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一场大规模的平民教育运动,晏阳初及平教会从事的定县实验是一项昂贵的事业。而平教会作为民间组织,本身并无财源。定县实验的展开,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海外捐助。本文考察了平教会的海外捐助活动,揭示了其与定县实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平教会)在定县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平民教育实验,其中生计教育工作占有重要地位。平教会在定县进行的生计教育主要体现在改良动植物品种,建立合作组织等方面。加之平教会有力地宣传推广,一系列生计教育措施的推行,不仅改进了农产质量,活跃了农村经济,而且使定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使农民的经济状况得到一定程度改观,为平民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是知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先生领导的学术团体,他们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抱着救国强民的宏愿于1929年选取河北定县作为平民教育实验区,开展了平民教育运动的实验。参加定县平民教育实验的有一大批国内第一流的专家、学者,他们和晏先生一道,抛弃城市的舒适生活和高位厚禄,来到定县,从1929到1937年整整七年,从事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的实验,创造了不少极可宝贵的经验。在这里把其中一些知名的代表人物简要列出,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担任平教会平民文学部主任的陈筑山,在日本、美国留学十一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任第一届国会参议员,是反对袁世凯乱政篡国的先锋战士,时任北京法政专科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4.
"平教会"为研究乡村改造的实际有效方案,1926—1937年,选择了河北定县作为实验区,形成了闻名世界的定县模式,并把这一实验成果向全中国、全世界的落后地区推广。定县实验成果对中国及世界各国农民生活的改造被几十年历史事实所证明。它所倡导的知识分子下乡、调查研究精神;"四大教育"、"三大教育方式"系统方法;科学规划、典型示范、稳步推进的科学步骤对农村建设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对这些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历史借鉴。因而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更加凋蔽。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这种局面导因于中国教育体制不良、教育的非大众化与非科学化。他们纷纷组织团体,在全国各地开展“平民教育”,企图以此达到农村复兴的目的,这就是名噪一时的乡村教育和乡村建设运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35年,有关团体至少有一千多个,其中在实际方面,以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规模最大,影响最著。平教会于1923年成立,1926创办定县实验区,想先从实验区求出一套办法,然后推行全国,该实验一直进行到1936年。平教会领袖晏阳初等认为,“愚穷弱私”是中国农村的四大病症,必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著名戏剧家熊佛西在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平教会)定县乡村建设运动实验区进行历时5年、影响深远的农民戏剧研究与实验。文章从特定时空个人内在的精神立场、心态气质、戏剧教育观、功利观和创作观等方面对作为实验主体的熊佛西进行了多维分析,以揭示其在"五四"启蒙思想光照下的个体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盛极一时,抗战胜利后,作为乡村建设三大主力之一的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在四川省创立了以璧山县为中心的华西实验区,一直到1950年结束。华西实验区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农村经济的恢复、扫盲教育、农民卫生等方面。华西试验区作为平教会在中国大陆乡村建设实验的最后尝试,对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的传播及平教会在海外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是一场旨在对时下农村进行全面改造和建设的社会运动。其兴起的背景,源于当时内忧外患的环境所造成的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和困难,以及当时的乡村在社会结构中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性。在各种乡村建设活动中,较为典型的是晏阳初于河北定县组织的乡村建设实验。其大致情况是:前期以平教会为主体,在定县研究区开展以"四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先行研究实验活动;至会院合作后,"四大教育"活动推行至全县,并逐步演变为以"六大建设"和县政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规模建设、改造活动。对这些建设路径、内容、方法进行考察和研究分析,对于当下如何对待和处理"三农"问题,推动城镇化以拉动我国经济的新一轮增长,都不乏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晏阳初及其平教会在中国大陆的平民教育运动,在中国20多年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对政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平教运动提倡、推行的识字教育得到了政府的认可,并使政府下决心去完成扫盲工作;定县县政改革引起了全国的重视,所产生的许多实际改革方案为中央及各省所采用;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推行的新县制改革更是在多方面受到了晏阳初定县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抗战时期平教会在湖南开展了创办衡山实验县、乡村师范学校、农民抗战教育和训练地方行政干部等一系列乡村建设活动,乡村建设运动在促进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政治的改良的同时,也使平教会操持的超然于政治之外的独立理念与抗战中逐渐被纳入国民党政治运作轨道中的实践产生了某种紧张,这使平教会的乡村建设陷入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