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三卷本《中国散史》,是郭预衡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推出的一部杰作。这部一百五十余万言的煌煌巨,好似一座丰碑,标志着中国古代散研究达到的新高度。它体现了郭先生一贯的治“史”思想,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2.
近读张玉春先生《史记版本研究》,发现其引用《玉海》一则材料时,没有正确理解所引内容.误以为材料中的“七史”包括《史记》在内,实则是指“嘉祐七史”。众所周知,“嘉祐七史”指《宋书》一百卷、《南齐书》五十九卷、《梁书》五十六卷、《陈书》三十六卷、《魏书》一百一十四卷、《后周书》五十卷、《北齐书》五十卷.与《史记》毫无瓜葛。由此可见.引用古籍不可不慎。  相似文献   

3.
李学勤先生说:“孔子与《周易》关系如何,是中国学术化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确如古代史籍所说,孔子长期研习过《周易》,并亲自撰作了《易传》,那么《易传》便是有关孔子哲学思想的重要依据,同时探讨《周易》这部举世重视的古书的性质,必须与孔子和儒家联系起来。这会使  相似文献   

4.
李怡 《东方文化》2001,(1):81-86
陈寅恪先生是我国名的历史学家,古典学家和宗教学家,是本世纪的学术大师,其中《柳如是别传》是先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长篇巨,他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多年来知识的积累,在其晚年目盲体衰的恶劣条件下完成这部作品。“全书八十余万言,以柳氏本末为主,而附之以钱氏有关事迹,并详述柳氏与陈子龙、程孟燧、谢三宾、宋徵舆、李待问等人的交往关系,多发前人未发之覆。”  相似文献   

5.
董玉京 《寻根》2000,(3):39-39
《甲骨文书法艺术》为董 玉京先生新作。 董玉京先生为我国已故 考古学家董作宾(彦堂)先生 之哲嗣,因其家学渊源,对甲 骨文与甲骨学亦有深厚的研 究。甲骨文书契,有肥,有瘦, 有方,有圆,或是劲峭刚健,有 顽廉儒立的精神。或是婀娜多 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甲骨 文书法艺术》从甲骨文的特 性、甲骨文书体风格的分期、 甲骨文书法的派别、甲骨文字 的艺术、甲骨文“文字画”等方 面,对甲骨文的书法艺术进行 了全面而浅近的论述。书中选 录的名家甲骨文书法作品,既 可供研究者鉴赏品味,也是初 学者难得的范本《甲骨文书法艺术》…  相似文献   

6.
被誉为“史坛怪杰”的何光岳先生,又向我们奉献出了一部鸿著《周源流史》(上下两册,120万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令人钦敬,使人振奋。这部大著在目前的周史诸类论述中独领风骚,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一、体例特征从目前见到的周史著作中,大体...  相似文献   

7.
任重 《寻根》2005,(2):104-107
众所周知,《独立评论》是以胡适为代表的一众文化精英所创办的、发行全国各地乃至欧、美、日、德等国家和地区的刊物,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然而,对于这本刊物,世人只知道有胡适,其台下人物黎昔非先生则至今仍鲜为人知。黎昔非于1932年4月应胡适之邀出任《独立评论》的经理人,直至1937年7月25日最后一期《独立评论》出版之后,于7月27日离开北平,与《独立评论》相始终,  相似文献   

8.
此附录是朱宗震先生所作的原文,作者将之与《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3期发表的该文校对,发现的确出入较大。黑体标出的为被删去部分,括号内的为被加塞部分。请读者仔细领略此种“春秋编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是方豪撰写的一部人物传记集 ,也是他研究天主教史的代表作之一。全书以中国天主教史上有关人物作为叙述中心 ,以人为经 ,以事为纬 ,史以人类 ,人以史传 ,基本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从人物的活动中可以窥见当时教会的活动情形 ,实为一部中国天主教史。首先 ,方著虽为列传 ,实重“史”字。无论是从书名、选材到整部书的结构安排 ,无不体现这一特点。在序言中 ,方豪对其书名有一解释 :“我之所以取名《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 ,而不取名《中国天主教人物传》 ,可见我重在‘史’字。”从全书来看 ,书中所列人物 ,以记其成就…  相似文献   

10.
李正宇 《寻根》2000,(1):106-107
敦煌遗书P3351号,正面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第二十五》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背面有题记,题记之后,抄有十字形排列之文字一通,照录如下: 笔者初睹此件因不明其读法,莫知其义,亦不解为何物。查王重民先生《伯希和劫经录》及黄永武先生《敦煌遗书最新目录》,并未著录此件,盖皆视为学童沙弥涂鸦乱画之属,无文献价值,不值得予以著录之故。前几年编撰《敦煌学词典》,此件被列为词条,分配我来撰写释文,因对此文反复推敲揣摩,始知为古代失传的“十字图五言诗”一首。读为: “天阴逢白雨,寒路(露)结为霜,日照仁…  相似文献   

