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第7届新闻函授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中,增加了一项新内容——学员评改习作。1995年3月15日和6月15日,我们在《函授通讯》先后登出了4篇学员的习作《谭长俊写的消息《搬出沙发请回木凳,某高炮团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边立波写的通讯《腊八粥》、秦泳写的言论《也不妨“倒过来想一想”》、曹少龙写的调查报告《战士探家心态录》。我们把这4种新闻体裁称为最常用的“四种武器”》,要求学员们评政。教务处在按语中提出:学员们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上就稿改稿,也可以重新结构另起炉灶;如果感到素材不够,可以虚拟情节。但必须划清界限:新闻…  相似文献   

2.
我是第三次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说起来惭愧,论发表的稿件,我加起来才10来篇。虽说收获不大,毕竟自己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由一个“火头军”到通讯报道员的转变,是我参加军报新闻函授学习两年来的最大收获。为了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今年我参加了第16期函授学习。记得第一次参加第11期军报新闻函授学习的情景。当时我在连队当通信员,机关的郑干事见我写的演讲稿有点文字功底,就鼓励我参加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那时,我对函授学习也热了一段时间。收到教材后,我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函授学习上,后来有一篇“豆腐块”在当时的《新闻与成才》(…  相似文献   

3.
第8届新闻函授开学不久,学员吴定新随部队执行演习任务,往返3个月。第二季度他才开始读书写作。就像行军掉了队的战士,他抖擞精神加快步伐赶队。他是战士报道员。几个月下来,他憋足劲儿,一气写了70多篇新闻。除了一篇152个字的短新闻在《人民前线》见了报以外,其余的大量习作,大都“泥牛入海”无消息。习作变成了铅字,按说应当高兴。可是,吴定新兴奋不起来。他不满足,不气馁,不服输。8月初,他整理了19篇消息、8篇通讯、2篇言论,寄给教务处。目的并不是企图通过函授中心传递稿件“曲线见报”。正像他在来信中说的那样,“我的愿…  相似文献   

4.
我是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名干部,也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第12期学员。过去,我总期盼自己采写的稿件能变成铅字,一连向报刊杂志投稿20多篇稿件却无一命中。正当我对此心灰意冷之时,师报道干事裴永军同志推荐我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组织的新闻函授学员学习。当我收到新闻函授中心老师寄来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新闻写作初学问答》及《吹毛求疵录》等函授学习教材和学员实习采访证时,心里乐滋滋的。我按照新闻函授中心教务处下发的有关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展开函授学习。在业余时间,我按照所学的新闻理论和函授中心教务处老师的点拨,不断…  相似文献   

5.
函授中心全体老师:你们好。我是去年底刚从新疆奎屯市驻军退伍的一名战士。在服役期间,有幸参加了团政治处统一组织的《解放军报》第十一届新闻函授学习。通过认真阅读教材和你们的精心指导,我从一个对新闻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渐渐成为在军内外报刊见稿40余篇的基层报道骨干。退伍回家后,已养成良好写作习惯的我,常常夜深人静之时仍挑灯奋笔整理白天的见闻和灵感。因几篇有深度的稿子发表,我被家乡的一家报社聘为特约通讯员。近日,当收到为我转寄的第12期《军事记者》和第9期《函授学员通讯》时,一股暖流充满了整个心房,真…  相似文献   

