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萍 《山东教育》2003,(15):33-33
体现一个“爱”字。拥有爱心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关键。幼儿从父母的怀抱来到教师的身边,从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幼儿园这一陌生的环境,他们很自然地把与父母交往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要求转移到教师的身上,渴望老师像妈妈一样给他们以爱抚。因而,教师的“爱心”是孩子最渴望的心理需求,是母爱情结的自然延伸,理应成为教师首选的行为规范。当小朋友拉完大便时,我为他们清洗屁股;当小朋友感冒发烧时,我给他们送水喂药;当小朋友头发零乱、指甲长长时,我替他们梳头、剪指甲;当小朋友……那么,是什么力量使我心甘情愿地做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幽默     
原因一位教师好不容易写完一篇学术论文。当他准备把稿子寄出去时,突然发现少了两页,便问妻子。妻子答道:“是我刚才生炉子时撕了两页,作引火纸用的。”丈夫一听大发雷霆:“这是我写了一个月的论文!旁边这么多白纸,你为什么不用呢?”妻子委屈地说:“没有字的纸是留着给你继续写的呀,我怎么敢撕呢?”  相似文献   

3.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4.
四个妻子     
《中学教育》2006,(9):64-64
一个高僧有一次给他的弟子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一个商人娶了四个妻子,有一次,商人要出远门,为免除长途旅行的寂寞,他决定在四个妻子中选一个陪伴自己,他把这个想法一说,第一个妻子说:“你去吧,我才不去呢!”第二个说:“我是被你抢来的,本来就不愿当你的小老婆,我不去!”第三个说:“虽然我是你的妻子,但是我不愿意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相似文献   

5.
我和妻子都是教师。一天,我十分认真地对妻子说;“我有“情人”了。妻子愣了半天,好久才问:“她是谁?”我很神密地说:“就是她——《陕西教育》”。我们都会意地笑了。  相似文献   

6.
呼唤人性     
《山东教育》中学版 2000年第 9期刊登了《老师的“ BP”机》一文,文章大意是永强老师的妻子 (也是教师 )病重,为了不耽误课,关键时刻又能照顾妻子,永强老师借了传呼机。在课堂上,永强老师的 BP机响起的“嘀嘀”声曾一度引起学生的误解。当永强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最后一课》时,“嘀嘀”再次响起,他“看了看传呼机上汉显的内容,忍着眼泪,关上机子”,接着又用“洪亮的声音”讲课。后来,学生们得知永强老师的妻子的传呼内容是“我不行了,上好你的课,永强,别了 !”   最初,读过此文后,我胸中产生些许感动,多好的两位老师啊…  相似文献   

7.
生长在一个教育世家.我听得最多的是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我见得最多的是长辈们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关爱学生。而今长大后,我也成了“他们”。带着饱满的热情与美好憧憬我接手了自己的第一个班级.成为一名年轻教师。但是.当真正的工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知道仅有热情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8.
呼唤人性     
晓新 《山东教育》2001,(1):110-111
《山东教育》中学版2000年第9期刊登了《老师的“BP”机》一文,文章大意是永强老师的妻子(也是教师)病重,为了不耽误课,关键时刻又能照顾妻子,永强老师借了传呼机:在课堂上,永强老师的BP机响起的“嘀嘀”声曾一度引起学生的误解。当永强老师正在给学生上《最后一课》时,“嘀嘀”再次响起,他“看了看传呼机上汉显的内容,忍着眼泪,关上机子”,接着又用“洪亮的声音”讲课。后来,学生们得知永强老师的妻子的传呼内容是“我不行了,上好你的课,永强,别了!”  相似文献   

9.
也许因为我在当学生时也有过视作文为“畏途”经历的缘故,在做了老师以后,便更加理解也更加同情我的学生作文时“自眉担耳咬笔杆,下课急胡作文选”的无奈与为难。和我一样,他们也为“写什么”和“怎样写”两大难题所苦。怎样消除农村的小学生对于作文的畏惧心理,以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是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一、消除们见,格把素材很多农村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写一种动物,宁肯搜肠刮肚写那些少见的珍奇动物,也不习惯于描写那些身边的家禽家畜;写“我的妈妈”,总觉得自己当农民的妈妈远不如人家当教师、当医生以至当清洁工…  相似文献   

