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
  1.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证。《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培养。”《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要大些。”笔者认为,学习外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实行听说领先法教学是实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听说教学要求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一、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 1.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证。《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培养。”《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人手,听说训练的比重要大些。”笔者认为,学习外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实行听说领先法教学是实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听说教学要求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部颁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求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其中特别强调听说训练,要求外语教学从训练口语入手,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现行中学英语教材就是按照听说领先的原则编写的。大纲这样要求是符合语言教学原则和自然规律的。然而,目前很多中学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训练仍然是个极为普遍的薄弱环节,根本起不了领先作用。下面是我个人对听说领先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听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国家教委《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并明确指出听说领先、带动读写。听力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听说能力的培养又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教学大纲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译写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有鉴于此,笔者根据自己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听、说、读、写作为语言学习的四个基本技能,理应逐步培养,达到熟练,但根据我国目前的教学条件:班大人多,教学设施不够完善,课时较少,教学目标应有所侧重,不宜平均使用。虽说初学者宜以听说领先,力争使学生能开口讲英语,也应侧重阅读,这也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所决定的。多数中学生日后并非以英语为专业,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就是这样规定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说课教案     
一、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分析1根据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初中英语要求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听的方面,要求能听懂所学课堂用语并做出相应的反应,能基本听懂并能用所学语言叙述课文内容的概要。说的方面,要求能就课文内容进行简单回答,能运…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体现了新的外语教学法思想。新大纲规定了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学习语言离开了"听、说"就好比"无根之树",因此学英语不能把听、说、读、写对立起来,它们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而且在初中阶段听说应该领先。  相似文献   

9.
’97中考英语试题简析王书英一、命题的指导思想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作了明确的阐述,“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大纲对学生的成绩考查还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新中学生英语教材的大纲要求:“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因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坚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路子,坚持对学生进行“四会”能力的培养.现今中学英语教学虽说较以前注重了说的训练,但因为没有相适应的考核标准,教师、学生忽视了说的训练,所以中学英语教学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说的训练.如果不首先抓“说”的训练,就无法使学生整体英语水平得到一个全面的提高.由此我认为在现阶段中学英语教学中,要以“说”为龙头,以说促听,以说促读,以说带写,从面促进英语综合训练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刘映荷 《考试周刊》2015,(20):89-91
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一直是中学英语教学者和英语教学研究者探讨的一个热点。本文探讨了"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中学英语教学策略,并且认为只有先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心,从而带动读和写的跟进。  相似文献   

12.
李明卫 《双语学习》2007,(12M):129-129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应高度重视“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着眼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  相似文献   

13.
多年的英语教学一直以传播语言知识为中心,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深入,过去的翻译法、听说法已远不能适应目前和未来的教学。新的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大纲明确要求我们贯彻交际法教学原则,把外语课堂变成学生创造学习语言的场所。为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而教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必须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素质,以适应跨世纪外语交际的需求。其中听说能力可以说是衡量学生外语素质高低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具有口头及书面上运用英语进行初步交际的能力。“听说领先,读写跟上”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于是,众多英语老师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面对中考,大多老师为了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会倾向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法,结果造成英语教学高投入、低效率的状况。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既不让英语课堂偏离英语教学的轨道,又能让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听、说、读、写能力得以  相似文献   

16.
英语教学,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提高,而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能力快速提高.经过十余载中学英语教学实践,笔者发现紧扣中学英语教学"趣""基""杂""巧"和"测"五个字,将有效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杨德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2):177-177,179
《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应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 :“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 ,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大纲的这一阐述既明确了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 ,又指明了英语教学最有效的途径。就高中英语教学而言 ,如何利用教材这个“例子” ,对高中生进行听、说、读、写“四会”技能的综合训练 ,提高他们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是值得英语教师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在三年多的新教材教学中 ,笔者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 ,形成了一日一讲、一单元一教、一单元一译、一课一论、一单…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换言之。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英语。而不仅仅是传授英语知识。这就要求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同时明确其训练顺序是:听先于说。说先于读。读先于写。 根据新大纲编写的JEFC新教材,充分体现了听说领先的原则,而和教材相配套的口语录  相似文献   

20.
<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应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