6.
痴心不变     
我是一名参加军报第7期、第9期和第12期新闻函授的学员。入伍7年来,虽然工作岗位调换了多次,但我对函授中心的喜爱之情和对中心老师的感激之情却痴心不变、与日俱增。1996年3月,刚刚穿上军装的我,便在团报道组组长的极力怂恿和大力推荐下,报名参加了中心的函授学习。随着一期期函授通讯和《新闻与成才》(现为《军事记者》)的如期而至,我对新闻写作的基础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中心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我试着写了一些稿件,没想当年就在《新闻与成才》杂志和函授通讯中各见稿一篇。我也成了官兵心目中的“兵秀才”、“笔杆子…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函授老师:您好!我是第十二期新闻函授学员。自去年参加了贵中心函授学习后,我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特别是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老师们看了我的作业后,中心都及时回信给予指点和指正,这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外。这一年来,在老师们的教诲下,通过自己对新闻理论的学习,对每期的函授通讯都认真阅读和分析,从不会写到会写,从会写到掌握。去年一年,我在各报刊上稿共32篇(幅),从而从连队调到了政治部新闻报道组,成了一名光荣的报道员。为了帮助更多热爱新闻写作的官兵,使他们也像我一样,学有所成,为我旅新闻工作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函授中心的老师们: 你们好! 我参加军报第13期新闻函授学习快一年了。第一次给老师们写信,所以我常为此而汗颜。不过,老师,我决不是一个懒惰的学生,我一直在努力,教材也学完了,习作也写了,只是寄给你们而已。 记得当初刚刚参加函授学习时,我是多么地高兴。因为我们部队正协助海关执勤。官兵们在这场被领导称为“没有硝烟的政治斗争”中,天天与走私分子面对面接触,  相似文献   

9.
收获与谢忱     
温建波 《军事记者》2001,(11):42-42
我是二炮士官学校的学员,也是一名业余报道员,今年4月份参加了贵中心举办的函授学习,自从收到教材后,我每天都要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不到半年时间,我的新闻写作水平已有了进步,在采写的30多篇稿件中已有4篇在驻地报上发表,虽然上稿率并不高,写作水平与别人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却从中看到了一点希望。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我已经当了4年兵了,可是直到今年才与新闻“结缘”,以前虽也有过写作的冲动,但始终没有勇气。即使有时真想写,拿起笔时脑海中却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脑海中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0.
迟来的喜悦     
6月16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双喜临门的日子,这一天我不仅收到了函授中心给我补寄来的第五期《军事记者》杂志及第三期的月刊,而且还有一篇自己采写的稿件被发表。在高兴之余,我得感谢函授中心的老师们对我这样一名普通函授学员的帮助和关心。年初,自小挚爱新闻写作的我报名参加了军报的第十四期新闻函授。之后,我顺利地收到函授中心寄来的教材及函授学员证。三月底,我调到离机关较远的一个连队,在调离之前,我将新单位的通讯地址打电话通知了函授中心。进入四月中旬,我就天天盼着《军事记者》杂志和函授月刊的到来,但直等到月底也没收到。我只好…  相似文献   

11.
季节交替,又是一年秋风起。低头凝望摆在眼前的那一摞《新闻与成才》杂志,一叠《函授通讯》小报,几本函授教材,还有那封封贴着标签的特殊信度,我鼻子一酸,不禁落泪而下……半年多来,每每闻讯函授学员的稿件被采用或获奖,心头就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与羡慕。一块参加学习的学员们写了一天又一天,收获了一篇又一篇。而我,至今竟连函授中心的“机关报”《函授通讯》只字未留,不免心神不宁起来,“穷困潦倒”的我万分惭愧。真是“希望愈大,失落愈多”哟!有忧亦有喜。在老师精心的帮助下,我先后在《前卫报)}、《前卫影苑》等报…  相似文献   

12.
袁雪峰同学:   函授中心尚未正式开学,就收到你采写的两篇报道新兵连的稿件,这是函授中心收到的第一份来稿,因此,也就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来稿了。   按说,作为函授学员,应当按照函授中心的教学进度和作业要求,有计划采写一些重点稿件,可从你的来稿中我们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带着自己稿件采写中的问题再去学习教科书,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试试看吧。   下面对你的两篇稿子进行点评。 第一篇稿子,消息: 《武警阿坝州支队关爱新兵实打实》   本报讯 袁雪峰报道:“爸爸、妈妈,我在部队挺好的,干部、班长对我…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1月,我报名参加了1991年的军报新闻函授。每次教材一到手后,我都细细地读上好几遍,边读、边看、边写、边想、边领悟。“成才之路”、“成才足迹”、“通讯员园地”等栏目,时时用名人的话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渐渐地,我通过学习,弄清了什么是新闻的5个要素,怎样选好新闻的角度,怎样写好新闻题材,怎样写好通讯、消息。慢慢地,我开始尝试写一些新闻。由于有一定的基础和新闻知识,所以,我自己写的第一篇新闻稿件“一弹四中”,在《人民军队》头版头条刊用。当我拿起第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新闻稿件时,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  相似文献   

