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前这份证件,右面写“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记者证”,左面写“通行证”、“兹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特派记者甄为民……在前后方地区进行采访工作时希随时予以通行”。记者证盖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的蓝印,以及“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参谋长”的朱印。  相似文献   

2.
眼前这份证件,右面写“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记者证”,左面写“通行证”、“兹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人民报社特派记者甄为民……在前后方地区进行采访工作时希随时予以通行”。记者证盖有新华社华中二支社的蓝印,以及“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参谋长”的朱印。就凭这张巴掌大的  相似文献   

3.
怎么办?新华社面临着目前新聞稿件出路的严重問題时,該怎么办? 办报!我没有意見。不办报,更是理所当然。一个通訊社有它自己特有的任务,不必要以办报作为副業。我想提出的是在“办报”和“不办报”的争论范畴以外的問題——新华社業务的發展規律問題。我認为,新华社总社早就应該設立一个机構。專門研究新聞業务、新聞学理論、通訊社業务的發展规律等問題,以作为督促、啟發、推进新华社业务的核心。我們不能在每次遇到“稿件出路的危机”或“稿件質量的重症”时,才来个“病急乱投医”。这种  相似文献   

4.
现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祖父连横,曾于1906年在台湾的台南与蔡国琳、赵云石等一起创办了一个“南社”,它与台中的栎社、台北的瀛社一起被誉为近代“台湾三大诗社”。近些年来,有的学者望“南”生义,认为台湾“南社”是柳亚子等1909年于苏州虎丘成立的“南社”在台湾的地方性支社。2002年,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博士生卢文芸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曾多次来信与我就台湾“南社”与大陆“南社”的关系问题进行切磋。我还以《台湾南社不是“南社”的支社》为题撰写了专文。  相似文献   

5.
近一段时期,新华社正在开展“护牌”行动,以维护国家通讯社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据了解,新华社之所以开展这次“护牌” 行动,是因为近年来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假冒新华社名义进行诈骗等各种违法违纪活动,同时社内极少数工作人员也存在违反新华社工作规范的行为,这些都损害了新华社的声誉和形象。由此想到,其它的新闻媒体就不存在上述的类似问题吗?是否也需要开展类似的活动呢? 笔者认为,许多新闻媒体也需要来一次“护牌”行动。因为声誉和形象很重要,特别是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就拿报纸来说,各种报纸…  相似文献   

6.
10月24日至27日,以“迈入21世纪的新华社”为主题、怍为新华社建社70周年纪念活动之一的2001年新华社新闻学术年会,在北京新华社新闻大厦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新华社党组在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的过程审确定的。 新华社社领导南振中、马胜荣、何东君、何平、范新德和总社有关方面负责人、特约研究员、论文作者共120余人参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生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新闻。1979年吕月3日《新华社新闻稿》第3473期、第3474期新华社加编者按刊发了湖北省巴东县税家公社杨家坪大队谭实华给新闻单位的来信,以及新华社记者杨正文、田庄对来信的调查附记。题为《不能把落实政策的好事当“资本主义”来批》。 新华社通稿发出以后,《人民日报》、《湖北日报》、《恩施报》随即在一版显著位置刊出全文,并因此引发了一场姓“资”姓“社”的大讨论,持续了近两个月。《湖北日报》从8月8日至9月14日在一版发文《肃清极左流毒,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9,(6):4-4
据新华网:新华社所属中国经济信息社与广州产权交易所5月8日签署协议.双方拟在珠三角地区产权信息采集传播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新华社金融信息平台“新华08”上建立“广州产权交易市场资讯与交易”模块,主要提供项目行情报价、产权市场资讯、产权交易平台等服务。  相似文献   

9.
新华社最近开展“护牌”行动,严厉打击社会上不法分子假冒新华社名义进行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坚决制止社内极少数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维护国家通讯社的崇高信誉。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给新华社建社七十周年的贺信 新华通讯社: 值此新华社建社七十周年之际,我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新华社全体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慰问! 七十年来,新华社坚持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导向,发挥正确引导舆论的主渠道作用,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为中央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准确反映我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原则立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世界性通讯社,是中国共产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赋予新华社的历史性任务。新华社经过几十年努力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繁荣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标志和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继续缩小与西方大通讯社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在国际舆论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把新华社建成一个更大更强的、与中国地位和声望相适应的世界性通讯社,新闻界在关注,新华社人在努力。10月20日召开的新华社学术年会就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探索世界性通讯社规律”为主题,汇聚了新华社人在理论和实践诸方面探索的成果。本期以“探索世界性通讯社规律”为专题,反映新华社人的努力、成就、探索与思考,并以此纪念新华社诞生67周年。  相似文献   

