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武英殿聚珍版”是版本学、目录学中最常见的名词,它的来源与鉴定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也是在版本鉴定中最容易混淆的问题,本就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历史,刊刻情况、版刻特点展开论述,并联系实践工作,从版本鉴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主张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清代武英殿聚珍版印书是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刷工程,福建、江苏、浙江、江西、广东5省又先后翻刻,品种不同,版式相近,统属《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目前这些丛书大多以零种流传,给版本鉴定带来极大困难。笔者为这些丛书零种提供了一些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武英殿聚珍版”是版本学、目录学中最常见的名词,它的来源与鉴定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也是在版本鉴定中最容易混淆的问题。本文就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历史、刊刻情况、版刻特点展开论述,并联系实践工作,从版本鉴定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些主张和见解  相似文献   

4.
福建本"外聚珍"的版本比较复杂,乾隆至光绪间有五次主要的印本。这五次印本所收之书多有不同,以往对此并未作详细梳理。本文借助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福建本"外聚珍"的同治和光绪两部印本,大致还原出这五次主要印本各自所收书的详细目录,希望能对学界使用福建本"外聚珍"、判断福建本"外聚珍"各书版本年代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七月二十三日,获温州(古称永嘉)一不相识老同志来信,信中询谓:"阅周汝昌先生近著《红楼梦的真故事》,他认为程刊本是‘乾隆、和坤共同策划、程高等文士炮制、最后由宫内武英殿的四库全书修书处的专设木活木字排印的——亦即官方特许,专卖的新书!’据先生关于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的论述和提供的丛书之一《农书》卷三的影印页,对照程刊本,不仅行格不一,木活字的大小、字体也迥异。不知先生以为然否?"写这封询函的人,名金品芳,信中自介"以前我在政界工作,1990年离休后才开始从事红学版本的探讨。现虽年近古稀,但在红学界仍是一名新兵。"  相似文献   

6.
项旋 《历史档案》2018,(3):110-115
武英殿修书处是清代皇家刻书机构,专门负责内府典籍的刊印、校勘、装潢等事务。武英殿修书处的直接产物——殿本,不仅数量达数百种,而且代表了清代刻书工艺的最高水准,清人金埴评价康熙时期的殿本“在宋版之上”。①那么,武英殿修书处是何时成立的呢?对此学界存在较大的分歧,分别有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十九年、康熙二十九年、雍正七年(1729年)的不同观点。对于同一机构的成立时间出现完全迥异的数种说法,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文献记载的歧义和后世对文献的不同解读。本文拟在全面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利用最新发掘的档案,确证武英殿修书处成立于康熙十九年十一月,否定了雍正七年铸给“武英殿修书处图记”等同于武英殿修书处正式成立的通常看法,而厘清该问题,可以对武英殿修书处有更为全面、可靠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知不足斋丛书》收录二百余种古籍,其中有些书籍前、后印本存在差异,《金楼子》一书便以后印本取胜。国家图书馆藏《<金楼子>附校》为鲍廷博印行《金楼子》后,再次校改此书的稿本文献,这对了解鲍廷博校刻此书之始末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同时也厘清了学术界对《知不足斋丛书》本《金楼子》版本及校勘认识上存在的一些迷雾。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5月12-14日,以擅长举办书刊资料拍卖而闻名的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举办了2005年春季拍卖会,给收藏家们提供了包括古籍善本、奏折题本、信札手稿、碑帖拓片、舆图版画、期刊资料等的470余件拍卖品。此次拍卖的活字本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清道光十二年至十三年(1832-1833年)李瑶校辑的泥活字印本《校补金石例四种》,为现在十分难得的泥活字古籍善本。同时拍卖的40枚阳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印刷术发明的故乡,不仅发明了雕版印刷,而且还于11世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遗憾的是留存下来的活字印本实物太少了。有人曾做过专门统计:清末版本目录《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共著录历代书箱7748种,约计不同版本2万部,其中活字印本只有220部,约占总数的1.1%。解放后出版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共著录历代善本书11000多部,其中活字印本也只有150余部。仍不到2%(参见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第143页)。可喜的是,近年来,在考古工作者和图书馆  相似文献   

10.
新编古籍丛书(下简称新编丛书)是将古籍以类相从,按照今天学术分科特点重新组合,以影印方式出版的丛书.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出版发展越发迅速.除了普通读者较为熟悉的点校本等古籍整理方法,新编丛书已经成为了当今古籍整理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出版单位开始重视这项工作.据笔者粗略统计,2011年全国共计出版新编丛书近40种,涵盖古籍子目3000余种,占本年古籍整理出版的比重相当大,为文史学界提供了大量可靠的参考文献,功不可没.下面按照当下学术分科特点,将其厘为史籍史料、传记文献、书目版本、文学艺术、方志地理、哲学宗教、金石文献和综合文献8类,分别梳理介绍,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上海古籍出版社在上海图书馆等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决定影印一百余种古籍善本,分编为若干种类的丛书。其中有《古籍善本丛书》(主要是宋元明清刻本和稿本)、《明嘉靖活字本唐人集》、《明刻明代传记丛刊》、《明代地方志丛刊》(天一阁木)、《清代珍本别集丛》以及有关文字训诂音韵等单行本。这些影印的古籍,大部分流传稀少,其中有些是版本价值很高,可以起到保护国家文物的作用;有些是资料价值比较高,便于学术研究使用的;有些可供研究者与爱好者借鉴和欣赏。影印这些古籍丛刊,准备分为两种版本,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丛书综录》,上海图书馆编,中华书局一九五九年出版。此书收录了解放后国内四十一所图书馆所藏古籍丛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书名子目七万余条;去其重复,实际包括古籍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占全国古籍种数一半左右,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历代出版丛书的情况,是一部规模最大收集最广的古籍目录。全书共分三册,第一册“总目”,这是按四库分类法排列的丛书总目,分为“汇编”和“类编”两部分。“汇编”是综合性丛书,“类编”是专科性丛书,书后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丛书书名索引”。本册可解决每部丛书包括哪些古籍,哪些图  相似文献   

