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教育观”.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定位,内容、目标选择、实现途径以及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都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人本教育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本质要求,是学生成才发展的内在要求。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脱离“人本教育观”的种种表现.要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本教育观”的观念体系应树立全面发展观,和谐教育观,主体性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学生主体论与现代教育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应是现代教育的标志取向。教育要“适合学生”,首先必须明确学生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避性和特点。现代人科学给予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以权利主体,独立主体,能动主体,发展主体属性的解释。因此,“适合学生的教育”,必须是以人本教育观,个性教育观,主体教育观,创造教育观为主导思想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育要关注人的发展,避免知识教育产生负面效果,这是理解人本教育观的主要思路.但是,研究知识教育是否必然会影响人的发展,这就必须深刻阐述人与知识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显示着人在知识获取中的主动性、创造性,体现人的主体性,这应是人本教育观的核心.波兰尼的个人知识理论,为理解人与知识的关系、理解人本教育观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本教育观的剖析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教育观是建立在对人本全新认识的逻辑起点上.人本教育观准确地把握“人“的意蕴,将“人是什么,人应该是什么“、“人本是什么“作为教育的逻辑起点和首要前提;人本教育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统一.人本教育观在教育观念和方法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认真解读人本教育观有着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作者提出“教育本质”问题本身的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方式。作者认为,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局限,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存在上,当代教育哲学的任务就是对“教育本质”的追问;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对真正的共同体的哲学探讨是马克思哲学关于社会发展的内在的人性依据。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提供的理论价值:1.人性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2.社会公平正义就是以科学的人性为内在旨归的对社会建设的伦理规约;3.人以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与主体性的真正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核心凸显了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本情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的时代性结合。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体育教育的改革,规定了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反映了教育现代化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客观规律的选择。这两条主线便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人文)主义”“以人为本”是“人类生存战略的变迁”。因此,重视体育教育人文性的研究具有时代的意义,建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观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离不开主体意识培养和向人本性服务理念的转变.重新理解教育管理的主体性,既要肯定高校的主体性又不能忽视被管理者的主体性地位,特别是追求思想主体之独立.体现高校管理的人本性在于主体意识中的自律观念的培养,并最终形成成熟的道德实践主体.因此,教育管理是一项艺术,最终体现的是对“人”的本质的理解.在此意义上,管理的科学性也内在地蕴含了“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人本观: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新视野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过程中确立主体性人本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体性人本观下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要坚持“就业导向”和“能力导向”的改革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能力,一要转变教育观念,实现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的转变,二要加强就业活动管理,促进学生主体自育,三要加强实践管理,促进教育效果延伸,四要构建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五要加强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帮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