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活动前应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应设置明确的、能引导学生按学习活动规律展开学习过程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设计认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即学习带来的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的知能变化,学习结果应该导学,导教,导评价,即要求目标与教和学的过程、学习测评具有一致性。这样的教学,才谈得上踏踏实实。下面的案例,对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从目标、内容、过程到结果都应该是开放的,既要有一定的目标与要求,又不能死扣这些目标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体现适当的灵活性,使教学过程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成效。案例一,不必拘泥招式,能打倒对手就行—内容的开放性在《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课中,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领悟到“问题从观察中来”,我并没有直接用教材提供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而是设计了一个简单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直接观察后尝试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由惊讶到好奇,最后迫切地提出真…  相似文献   

3.
杨利红 《成才之路》2012,(2):18-I0013
正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传统的以"教案"教的教学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障碍,必须向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学习方式转变,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由教案教走向以学案导"的思想恰恰合乎现代教育规律,即重视学习的过程。因此,恰当设计并运用"导学案",不仅能培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传统的教育使小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即"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很弱。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要使教  相似文献   

5.
传统地理教学着眼于教材的内容是否讲完、讲清楚、讲生动,形成了“教师教、学生学”的环境。而现代的教学思想、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以“导”为主,着重考虑和研究怎样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即学生接收、处理、贮存、输出信息的过程。关于教师的“导”与学生“学”的相互关系及处理方法我的体会是:1.地理教学应反映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教学系统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学生、二是环境。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收者、处理者,环境则是保证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条件———学习环境。作为教学系统中的环境,其功能在于促进、控制学生…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三导式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以教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在课堂上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由原来的"教"变为"导"。通过创建有序、高效、和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我们的教师作为有效的引导就体现在"三导教学"的设计上,因此,我们要根据新罗区进修校编写的"课堂三导"材料,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材料,进行个性化地设计教案和学生学习活动,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上出有自己特色的语文课。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的内涵来看,有效教学是教师教的活动,即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有效教学应表现为教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果: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发展;有效益:教学目标是否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一些数学教师制订的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存在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指导、缺乏教育技术与学习理论的指导、缺乏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目标指学生通过学习后所能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有导学、导教、导测和控制的功能。运用ABCD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步骤明确,将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是能思考、能活动的学生。传统的教育使小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即“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学”,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很弱。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应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的主动发展的位置上,也就是说,要使教育卓有成效,就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去实现这一目标,给学生主体参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CAI随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优秀的CAI课件适当运用于课堂教学,确实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创造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因此,它在现代教育变革过程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但就笔者亲身设计及参加类似活动的经历和所搜集的信息来看,当前的CAI开发应用还普遍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此提出来谨与同行们商讨。1 教师“教”与课件“教”存在矛盾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它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完成教学目标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的备课要做到“三备”,即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就是说,教师的教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这种思路是…  相似文献   

11.
<正>一节高效的、专业的课应首先回答这三个问题:一是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即教学目标。二是需要什么样的素材或活动,如何组织这些素材或活动?即教学过程。三是确定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即教学评价。现以人教版精通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6 Fun Story为例,力求阐述"课标即目标"的教学理念。下面展示几组常见的教学目标设计有偏差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可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数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变教为导,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那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导学作用,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提倡把"有效教学"落到实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教的主体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活动与自身教学过程的调控者。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亲历者、思考者,是学习过程的探究者、合作者,是学习目标的实现者。这两个主体在课内课外的互动,师生与教材、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的互动,优化了教师教学过程的"教与导",优化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学与习",可以更好地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改善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陛。  相似文献   

15.
刘春燕 《考试周刊》2013,(75):33-34
在教学过程中,教是手段,学是目的 ,只要教师导入有方:导其动脑,即引导学生思维、想象、联想等;导其动口,即引导学生讨论、训练说话;导其动眼,即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导其动手,即引导学生实验操作、写观察记录、画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学习能力就能在兴趣中提高。  相似文献   

16.
“因学而教,顺学而导”指的是因学生面临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发展需要及素质提高而教,促其成长成才;因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实际、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而教,促其爱学会学;因学生应具备的方法、条件而教,促其学有成效。即促使教与学和谐统一,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果 《物理教师》2022,(7):46-48+52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以提高全体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而深度学习是我国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为夯实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通过课堂活动的设计分步实现教学目标——即能力点,让学生逐渐从知道、理解到掌握,最终实现综合运用.活动教学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在教学中更加鼓励学生参与.本文以一节研讨课——上教版9年级物理第6章第4节第4课时“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为例,设计指向深度学习的“长程项目活动”,使课堂活动具有较强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由浅层学习进入深度学习有重要的引领作用,自然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本文基于加涅的学习理论和教学原理,探讨了以"学"导"教"为核心思想、以学习结果为教学设计切入点的目标导向式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程序,并将这种教学设计程序应用于"楞次定律"物理课的教学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9.
“目标”意为“里程”。教学目标顾名思义就是“教学里程”,即包含着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又蕴含着教学的整个过程。它以外显的言语,将整个教学过程浓缩于几句简单的语句中,操作性强、明确度高,让教者、学者一目了然,明白清晰。目标设置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成就和教学需要,对学习者具有强烈的激励作用。因此,对目标的设置教者应慎之又慎。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设置不恰当的现象较普遍。一、“猪鼻插葱”—被架空的教学目标 案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期望值的具体展开。它应根据教材、学生等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强调教学结果的可能性和可量化性,相对来说,它应明确、具体,操作性强。从上面例子可以发现。此类教学目标设计有其共同的特点:语言描述过于简单。看似语文的三维目标似乎都考虑到了,实则不然。目标陈述过于笼统、简单,无观察性和测量性,会引起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目标3“培养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学习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的要求实际上是空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靠这一堂语文课就能完成吗?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一节课是没有办法观察的,也没有办法检测的,这跟无目标没啥两样。这样的目标逐渐让语文缺席,语文味流失。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不要把"教学目标"淡化班级授课是现在教师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在班级教学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有计划的、有目的、有组织的让学生主动或被动接受学习的活动。因此,学习主体是多个的,并且又各不相同,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是随意的,应要有预设,也就是要有教学设计,现在提到的比较多的就是导学案。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导学案,都意味着上课前教师要确定本节课的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