14.
一稿两写或多写并不是新问题。这几年,我们在《函授通讯》上曾多次采用一稿多写的方法,组织学员评论并改写习作,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比如,第3届新闻函授期间,一个学员写了一篇短新闻,标题是《野火无情人有情》,原文如下:本报讯1月14日上午,驻周村某部四连二班的同志在训练中,发现黑山山腰有一团山火正以猛烈的火势向山顶延伸,全班同志在排长王林同志带领下奋力抢救,迅速十「灭了山火,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上午10点多钟,忽然有人呼喊:“失火了!快救火哪!”急促的喊声,惊动了此时在山下训练的二班全体战士。“停!救火主…  相似文献   

15.
我是第五届函授27028号学员。当我又一次工工整整填写参加第六届函授报名表时,我心中充满了亲切、激动和惭愧的感觉。我有幸再次参加第六届函授学习,将是我的又一次奋发成才的机会。去年由于我在一个偏僻的哨所里,八个月里我没有及时收到教材。可在数月之后战友们托人捎来教材后,我便如饥似渴地学习起来,一本本泛着油墨芳香的《新闻与成才》伴我度过了哨所艰苦、寂寞的生活,每当我翻开它便忘记了心灵的孤独,忘记了对亲友的思念2苦。但遗憾的是自己没有完成好老师留的作业,写作知识欠缺,再加上当地邮政不便,我很少寄习作给老师。但…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半年来的函授学习,我的习作《朗朗月夜》终于在《函授月刊》第四期上得以发表。高兴之余,感慨颇多。 能够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我真是太高兴了。但更加让我感动的是,还意外地收到了函授教员的一封亲笔书信。函授教员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函授学员回信,  相似文献   

17.
我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十四期的一名函授学员。今天写信主要是向老师们汇报一下我参加新闻函授的体会和取得的进步。 6月份,结合自己工作的体会撰写了一篇《多给后进战士一些起跳的支点》一文被军区《人民军队》报刊用;《某  相似文献   

18.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19.
石方 《军事记者》2001,(4):45-45
尊敬的函授中心的老师:   我是青岛驻地北海舰队防救船大队的一名普通士兵,自幼受鲁迅先生的精神熏陶,梦想自己有一份记者职业,为此,我在读到《解放军报》上的一则启示 (启事 )后,立即报名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我希望今后各位编辑老师能多多传授给我这方面的知识,我会虚心学习的。 (附文学作品一篇:《涉世情长》,请指正 )   本届函授学员胡远清 胡远清同学:   收到你的来信和来稿,很高兴。你在积极报名参加函授中心之后,这么快就给函授中心写来了信和稿件,说明你对写作这一行还是很热爱的。常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20.
吴定新写这一组习作的动因是什么?他对自己的习作是怎样看的?我们的读后感又是什么?吴定新专门为这一组习作附了一封信。我们还是先读读这封信。教务处:我先从写作方法上与老师们一起探讨这篇《选票能否定乾坤入这篇稿子报道的事实,是我亲历亲闻的,有具体的新闻要素,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文中没能进一步明确。此类稿子在《纸上谈兵初中《新闻怎样出新卜节已有较详细的点评在我还存在疑问:-\我的这篇《选票能否定乾坤》算不算是消息报道,能否冠以“本报讯”?在写作程序上好像与以前采写的稿件不一样,自己都搞不清耍的是什么花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