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许琦  顾新建 《科研管理》2020,41(12):204-218
提出了一种面向技术进化的专利池必要专利客观评估方法,以克服现有的聘请第三方专家进行主观鉴定和评估的缺陷。效仿孟德尔遗传定律,采用技术遗传分解的方法,追踪技术的起源和演变。提出了技术适应指数的概念,衡量专利在技术进化中的适应能力。结合技术标准,对技术适应指数较高的适应性专利进行严格地甄别和筛选,以确保拟入池专利的必要性,保障专利权人和技术领域的“双赢”发展。以1873年至2002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的燃料电池相关专利及其引证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研究,评估了该领域的适应性专利。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引证关系上看还是从专利内容上看,这些适应性专利都表征了燃料电池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这与必要专利评估的中心思想:面向技术进化,是相符合的;这些适应性专利中某些技术要素是实现燃料电池相关技术标准功能指标或性能要求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这些专利应该是“绕不开”的必要专利。  相似文献   

2.
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雪忠  詹映  蒋逊明 《科研管理》2007,28(2):180-186
随着技术标准与专利的日益结合,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日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专利许可主体。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剖析了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在专利池形成过程中,企业进入专利池的预期对我国自主创新有强激励作用,同时也可能导致重复研发。专利池所依附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自主创新的迟滞。专利池形成之后,通过促进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将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专利池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则会对我国的自主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专利池内部的“搭便车”行为和在位厂商地位也可能会妨碍创新。  相似文献   

3.
许琦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3):68-76,55
以专利为载体,从技术进化过程中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出发,提出了知识适应指数的概念.通过量化早期专利对当前专利的贡献度来评价知识的适应能力.从美国专利数据库中采集了5 073项1975-1999年授权的数据挖掘领域的相关专利,分析专利的年度分布情况.从专利数据集中查询得到专利引证关系,构建专利引证网络.通过知识适应指数实验,对知识适应能力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陈力田  岑杰 《科学学研究》2018,36(7):1215-1223
转型经济情境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进过程中存在“数量-质量”核心矛盾。秉承“专用、通用和权变”能力特征视角,基于30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先采用DEA方法将公司专利数量增长能力解构为三种子能力,再比较这三种子能力对企业专利质量的效用,以及环境不可预测性在此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识别了专利质量导向下企业专利数量增长能力的优先级自低至高次序:研发规模控制能力→技术领域内效率提升能力→技术领域选择能力。环境不可预测性越强,该次序越有向以下路径重塑的倾向:研发规模控制能力→技术领域选择能力→技术领域内效率提升能力。该发现基于能力特征视角突破了技术创新领域的“数量与质量替代”逻辑,调和了理论分歧;并对本土企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能力重塑实现从增加努力程度向改变努力模式的转型,以实现专利数量和专利质量的均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应用搜索路径连接统计法和搜索路径节点对统计法计算引证路径的连接度,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引证网络的技术进化路线提取算法。从美国专利数据库中采集了5073项1975年至1999年授权的数据挖掘领域的相关专利,分析了专利的地区分布情况和年度分布情况。从专利数据集NBER中查询得到专利引证关系,利用网络分析软件Pajek构建专利引证网络,提取了数据挖掘领域的技术进化路线。由实验结果可知,技术进化路线包含创新、扩散和突破,是一个渐进式创新和根本性突破相结合的过程。根据专利内容将主要进化轨迹分为三段,从继承性和延续性的角度分析了各阶段技术的发展情况。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专利地图的技术标准与技术专利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永琴  张米尔 《科学学研究》2011,29(8):1170-1175
 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的日益融合是标准化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正深刻改变着标准竞争的规则。以GSM标准及其必要专利为研究样本,应用Aureka和TDA分析工具生成专利地图,进而揭示专利与标准的关系。研究表明,在核心技术领域申请专利,成为企业参与标准创立的重要手段;主要专利权人持有的必要专利,不仅为早期标准创立奠定了技术基础,而且决定着标准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通过专利地图分析发现,标准涉及的主要专利权人倾向于结成战略联盟,使这些企业之间的技术具有强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在技术标准大量引用技术专利的背景下,标准联盟以专利池运营其拥有的技术专利,专利池在标准创立及产业化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以典型专利池为研究样本,定量分析专利池中的专利数量变化与专利申请行为;研究表明,专利池创立前后是专利申请的高峰期,这些专利绝大部分为专利池的发起人所控制。对专利引用进行泊松回归,揭示出专利池中的专利质量随时间推移逐步降低,在专利池演进过程中,发起人存在策略性的专利申请行为,倾向于将低价值专利"塞入"专利池中。  相似文献   