13.
小知识     
版刻 :图书制版的类型或印刷、复制的方法。包括木刻本、泥活字本、铜活字本、铅印本、石印本、珂罗本、静电复印本等。现代普通图书多是铅印本 ,一般不在版本项中反映。其他版刻形式如影印、油印等都要在版本项中予以反映。古籍线装书的版刻形式较为复杂 ,如以刊刻时期称“宋刊本”、“明刻本”、“清刻本”等 ;如以刻书人物称“×氏刊本”、“××家刻本”等。手抄本虽不属版刻范围 ,但在图书著录时 ,仍将它著录于版刻项目的位置。碑碣 :古代文字载体之一。凡述德、铭功、纪事、纂言之文 ,为垂于久远 ,乃刻之于石 ,以形制不多 ,方者称碑 ,…  相似文献   

14.
因写作博士论文《傅维鳞与(明书)研究》,曾翻阅过各个版本的《明书》,其中有三种版本有句读,即《丛书集成初编》本、《丛书集成新编》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据光绪五年畿辅丛书本排印,无序跋,不知为何人所点;《丛书集成新编》本按初编本排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国学基本丛书》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8年长沙再版。  相似文献   

15.
论证《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的《天盖楼四书语录》并非天盖楼刻本,探讨此书的版本情况;指出殿本《西清古鉴》应为刻本而非铜版本,论证《名录》中《西清古鉴》实为光绪年间日本铜版本;《名录》中《全唐诗》应以初印本而非后印本为佳;并探讨《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中《古文渊鉴》尚需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宁夏回族自治区出土的西夏木活字版印本实物《吉祥遍至口和本续》,不久前已通过文化部鉴定,被确认为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它把中国使用木活字印刷的历史比旧说早了100多年,比世界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品——韩国出土的《直指心体要节》早了200年。而韩国此印本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取得了“证书”,完成了金属活字术发明权的“法律手续”。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通过文化部正积极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要求对西夏木活字印本实物的世界之最身份给予确认,予以国际注册。这难道是多此一举吗?  相似文献   

17.
雷群明 《出版史料》2009,(1):103-109
“集束手榴弹”——学林出版社的丛书(下)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 “中华传统文化观止丛书”是1990年由我与一编室主任陈达凯共同策划的选题,到1995年年底出版第一批四种,费时达六年。最初设想的名字叫“学林观止系列丛书”,是源于李一氓同志提出要出版好的古籍普及本、面向中青年读者的思想,同时也想打一打“学林”的牌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图书馆学专家、目录学家施廷镛先生的遗著《中国丛书综录续编》 ,即将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它的出版弥补了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中华书局 195 9年出版 )和阳海清编《中国丛书广录》(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出版 )所收丛书的不足 ,并订正了上述两书著录中的一些错误 ,是一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和古籍的工具书。该书内容包括 :1 丛书概述 :为了解丛书梗概 ,以“丛书概述”冠诸编首 ,略论丛书源流、界义、类别及参考工具书等。2 丛书分类简目 :包括序号、书名、撰辑人和版本。3 丛书分类详目 :汇编丛书 ,包括杂纂、辑佚、…  相似文献   

19.
《今古奇闻》乃晚清一部短篇白话小说集,据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下简称《孙目》)及江苏社科院《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下简称《提要》)等书记载,存世有三种版本,一为光绪十三年(1887)上海东壁山房原刊本,二为光绪辛卯(1891)北京坊刊本,三为光绪辛卯(1891)铅印本。笔者查阅了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东壁山房原刊本,书为聚珍版,凡六册,扉页题“上元王寅冶梅氏选”,扉二有牌记“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孟夏开刻”,卷前题“东壁山房主人编次,退思轩主人校订”,前有序言,署“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夏四月上…  相似文献   

20.
吉林大学图书馆收藏的《仙屏书屋初集》,是清代道光年间翟金生泥活字印本中的一部。它对于证明毕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古籍版本鉴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泥活字,是宋代毕升,于庆历(1041—1048)年间在雕版印刷术基础上最早发明的活字。这是世界印刷史上最早的一项伟大技术变革性的发明。这一发明,北宋科学家沈括在其所著的《梦溪笔谈》中作了较为详尽的记述。其方法大致为:用胶泥制作并刻成单字,将单字入火进行烧结,使之变硬,然后将烧成的活字依韵排在字盘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