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心算,也就是珠算式心算,俗称在脑子里打算盘,它是在具体操作算盘、形成动作思维的基础上,将算珠转化成珠象,在头脑中形成以珠象运动进行计算的一种技能,是珠算的高级形式。由于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育特点,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区也开始进行这方面的实验与教学。  相似文献   

2.
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它是把打算盘的过程充分“内化”,从而摆脱了实物的算盘以及打算盘的外部动作,凭借内化了的“算盘”,快速高效地进行计算的一种独特的计算技能。几年来的实验,我们体会到,算盘是开发儿童智慧的“魔方”。儿童学习“珠心算”,有明显的启智...  相似文献   

3.
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它是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反复的数珠互译训练,儿童脑中逐渐形成了脑像图,珠心算就是凭借脑像图来完成运算。珠心算是珠算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珠算发展的升华。我校开展珠心算教学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珠心算教学对启迪儿童智能、进行素质教育、发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各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学习珠心算,有助于儿童注意力的培养 在组织儿童学习珠算过程中,我们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儿童们对学习珠心算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把算盘当作一种“智力玩具”,喜欢它,触摸它,拨动它。教学中,既要激发其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又要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一、引入珠心算速算教学法珠心算教学是珠算与心算的结合,心算是利用数与数的组成和分解、各种运算规则而进行的简便的心算方法.初学者可以利用心算算出若干个数据再借助算盘来算出心算能力达不到的总的计算结果,这样可以减少拨珠的次数,从而提高珠算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5.
珠心算是传统的珠算和心算相结合的产物,它以珠算为基础、通过实际拨珠训练、到模拟拨珠训练、再到映像拨珠,最终在大脑中进行类似在算盘上快速拨珠的心算。它是一种没有算盘实物,但已在脑中形成算盘印象并会运用的计算能力。运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非常快速、精确地进行心算。  相似文献   

6.
<正>珠心算,亦称珠算式心算,是在人头脑里的"算盘"上进行高速运算的一种计算方式。随着珠心算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其特殊的神奇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把算珠图像印在人脑中呢?现从几个侧面来加以说明。一、让学生爱上算盘练好珠心算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程,首先,在起始阶段就要让学生对算盘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珠算式心算”是指借助内化了的“心理算盘”,在头脑中快速高效地进行复杂的数量计算的一种独特的计算技能。计算能力是个体数学能力的基础与核心成分。[1]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浙江省慈溪市以鸣鹤镇中心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学校通过“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珠心算是由传统的珠算法、算理衍化发展起来的,其独具开发智力与快速计算功能于一体,是培养儿童智力较理想的启智教学课程。一、珠心算对幼儿的影响l、促进儿童智力早期开发的作用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集中注意力时间短,无意识注意古优势,对喜闻乐见的事物感兴趣。珠心算的计算工具是算盘,对于学习珠心算的儿童来说,算盘既是运算工具,同时又是能够显示数概念的玩具。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根据心理学理论,左脑主要从事逻辑思维,是“理性脑”;右脑主要从事形象思维,是“创造脑”。儿童在13岁以前是开发右脑的黄金时期。珠心算教学实践表明:珠心算是科学开发儿童右脑功能的较佳方式。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让儿童的眼、口、手、脑交替应用,使他们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相似文献   

9.
珠心算是依靠学生脑中算珠的图像,仿照珠算的方法,在算盘具体操作,形成动作思维的基础上,将算珠转化成珠像,在脑中想象的算盘上"不动手"拨珠计算.通过珠心算学习,学生具备了超凡的计算能力,涌现出许多"神算子".我校开展珠心算已近五年,实践证明,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发展特点,有助于并发学生的右脑,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发展智力,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在各方面均衡、健康、愉快地成长.具体来讲,开展珠心算教学,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有这样几方面……  相似文献   

10.
珠心算教学在我国历经十几年的发展,学习者已逾百万之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珠心算的发展历程表明,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它仍以其独特的启智、教育功能赢得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宣布,正式批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喜讯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也让一直传承珠心算经典文化的"乐知舟教育"备受鼓舞,更加坚信一定要把珠心算事业发展得更宽广、更专业,让更多的孩子都能受益于"乐知心算"课程!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早在2008年,经国务院审核批准,珠算被列入第二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珠算协会会长丁先觉说,目前已可以将珠算技巧运用到儿童的珠心算教学上。科学研究证明,珠算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和注意  相似文献   