10.
曹海永 《教书育人》2007,(12):33-34
婚后,饱受买衣服之窘迫的我(腰围二尺),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增肥。然而四年过去了,我的体态依然不见“充实”,“增肥”行动无效告终。是夜,我和妻子在回眸中开始“会诊”。“首先申明,吃的方面我可没亏待你!”妻子一脸的无辜。是啊,在妻子的精心料理下,我吃得挺不错的。“一定是挑食的陋习害了我。比如炝食我从不吃,肉类我很少吃。”“不错。”妻子对我的检讨很是满意,“你的睡眠与休息也不行,还有我怀疑你的消化有问题……”妻子的补充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1.
我和学校三位教师前往参加由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宝山区第十三届教学活动月——课改专场”教学观摩活动。并有幸观摩了罗南中心小学青年骨干教师朱薇薇老师的语文课《共同的秘密》。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一群普普通通的矿工身上的感人故事。12位矿工兄弟为了帮助一位死去的矿工兄弟的妻子维持生计.他们秘密约定,每天早上坚持去这个矿工家属的馄饨摊上吃一碗馄饨,直到其中一位矿工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才公开了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12.
凄凄患难情(散文)谢志龙妻子听说我要转为公办教师了,竟杀鸡宰鹅,买酒置菜,为我庆贺。可是.当我回到家中,同妻子坐到桌前,看着这满桌的美酒菜肴,竟一口也吃不下去,刚才还欢天喜地的妻子竟然与我抱头痛哭起来。我也无心进餐,望着妻子那饱经风霜的脸,禁不住潸然...  相似文献   

13.
假酒     
老丈母生育欠计划,整整生了两吨(四千金)。四个女婿中,数我最老,又最穷。二女婿当经理,每年收入几万元;三女婿是明星,演出一场好几“吊”;四女婿跑生意,一趟广州赚几“方”。唯有我这个工薪族中的清水族,在三尺讲台上演绎人生的穷教师,两袖清风,一身酸气。大前年,老岳父70大寿来临了。人生70古来稀,70寿诞是人生的一大喜庆,拿何物孝敬泰山大人呢?我和妻子愁眉不展,无言以对。当时正值假酒泛滥,思之再三,妻子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资格的高档商品咱买不起,我看就买两瓶假酒吧!”“假酒?叫爸看出来咋办?”“妹妹们钱…  相似文献   

14.
他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他好像不适宜做教师;他真的当上了教师,而且是全区“希望杯”竞赛获得一等奖的青年教师。一1986年。四十中学高中三年级六班教室里,即将毕业的学生们畅谈着自己的理想。团支部委员赵毅说:“我立志报考师范学院,将来做一名人民教师……”话音未落,同学们就议论纷纷。有的赞同,有的响应,也有的提出不同看法。“你神经性耳聋,听不清学生说话,能当老师吗?”“你学习不错,为什么非要报考师范院校呢?”赵毅深沉地回答:“正是由于我耳聋,从小就得到老师们加倍的爱。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我,当我烦躁时他们安慰我,当我苦恼时他们体贴我,12年的学习生活是在老师们的爱河中度  相似文献   

15.
退步向前     
结婚10周年纪念日,我送妻子一件“礼物”——“看我上课”。这是10年来她第一次看我上课。课后,她还我一件礼物——“一张照片”。照片上再现着我站在孩子背后,躬身退步,逐一指导他们写字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阅读男教师     
“当你已乐观地接纳这份事业,那么就大胆地凸现自我风采,坦然地融入新团队,你的人生将更精彩!”这是写在我园门厅的一段话,每天迎接着幼儿园的8位男教师。在与他们工作和交往了几年后,很想讲述一些他们身上与女教师“格格不入”的东西,以及作为女教师怎样去适应这些“格格不入”,与这样一群个性鲜明的大男孩共处一园,彼此愉快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17.
先见之明     
汤姆和迪克是门挨门的邻居,他们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所以经常一起上下班。一天,当他们一块儿回家时突然下起雨来。汤姆赶快撑起雨伞并得意地说:“我妻子真有先见之明。今天早晨她说会下雨,要我带上雨伞。”  相似文献   

18.
《广东教育》2006,(9):10-11
“作为教师,我爱我的学生:作为校长,我爱我工作的学校和每一位教师;作为母亲,我爱我的孩子;作为妻子,我爱我的丈夫……”陈校长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从事初中语文教学近七年的乡村教师。六年多的语文教学工作实在让人感慨万千,其中最多的是痛心和无奈。当我把一篇好文章推荐给我的学生时,他们的反应是不屑一顾,继而冷漠地反问:“看这有什么用?考试又不考。”当我鼓励班里几个写字比较好的同学参加硬笔书法比赛时,他们的头摇得像拨浪鼓:“老师,我们没空去做这些闲事。”当我硬性要求作文要自己写,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时,他们面面相觑愁眉苦脸:“写什么?哪有真事儿可写?”  相似文献   

20.
搞笑一族     
真正的“饱和” 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的实例来说明“饱和”这一概念。一位同学忙举手说:“比如乘公共汽车的时候,人多得连车门也不能关上。”“不,这还不算。”有人马上站起来说道:“只有当后门挤上来一个人,而前门马上被挤下一个,这才是真正的饱和呢!” 找笔 勃拉温教授正忙着赶写一篇学术报告。 “亲爱的,”他对妻子说:“我的铅笔放在哪儿了?” “它不是正夹在你的耳朵上吗?”妻子回答。 “你没看见我都要忙死了,你就不能说得具体一点,铅笔究竟夹在哪只耳朵上?”教授有些生气了。 屁股想吐 在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