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如果学生对某个老师产生反感,他就会厌学这个老师所教的这门功课,对该学科失去信心,严重的可能会放弃该学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总体成绩,甚至造成终身遗憾,如果学生热爱这位老师,他们就会克服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学习成绩自然会进步,而语文教学在这方面表现更为突出,部分学生感到学语文困难,对自己学好语文的能力缺乏信心,有恐惧感。至此,我想呼唤同仁们一定要想法让学生"爱上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你"呢?笔者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如果从以下几个方面下点功夫,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学《萧山杨梅》一课,笔者讲到作者帮助金老师整理图书这一段时,一个平时语感较好的学生提出了心中的疑惑:生:老师,"校园十分宁静,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是病句吧?师:病在哪儿呢?生:这句话前半句说"校园十分宁静"",宁静"是指安静;后半句却说"只有窗外的蝉鸣陪伴着我们默默地忙着",又说有蝉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经济中有这么一句话:商品,赢得市场就是好商品。如果把这句话套用在教学中,就可以是课堂,赢得学生就是好课堂!那么我们如何赢得学生呢?新一轮高中新课程改革就"教学过程"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  相似文献   

4.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认为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的这句话表明,兴趣才是真正引领学生进入知识殿堂的老师。然而在现在的课堂当中,我们却发现,学生对思品课并没有多大的兴趣。究其根源,还是源于教师教学手法单一,使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消极情绪。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在教学中应该如何实施?于永正老师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给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一、课堂的主旋律:引导学生个性化地与文本对话 学生由于知识、智力、生活经验等的阶段性不足,缺乏高效自主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广度。因此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和引导。  相似文献   

6.
王勤 《教师》2010,(24)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两句话精辟地总结了人们的学习经验,表明了兴趣是获得学习成绩的内动力.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样,离不开学习兴趣的培养.那么,学生作文的兴趣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正>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前言中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开始但没有结束的故事构成的世界里。"我理解,卡尔维诺在用这句话表达一部经典作品诞生后极强的可塑性,如果把这句话放在阅读教学中,即意味着经典文学文本的阅读审美有无限的可能性。就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而言,学生要实现经典文学文本的可能性审美,必须依靠语文教  相似文献   

8.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新增的一个教学内容,对许多老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老师们常在课后抱怨:这个方法我已经教过了,为什么学生在解题时就是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呢?笔者认为,体验是生长策略意识的"根",抓住了体验就抓住了策略教学的"魂"。现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一些想法与做法。  相似文献   

9.
张凤琴 《辅导员》2013,(16):92-92
<正>从本质上说,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阅读群体,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特殊性。在课堂中,学生当然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学生不能绝对自由地进入阅读文本,学生的阅读和对文本的理解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但这种帮助并不是老师简单地对文本进行解读、诠释,然后再灌输到学生那里的过程,而是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的过程。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事实上,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正因如此,我们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追求个性化的误区。一方面,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极具个性化;另一方面,语文教学过程中出于对  相似文献   

10.
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当我们从课程标准中理解这句话时,显然"对话"成为关键词。然而,对话给我们传递的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理念要想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还需要做转化的工作。在职高语文阅读教学中,笔者选择的转化策略是共性指导与个性延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共生关系,并对之进行了研究。一、阅读与写作教学中,共性指导与个性延展的辩证共存阅读与写作本身就具有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共生关系,但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阅读和理解比较难的就是写景类课文。其中,走进文本,进行情感体验难度尤甚。作为教师,面对写景类的课文我们要思考: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教。这首先就涉及到写景类课文的一般教学价值取向问题。笔者认为一般的写景类课文,突出的教学价值有三:意境、语言、情感。那怎样紧扣这三者进行教学呢?一、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黑格尔曾经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能促进学生对课  相似文献   

12.
知识有三种表现方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我们在此借这一理论来评析周老师的课例。在学生对文本有了诸多感受、感知、感悟之后,老师将学生引向了"记叙文中的议论"这一学习内容。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看,  相似文献   