12.
珠心算的出现,使古老的中国珠算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升华为被世人称作“开发人类大脑潜能的启智科学”。殊心算在我们经济生活中日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珠心算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会对珠心算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一年珠心算的教学 ,我深深体会到 ,让学生学习珠心算 ,实际上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德育教学的过程 ,也是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儿童智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珠心算教学适合儿童心理特点 ,促使开发智力潜能竖起一扇窗 ,横倒一张床 ;下面睡 5个 ,上面躺一双。这一则谜语说明了算盘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易操作性。儿童的特点就是好奇、好胜、好动、好玩 ,他们对一般性事物的认识 ,都是从直观开始。算盘对他们来说既是学具 ,又是玩具。因此 ,对孩子进行珠心算教学 ,既可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 ,又可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算盘中…  相似文献   

14.
盲校学生学习珠心算不仅可以提高盲生的计算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本文笔者就盲校数学教师如何在课堂中展开珠心算教学进行阐述。珠心算的教学应该以珠算为基础,采用教材—珠算—心算同步的教学程序,注重珠心算各种基本功的训练,注重语言与思维的结合,灵活运用各种训练方法,提高盲生学习珠心算的兴趣,从而促进盲生心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抓好“珠算式心算”的基本功训练,是搞好“珠算式心算”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 1.算盘的选择 目前我国应用的算盘有7珠大算盘,有改良的7珠中型算盘,还有“上2下5”、“上1下4”菱形长条小算盘。考虑到“珠算式心算”训练突出快速和算盘映像在脑中简明清晰的需要,我们认为“珠心算”训练应选用“上1下4”菱形小算盘最合适。“上1下4”菱形小算盘有13档、17档、21档、25档和27档多种。一般选用13档和17档为宜。 2.握笔姿势及数码书写 在进行拨珠指法训练的同时,数码书写训练也很重要。所谓“速算”  相似文献   

16.
珠心算,其实是一种心算法,是在大脑中以算珠表象为载体,运用珠算法则进而心算的方法,可以说是"在脑中打算盘"。成功形成脑印象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稚龄儿童的计算速度可以超越计算器等现代工具。所以这种具有中华传统又具备现代科学理论的学科——珠心算,是非常值得研究的教学课程。  相似文献   

17.
珠心算结合教学是我校的一大教学特色。十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珠心算结合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例]一、基本训练(一)指法练习:全盘拨入3(4、5),再拨入3(2、1),拨去6。(二)对口令说凑数。(三)看卡片口算、心算。(略)(四)听心算(学生出示数字卡或算珠图)。(略)二、情境导入在我县的南边有一个大牧场,叫南山牧场,那里有马、有牛、有羊。今天天气特别好,嫩绿的草地上来了几只小羊,它们吃草可欢啦!(投影出示4只小羊),你们能数出草地上有几只小羊吗?(…  相似文献   

18.
充分发挥珠算的作用彭阳县白阳镇一小杨秉毅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用算盘帮助学生认数、计算。算盘作为一种学具使数、数位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在学生的面前变得更为具体形象了。教师在教学中,将珠算、笔算、心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学...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珠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创造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珠算式心算”(简称珠心算),是在珠算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通过实际拨珠训练到模拟拨珠训练,从而过渡到映象拨珠——即“在脑中打算盘”的一种计算活动。这项活动目前正在日本、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蓬勃开展。在我国的20多个省市及港台地区,有40多万学生参加学习与训练。有资料表明:5至8岁是学习珠心算的最佳年龄时期,也有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20.
一、珠心算学习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作用 自闭症儿童在言语沟通与理解指令方面普遍较困难,同时存在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等特点。珠心算教学指令清晰、规范,通过算盘操作提供视觉提示,符合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特点。此外,珠心算的拨珠口诀也富有规律,每个口诀都配有相对应的动作,用动作辅助自闭症儿童理解口诀,反复操练后大部分自闭症儿童就可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