11.
袁燮(1144—1224年),字和叔,浙江鄞县人,师从陆九渊,学界称絮斋先生。袁氏《絮斋家塾书钞》为“其子乔崇谦录其家庭所闻,至《君爽》而止”(《直斋书录解题》卷二),非其手作。《四库》馆臣认为:“燮之学出陆九渊,是编大旨在于发明本心,反复引申,颇能畅其师说。而于帝王治迹,尤参酌古今,一一标举其要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十一)《书钞》不仅体现了袁氏的心学特点,而且是其政治思想的载体。  相似文献   

12.
章宏伟 《寻根》2005,(3):72-79
乾隆帝将编纂《四库全书》与翻译满文《大藏经》等同,视为其六旬后办的两件大事,并在其御制《清文翻译全藏经序》中不无得意地说:“……若夫订四库全书,及以国语译汉全藏经二事,胥举于癸巳年六旬之后,既而悔之,恐难观其成,越十余载而全书成,兹未逮二十载而所译汉全藏经又毕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物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根》2001,(5):111-111
2001年8月 21~23日,《中原文物》百期纪念暨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郑州召开。来自北京、河北、山西、江苏、四川、湖北、安徽、广东、陕西、河南等10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中原文物》是由河南博物院主办的文物考古类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77年河南省博物馆创办的《河南文博通讯》(内部刊物),1980年正式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81年更名为《中原文物》。2000年,又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原文物》的100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大会共收到各地学者…  相似文献   

14.
《中外文化交流》2003,(3):38-39
泷本弘之先生1947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上智大学外国语学部,长期从事中国版画史的研究,现为《中国版画研究》杂志主编、评论家。其编著、翻译有《中国古代版画展》、《苏州版画》、《清朝北京都市大图典》、《中国历史名胜大图典》、《中国绘画的历史》等。2002年11月,中国文化部和日中会馆在日本共同举办了“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中国百年版画展”。该展在日本获得广泛好评,很多参观者写下许多感人留言,泷本弘之先生数次参观该展并写下这篇观后感。」  相似文献   

15.
吴廷翰论道以《易》为宗,以孔子之言为准的思想,是对以往易学和经学思想的批判性总结和发展,其理论针对性是批评程朱以阴阳为气,以道为理的理本论思想,以及朱熹易学以图解《易》的治《易》方法。这亦是对张载、王廷相以来的气学理论的继承发展,体现了其经学与气学的结合,在明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来新夏 《中国文化》2014,(1):238-242
编者寄语2014年3月31日下午3时10分,来新夏先生不幸逝世,享年92岁。近十年,来先生与本刊往来密切,经常有文献考订和书事随笔交《中国文化》刊载,我们则有文必登。本期的两篇遗稿,即为先生逝世前不久寄来,谦称供“补白”之用。我们非常怀念来先生的学问风采。他早年得陈援庵、余嘉锡、张星娘等名宿之教,以历史学、方志学、文献学名家,《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书目答问汇补》、《北洋军阀史》、《方志学概论》等着述,足可成为沾溉後学的学术遗产。他出生浙省,就读辅仁,执教津门。思想自由,文笔灵活,着述宏富。噫!哲人远去,吾心伤悲,往事依依,不胜追怀哀悼之至。  相似文献   

17.
《序志》篇是刘勰为《文心雕龙》所作的自序。他在文中阐明了书名寓意、撰述动机、全书体例和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于此可见这一篇文章在全书中的位置。由於学术界对刘勰的思想与学术成就颇多争议,我为表明自己的看法,先後曾撰《〈文心雕龙〉书名辨》、《刘勰的两个梦》、  相似文献   

18.
侯外庐先生等的《中国思想通史》是一部系统完整且具特色的关于中国思想史的著作,共五卷六册,二百六十万字。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论坛》2000,(4):139-139
《周易见龙》是谢祥荣先生多年从事《周易》研究所获得的重要成果,于今年9月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名哲学家杨超为该书题辞:“易学在蜀,信然不诬!”  相似文献   

20.
來新夏 《中国文化》2012,(2):109-115
少好读史,《史记》为读史第一种。中学时代,谢国捷老师命读前四史,并告以读《史记》当先读《自序》,得其大要,然後读纪、传、书、表。迨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负笈京华,就读辅仁大学,受业於新会陈援庵老师,又命读《史记》,并告以先读《自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