12.
获奖新闻究竟好在哪里?在激烈的竞争中其取胜的“诀窍”何在?笔者带着这个问题,最近翻阅了第二届“中国新闻奖”报纸、通讯社类的63篇获奖作品,觉得这些作品取胜的“诀窍”归纳起来主要在如下十个方面。一、以主题重大取胜。在63篇获奖作品中,有反映经济、科技、教育的,有反映民主、国防、战争的,有反映改革开放、搞活大中型企业、抗洪救灾的,还有反映干群关系、安全生产、文化事业等社会重大题材的。以一等奖作品《“东北现象”引起各方关注》(新华社1991年  相似文献   

13.
王家兵 《青年记者》2016,(10):102-103
中央苏区“红中社”是新华社的前身,1934年随中央红军长征,1937年根据中央的决定,在延安更名为新华社.当前学界对《红色中华》研究甚多,成果颇丰,只有极少量的研究涉及红色中华新闻台,一是后者没有留下比较完整的通讯作品,二是学界对于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至今存在模糊的认识.本文根据当时工作人员的回忆和不多的史料进行梳理,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脉络.  相似文献   

14.
2020年3月26日,在武汉宣布即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之际,新华社重磅推出了首部武汉战“疫”2个月全景纪录片《英雄之城》。45分钟的纪录片既是对武汉战“疫”的回望与思考,也是以全景视角唱响中国抗疫主战场武汉的英雄之歌,被评价为一部“为历史留影、为人民记录”的战“疫”纪实力作。影片全网推出后总点击量6.7亿人次,获得热烈反响和高度评价,获评新华社2020年上半年精品报道、社级融媒体好稿,以及中国记协“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十大精品案例”、第26届中国纪录片长片十佳作品等7项全国类奖项,被中央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15.
“新华社?!新华社记者?!”我脱口而出这样发问,并非以前未曾听说过新华社是什么单位,新华社记者是干什么的,而是因为碰到了一个关系我今后“入门”新的职业问题而下意识流露出的惊诧。 那是1974年11月14日上午刚上班,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政治部干部组张秉田同志的办公室。他通知我:11月15日前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报到,工作时间为半年。看到我如此惊诧,他便拿出一份传真电报给我看。那是内蒙古党委转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的一个报告,中心内容是为适应报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新华社稿《沈阳10万“倒骑驴”》,是一篇颇有特色的报道。它通过对沈阳市“倒骑驴”运输市场的生存和兴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活。“倒骑驴”是一种三轮脚踏车,因为两轮在  相似文献   

17.
前一个时期,许多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在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期间,由于使用“贫铀弹”而造成超标辐射,破坏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的食物链,并导致污染地区肿瘤、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增加,对这种病症现象统称之为“巴尔干综合征”。 可是,大部分媒体却把“巴尔干综合征”错报为“巴尔干综合症”。只有新华社通稿和《参考消息》及一些卫生专业报刊始终如一坚持报道为“巴尔干综合征”。 “综合征”,在医疗上是指出现症状不同而又有相关联系的多种病症现象的统称,是常用的医学名词。“巴尔干综合征”,显然是泛指在巴尔干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現在已經是一个强有力的国內通訊社,它的成長和壯大是新华社建設世界性通訊社的一塊牢固的基石。新华社正在向世界性通訊社的目标前进,它所發布的国际新聞和它所拥有的国外記者網就成为这一事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通訊社,就必須拥有一个強有力的国外記者網,从世界各主要国家收集新聞,然后向全世界传播。新华社从1940年开始在国內發布国际新聞。最初規模很小,業务也簡單,每天选譯几条塔斯社或海通社等外国通訊社的消息,供“今日新聞”刊用。1941年,延安出版了“解放日报”,随后爆發了苏德战  相似文献   

19.
早在一百多年前,当共产主义在資产阶級看来,还仅仅是一个“可怕”的“怪影”的时候,資产阶級就表示了它坚决反对共产主义的立場。而今,郑白濤却要求我們放弃阶級立場了。据說这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日見重要”,要使新华社迅速走向“世界性通訊社”,以加强通訊社的“人民性”。我看,这不过是“道士到市盗柿”的把戏,用隐晦的語言,掩盖那不可告人的丑惡。  相似文献   

20.
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最后一天,也是新华社设在人民大会堂的“两会”新闻报道中心最繁忙的一天。 8:10 新华社“两会”报道领导小组的朱承修和彭树杰同志像前几日一样从新华社大厦北门上车,前往报道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