使每一次作文教学都有创意,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写出一篇篇构思新颖、具有生命力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4.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创新。因此,现代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鼓励学生去创新求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思考之一:创新不忘打基础.在打基础中创新 没有基础就没有创新,基础是任何创新的根本。一个人无论有多么高涨的创新精神,多么超人的创新能力,但若没有扎实的基础,也是徒劳的。就小学语文而言,小语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小语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  相似文献   

5.
王庆东 《山东教育》2004,(35):45-46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起点,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意识贯穿于创新活动的始终,以促进和保证创新活动的完成。  相似文献   

6.
虞小辉 《学周刊C版》2011,(4):162-162
当今教育领域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创新向每一位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更严峻的课题和要求。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创新精神的教育是绝没有出路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王玉玲 《考试周刊》2009,(28):159-160
眼下“创新”一词广泛出现于大众媒体:国家提倡科技创新,企业提倡生产创新,教育领域也在提倡教育创新,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创新理念。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创新”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职中学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生力军,是科技创新、生产创新的消化者与执行者。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决定未来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培养职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简单的观念 ,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 ,我们迫切需要系统观指导整体优化语文教学。我觉得 ,从语文创新教学的整体性缺失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更具实践意义。〔问题 1〕目标缺失。一是在实际操作中 ,语文教学目标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至于学生课外做些什么 ,并不在语文教学目标操作视野内 ;二是目标结构中没有学生的创新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忽视了创新人格的培养。〔反思〕语文创新教育必须坚持整体协同观 ,要把学科创新与活动创新、课堂创新与课外创新、创新情感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协同起来。〔对策〕整体转变策略。这…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民族的未来。教育.特别足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然而中学阶段只是对前人研究发现的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再现,不是去开拓创新未知的知识,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具有特殊的意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造。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是看不到希望的民族。创新精神需要激发,创新能力需要培养,而反观传统高中化学教育对高中生的创新精神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不仅如此,在传统教育理念下进行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行为,还对高中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起到阻碍作用。为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振兴,我国高中化学教育教学必须进行改革,解放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力量,开发高中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陈雁 《文教资料》2009,(25):67-68
创造是旧经验的新综合,旧经验大半得自模仿,没有模仿就无法得到经验,没有经验就无法谈及创造、创新.当前,随着创新教育的日益深入人心,教学方法的更新势在必行.可是在我们高举教学创新旗帜、主动更新教学方法之时,千万不能忽视模仿这个创新的前提.忽视了模仿这个基本抓手,教学创新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语文教学必须首先加强模仿训练,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再适时适度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应试教育抑制创新,把人变成机械的,没有思考能力的应试机器,因此,必须鼓励学生创新,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创新精神,改革传统的考试方法,使我们的各项教学工作更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陈杰 《教师》2014,(10):71-7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而要实现创新,核心在于人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提高数学教师的创新思维能力,需积极利用教师的示范导向作用,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获得提升,这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极富情感,又具个性,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具有独特的作用。个性是创新的基础,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多媒体教学在创新中起辅助作用,只有创新,才能为教学理念的实施和发展提供可能性和保障性。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培养创新人才,已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重任。历史教学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教学只是一种普通的教学形式,和创新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企图通过教学来促进创新是一种虚构,创新是不可教的。创新的土壤在民主、自由,来源于人的自我生成,创新是创新之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社会就无从发展,国家就毫无希望.创新的价值,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日益受到世人的高度关注与重视,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创新教育的实施的主要途径是学校教育,尤其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们中国学生和西方学生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我们的模仿能力强而创新能力相对弱。"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指发现前人没有认识的规律或发明前人没有做出的事物。广义地说,创新也可以看作人对自身的超越,人正是以不断超越自我为起点,从量变到质变,完成社会创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