8.
区域间专利引证对技术知识的跨区域流动与共享具有重要作用。以纳米领域为例,收集2011—2015年专利引证数据,剖析全国31个省份间专利引证关系并进行分类,构建区域间引证关系的影响指标,利用泊松和负二项模型进行回归与检验。得出:高被引、高引证、双高地区均集中在北上广苏等区域,引证密度快速增加;引证量与自引率持续增高,被引量下降,说明纳米领域专利技术的区域辐射效果较弱,区域间专利引证不活跃;回归分析发现区域R&D经费、科技覆盖范围、h指数与区域间专利引证存在正相关。综上所述,给出了提升中国区域间专利技术引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Aureka分析软件的专利引证树和专利地图对国外薄膜太阳能领域的专利进行分析,并对日本半导体能源实验室的高被引证专利进行专利引证树分析,得到了被引专利的技术总体分布、技术发展历程、目标公司及竞争对手布局分析。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薄膜太阳能领域相关企业制定研发策略、寻求技术发展方向和规避专利侵权风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以专利引证作为研究知识流入的手段,构建地域、技术领域、研发主体和时滞四个维度的指标体系,包括引证次数、引证率和知识流入强度等.利用这些指标分别从四个维度对我国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数据库中2003-2008年医药技术领域已授权专利的引证专利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总结出目前我国医药技术领域知识流入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技术标准创立中的专利引用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技术构成的复杂化,技术标准涉及的必要专利迅速膨胀,形成了重叠交织的专利群。以WCDMA标准及其必要专利为研究样本,采用Ucinet6.0软件,以中心度为测度指标,分析技术标准涉及的专利权人的专利引用网络。研究表明,专利权人之间存在紧密连接、高凝聚力的专利引用网络,少数专利权人对网络内专利引用关系具有控制作用,高被引专利权人是专利引用网络形成的基础,在技术标准创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勇  赵剑男  李青青 《科研管理》2019,40(5):203-211
专利制度安排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专利成果的有效转化。同时也影响着由专利转化而形成的产业经济增长质量。专利向技术标准转化是技术转化的一条新兴战略选择。在这种路径设计中,由于专利产权划分不合理与专利信息不对称,易发生专利权滥用的不经济性冲突现象。虽然企业通过采用专利联营战略应对这种冲突,但是该战略存在不足,因为始终无法解决专利权的私权行为。因此,建立企业间共同拥有专利产权的团体专利制度,有助于更好解决技术转化中不经济的冲突。文章通过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团体专利合作模型,论证了该制度安排对企业专利发展及其利益分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通过该制度的实践为我国专利成果的有效转化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同时,也为国家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质量水平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专利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3.
冯灵  袁晓东 《科研管理》2021,42(4):123-130
专利丛林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必须关注的技术陷阱之一。专利越分散、专利权的交叉和重叠现象越严重,专利丛林越多。对专利丛林进行识别和分析可以有助于相关企业预测及规避本技术领域潜在的专利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技术创新中的障碍。本文拟以高铁制动技术为例,以小见大,对高铁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问题展开研究。利用专利引证三元组计算法对高铁制动技术领域的专利丛林进行测量和识别。随后,基于有效专利时间序列的系统聚类分析,分析高铁制动技术领域对专利丛林演变进程。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高铁技术领域存在专利丛林问题,在经历了专利丛林的萌芽期、成长期及成熟期后,现阶段正处于专利丛林的衰退期。  相似文献   

14.
张米尔  朱媛 《科研管理》2012,33(8):57-62,71
专利池正成为技术专利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其开展评价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专利池中的专利存在着复杂的引用关系,基于专利间的引用关系,研究提出测度技术内聚性的定量指标;以典型的专利池为研究样本,运用技术内聚度分析专利池的技术内聚性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技术内聚度在专利池创立前呈上升趋势,在创立后逐步趋于稳定;依据专利池的技术内聚度,可以将专利池划分为松散型和紧密型。  相似文献   

15.
宋爽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6,37(9):68-77
专利技术特征是专利价值生成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通常假定技术创新相互独立,忽视同一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关联。本研究以中国知识产权局1985-2009年间授权的战略新兴产业专利为研究对象,分析包括区域技术差异在内的多种专利技术特征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将专利存续期作为专利价值的代理变量,估计专利生存函数发现:中美日三国在各技术子领域的专利价值与其在该领域的技术相对优(劣)势有明显关联,而与技术领域本身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随后建立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技术领域因素,区域技术差异对专利价值生成更具显著且稳定的影响。区域技术优势能够促进专利维持并最终提升专利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我国专利数量巨大,但质量高低不齐。高质量专利对技术追踪、技术引进和资产管理极其重要,低质劣质专利则会阻碍科技创新的评估。聚焦高质量专利并进行挖掘可以获取更加深层与核心的情报,但高质量专利筛选却如"大海捞针",目前尚无可行的识别筛选方法。探索适合中国专利的高质量专利评价模型及筛选方法迫在眉睫。[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法对当前专利质量及评价进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延伸并界定高质量专利的内涵,对专利质量评价维度及指标进行创新拓展,构建分级、分层的多维视角专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创新指标体系建立高质量专利识别方法流程模型,最后以上海市高质量专利分布现状为例验证了方法模型的实用性及可行性,并为创新主体提出相应建议。[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高质量专利指标模型及识别方法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利用该指标模型和识别方法可对某地区或某领域的大批量专利进行筛选识别,为实现专利技术情报的科学高效利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球范围的技术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是专利、论文等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技术发展趋向于局部改进和渐进创新,少见原创性的技术创新,这实质上是技术领域的内卷化。面对技术内卷的涌现蔓延,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提是对其进行科学测度。为科学测度技术内卷,避免专利数量的过快增长干扰研究,从专利类别分析入手开展研究;将发明专利划分为基本专利和同族专利,同族专利是围绕基本专利衍生形成的,反映领域技术的细微改进和渐进创新;选择同族专利为突破口,研究构建测度内卷的技术内卷指数。然后,以化学电池技术为研究样本,针对长周期的技术发展过程,运用研究构建的技术内卷指数,定量测度和划分技术内卷的演进阶段,分析得出技术内卷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8.
后发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推动技术追赶进程,论文从专利计量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技术追赶的机制。通过对中国和日本代表性白色家电企业专利数量及质量的分析发现:日本家电企业的专利数量近年基本维持稳定,中国家电企业的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并超越了日本家电企业;整体上中国家电企业重点布局成熟技术,日本家电企业则更加注重产业前沿性技术的研发。对于专利质量的一系列评价指标表明,中国家电企业日趋注重研发水平的提升,专利质量快速上升,与国外领先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