13.
正"老师汗流浃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索然无味,语文哪来地位?"笔者这首打油诗尽管有些偏激,但从某种程度上勾勒出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现实。笔者认为,大部分教材,只要我们找到了教学的有效抓手,那么老师将会教得更为轻松,学生学得会更加有味,课堂教学会变得更加高效。"抓手"的原义是指人手可以把持(抓握)的部位,只要把手"抓"在上面,人便有了依托,有了凭借,如果没有"抓手",某些活动和工作就无法开展。语文教学也有抓手,一篇课文,找到了抓手,教学便有了灵魂,课堂便有了主题;没有找到抓手,教学就缺少中心,课堂就一盘散沙。因此,抓手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习推进的主线,是高效教学的前提和保证。那么,如何去寻找教学的有效抓手呢?  相似文献   

14.
现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不要说学生不会读书,连语文教师都不会读书了。因为更多的语文教师靠一本教参说话,他不会接触文本,面对文本,如果没有一些参考的东西,是寸步难行的。黄玉峰老师的语文教学最大的特色,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这一点非常重要,而这也恰恰是我们语文教学现在已经丧失的东西。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须  相似文献   

15.
"分数与除法"的教学内容,是在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个?"这样问题学生容易理解。然而当把单位"1"变成"3个月饼"时,再问同样的问题,学生就难以理解了。这方面的问题,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共同问题。不少老师觉得自己讲解清楚了,可是孩子并没有理解。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具体进行教学设计,培合个人教学体会,探讨行之有效课堂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是门艺术,教学有遗憾,笔者赞成"教学是种遗憾美"的说法。做"遗憾"的有心人,积累并实践"化丑为美"的教学方案,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后续教学能力。1."偏爱"催生"全员美"。我还记得1985年7月化学中考成绩为均分73分,在全县38所中学中以0.01分之差屈居第二非常遗憾。我苦苦思考"0.01分之差"到底差在哪里,在办公室认真翻看学生的成绩,发现学生A发挥超常,而学生B则发挥平常。此时进来一名学生,正是B,我说:你化学可以考得更好。他不假思索答道:"老师,你如果像喜欢A那样喜欢我,我也会超常发挥!"学生B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为何不把爱洒向全体学生?从此,我的化学教  相似文献   

17.
吴明恩 《教师》2014,(19):105-105
正经常听到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说:"如果每天只上体育课就好了!"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时,我相信许多老师都会哑然失笑。这说明了孩子们特别喜欢体育。可是,到了高年级以后,许多孩子对体育渐渐失去了兴致,他们为了不去上体育课,情愿待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为何孩子们对体育的热情日渐衰退呢?我们怎样才能维持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考虑和研究的问题。笔者在  相似文献   

18.
<正>吴非老师曾说过"一所学校最怕有一群愚蠢的老师在兢兢业业",这句话用在语文学科尤其适合。没有谁喜欢繁复,生活如此,教学如此,与生活关系密切的语文学科尤其如此。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设计得简练,教得智慧!语文教学也要推崇"极简主义"。那如何智慧地设计语文教学呢?在文本挖掘和取舍的基础上,确立适切的语文"教点"是为关键。一篇文本摆在我们面前,在教它之前,我们肯定要作出一系列的思维反应:文本的核心价值在哪里?灵魂是什么?我们讲"型于骨架",同样,课要有  相似文献   

19.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说",如果学了不能说就等于白学。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我们学习它就是为了和不同国界、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形形色色的人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说"。如果学了不能说,那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能力,而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口语能  相似文献   

20.
<正>"十年后我还记得的老师永远不会是那些平平淡淡的老师,只会是那些开了玩笑绞尽脑汁提高我们成绩的老师。"这是一位高三毕业学生写给我的信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让我深受触动。原来是否"开了玩笑"在学生心目中是如此的重要。学生的这句话不禁让我反思,我们埋头追赶高效课堂的路上,是否忘了"仰望星空",从"心"开始?我们是否忙于研究教学之"术",却忽略了探究教学之"道"?只有在教学中注意"道术结合""以道御术",采用符合学生心理需求规律的教学之"术"和"道",才能让政治课堂焕发持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