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冯艳云 《教育导刊》2010,(11):63-64
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自2006年9月更名后,着力构建“有为教育”的办学模式,围绕“培养健康有为的一代新人”的办学目标,提出了“锻造有为教育,奏响有为人生”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点、个性鲜明的学校品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导刊》2009,(10):F0002-F0002
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前身是创办于1945年的大策直街小学,几十年风雨兼程,学校从原来的砖瓦平房发展为广东省一级学校。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荔湾区合兴苑小学以“建设一所‘文苑式’学校”为办学目标,于2018年申请成为广州市智慧型成长阅读试点学校,力求借助“智慧阅读”项目理念与信息平台,打造一个萦绕书香气息的校园,培养具有文人气质的学子。同时,学校通过“打造书香校园环境”“渗透课堂教学实践”“开展多元阅读活动”“构建阅读评价体系”等途径,探究出“文苑式”学校建设的基本路径,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增长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形成了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4.
《教育导刊》2009,(1):I0002-I0002
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前身是大策直街小学,2006年9月改为现名。该校座落在有康有为先生少年时读书的“小蓬仙馆”的醉观公园旁,分为东西两个校区,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5.
2006年9月28日,由原芳村区省一级学校大策直街小学和附近的新隆沙西小学合并而成的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正式挂牌,这标志新荔湾教育在传承历史文化、整合历史资源方面迈出新的一步,也是该校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6.
《教育导刊》2007,(6):65-65
2006年9月28日,由原芳村区省一级学校大策直街小学和附近的新隆沙西小学合并而成的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正式挂牌,这标志新荔湾教育在传承历史文化、整合历史资源方面迈出新的一步,也是该校发展历程上的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杨兴国 《教育导刊》2009,(10):61-62
学校品牌是学校在创建、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聚在学校名称中的、体现学校教育服务水平的社会认可与美誉程度。我们学校乘荔湾区政府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实施“三品工程”的东风,将学校更名为“康有为纪念小学”,争创品牌学校,充分利用、整合康有为这一文化资源,确立了“有为教育”理念,明确了培养目标:培养“想为”、“能为”、“有为”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28日是我校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由原芳村区省一级学校大策直街小学和附近的新隆沙西小学合并而成的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成立了.这标志着新荔湾教育在传承历史文化、整合历史资源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新的发展,这是摆在我校领导和全体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学校: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年级:一年级学名:周俊含小名:欢欢年龄:6岁生日:7月31日形象特点: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我喜欢食物:鸡翅饮料:椰子汁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导刊》2007,(11):F0003-F0003
广州市荔湾区西塑小学始建于1950年,1998年3月重新选址易地兴建占地1290平方米的新校。该校2004年被评为“芳村区一级学校”、“芳村区绿色学校”,2005年又被评为“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一级学校”。  相似文献   

11.
《教育导刊》2006,(9):F0004-F0004
广州市荔湾区大策直街小学1996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2001至2004学生度均获得区教学质量优秀奖;2003年被评为广州市教育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2.
《广东教育》2015,(2):77
广州市荔湾区花地中学是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小班化教学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特色学校,广州市智能机器人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市无线电测向特色项目学校,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广州市小班化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荔湾区音乐、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荔湾区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学校,荔湾区何香凝少年艺术教育基地和荔湾区平安校园。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学校致力于低碳校园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低碳消费意识,有助于向学生传播低碳生活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建设美好社会作出贡献的小公民。广州市荔湾区康有为纪念小学积极进行建设低碳校园的探索.并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科融合是多学科知识在某一领域实现融合渗透式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成长的有力手段。在当前教育背景下,阅读不再是语文学科独有的教学手段,而早已成为所有学科的基本任务之一,遂以此带动了全学科融合在学校阅读工作领域中的发展。广州市荔湾区流花路小学深入把握核心素养的内涵,通过实现阅读内容一体化、推动阅读活动常态化、整合“三位一体”阅读资源、推动阅读鼓励性评价等手段,打造了具有校本特色的“书韵大阅读”项目,满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对于阅读养德、启智、育美、怡情的迫切需求,有效推动了学校阅读工作的创新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荔湾区于3月27日上午在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校区举行了实施“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启动仪式大会。荔湾区人民政府区长刘平、区委副书记邵卫红、广州市教育督导室主任徐建华、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等出席了会议。会上,刘平区长强调,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塑造新荔湾教育新形象,荔湾区实施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三大工程”,打造一批具有西关文化特色的书香校园,提升校园文化内涵。记者在启动仪式上了解到,荔湾区的“三品”工程借用国际星级衡量指标,率先提出了今后学校建设的发展目标,创…  相似文献   

16.
《教育导刊》2014,(3):F0002-F0002,I0001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小学是一所具有60年办学历史的名校,该校秉承“为孩子一生成长奠基”的办学宗旨,结合校情特点和沙面社区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优势,确立了“没有围墙的学校”这一理念,把经典文化的汲取和传承从校内延伸到社区,把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实现学校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荔湾区于3月27日上午在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中校区举行了实施“品牌学校、品牌学科、品牌教师”启动仪式大会。荔湾区人民政府区长刘平、区委副书记邵卫红、广州市教育督导室主任徐建华、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导刊》2006,(3):F0002-F0002
广州市第五十九中学创建于1923年,该校前身为美华中学,由旅美华侨损款兴办,后经历“粤秀师范学校”,“广州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的变迁。1968年改名为广州市第五十九中学。2001年起,该校被荔湾区确定为示范性初级中学,该校是“广州市一级学校”、“广州市绿色学校”、“荔湾区禁毒示范学校”、“广泛田径传统学校”、“广州市足球传统学校”。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师》2013,(8):2-2
<正>广州市荔湾区花地中学承担着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率先成为广东省首家"小班化教育实验学校",是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广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广州市智能机器人特色项目学校:荔湾区音乐、科技特色教育和科技创新、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荔湾区何香凝少年艺术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2020,(6):F0002-F0002
荔湾区地处广州市西部,因“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的美丽景致而得名,俗称“西关”,是广州市独具岭南特色的中心城区和广佛都市圈的核心区。现辖区总面积6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62万人:荔湾区现有区属中学23所,小学5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5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幼儿园110所,在读学生(幼儿)13万多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