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义网是对当前万维网的延伸和扩展.本文首先阐述了语义网的概念,然后对语义网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语义网在智能信息检索、企业间数据交换及知识管理、web服务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客观存在的属性。近年来.随着模糊语言学的发展.国内愈来愈多的学者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了深入仔细的探讨。但模糊性究竞指什么,不同学者之间还存在着分歧。本文从现代语义学的“语义场理论”出发.通过语义场的分类及语义场的对比.对语言的模糊性进行深入探讨.进一步展示语义场理论的价值.论证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客观属性。  相似文献   

3.
英文词语翻译与语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即语言或言语的意义进行分析,对语义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语言的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地理解原文的语义,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翻译出准确的语言.语义研究为翻译操作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迭罗夫和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迭伦的观点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检索工具是基于关键词的,在领域知识检索方面局限性很大,语义网的出现使信息检索提升到语义的层次,它使得领域知识的获取更加高效和准确.本文提出了基于语义的领域知识检索模型,设计并实现了JADE平台下基于语义的领域知识检索原型系统.对原型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快速发现领域研究者构成的集群并获取领域研究者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5.
语义联想是话语理解中的客观存在,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共同的思维习贯造就了共同的联想机制,因而就形成了语义联想的趋同性。其中包括积极认同对方言语动机的态度趋同和语义联想方式等方面的共同性.另一方面,话语理解又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语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对不同的人来说,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语义联想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王珍 《考试周刊》2010,(11):37-39
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及自然语言中。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首先提出模糊理论,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模糊语义都更加关注,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对模糊语义理论的研究一直有许多争议.本文试图对模糊语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阐述.由于模糊语义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对模糊语义研究有一些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的交际。  相似文献   

7.
对形式化语义在启发式病毒检测引擎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基于虚拟机技术的反病毒检测引擎的效率问题及启发式病毒检测引擎,发现其规则的选取对病毒判断的准确率影响很大。提出基于形式化语义的启发式病毒检测引擎.进行了计算机病毒语义关系框架及数据结构的设计,通过深入剖析不同病毒程序传染部分的代码结构,总结出病毒程序的典型语义特征,形成描述其典型语义特征的语义关系框架;在检测时抽取蕴涵在待检程序中的语义,进而建立描述程序语义关系框架;计算二者的匹配程度来确定程序是否含有恶意程序,从而达到检测未知病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自万维网创始人Tim Bemers—Lee提出语义Web概念及相应的参考模型以来,现已由当初的语义Web研究转向智能Web服务的研究.在研究W3C组织提出语义Web服务框架的基础上,这里给出了一个可行的语义Web服务发现的分层agent模型,为研究语义Web服务发现的上层建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VDM的指称语义元语言METAⅣ描述Eiffel语言3.0版本的语义.包括四个部分:①对原有的Eifel语法进行抽象,从而给出它的抽象文法.该抽象文法在保持原有语法风格的基础上,对原语法进行了一些适当修改.②描述Eifel语言的语景条件.它首先引入一些主要辅助域和主要辅助函数,然后给出各个语言成分的良构判定式.③定义对象模型、存贮空间和动态环境等语义域.④描述基于特征的各个语言成分的语义方程.  相似文献   

10.
卢青松  蔡庆 《考试周刊》2009,(43):201-202
语义场理论是关于词汇系统中词义分析的学说.是指在意义上相互关联的词组成的既完整又变化的词汇系统。语义场是由一个表示共同概念的上义词和一系列下义词组成,属于同一语义场的词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的.但又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并且有时是有层次的。根据语义场内各个词位之间的关系,语义场又分为各种类型。本文介绍了语义场的概念及内部结构,并指出了在英语词汇教学及阅读理解中,以期语义场理论能很好地运用于英语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即语言或言语的意义进行分析,对语义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语言的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地理解原文的语义,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翻译出准确的语言.语义研究为翻译操作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和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伦的观点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2.
罗雅丽 《考试周刊》2012,(22):74-75
本文针对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语义解读不清等问题,从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上阐述了该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并简要分析了语境、语义的定义及分类.从语境对语义的制约作用出发,对语义解读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语义分析存在如语义场理论,成分分析,语义公设等分析研究的方法.认知语言学家们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OVER语义加以探讨,提出新的阐释方法.基于本领域对OVER的研究,本文从意象图式的视角解析OVER,并尝试一种新的意象图式结合方式对OVER语义加以分析,即将OVER用法大致分化为静态场景与动态场景,并结合意象图式中的路径图式与容器图式,对OVER的语义提出见解.从而使对OVER的理解简单明了化。  相似文献   

14.
杨耀 《考试周刊》2009,(30):33-34
语言中的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不稳定的部分.它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词汇中词的意义也不是静止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加深而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活的语言共有的现象。在长期的语义演变过程中,有些词语的语义被泛化,包括语义的扩大、具体语义转化为抽象语义和专有名词的语义泛化。  相似文献   

15.
Labov做的关于一组“cup”图形的认同程度实验不但对原型理论进行了印证,而且指出个范畴边界的模糊性.但是“cup”语义的认知程度及边界的模糊性如何?通过对词典中一系列的“cup”的语义进行讨论和分析,发现语义的层次性.同时对与“bowl”的替换程度分析,找出影响替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处所词+Vp”与“VD+在+处所词”是表达动作或状态发生处所时常用的句式,文章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首先.句法上探讨了主语为受事时.这两类格式对动词句法形式的要求:两类句式是否都能在把字句中出现:动词带有附加成分时。两类句式的合法性。其次.语义上探讨了句式中动词和处所词的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和语义表达功能的差异。最后从语用上探讨了语用焦点、语用意义以及动作对象的定指性。  相似文献   

17.
殷凤霞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94-96,113
自动构建本体的关键是能提取出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为了能够提取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本文重点综合了汉语中“是”字陈述句的结构形式和意义,设计了关键词的形成及判断原则,从语义的角度构建分析“是”字陈述句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和状态转换表.通过文本预处理及使用传统的分词算法,设计了提取从属语义关系的算法CSREA(Contain Semantic Relation Extraction Algorithm),初步实现了从文本中提取建立本体所需的概念和从属语义关系。实例成功实现了从文本中提取概念及从属语义关系,表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郭珊珊 《考试周刊》2009,(6):182-183
本文在配价是语义范畴的基础上.通过句法和语义过滤.认定天气类动词是词组而非动词:通过语义蕴含测试和论证处所成分的价语成分资格.认定灾难类动词是一价动词;对汉语和英语在零价动词上的差异和深层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AGR特征和动词与配价成分融合是汉英零价动词差异的深层原因和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吴静静 《文教资料》2011,(27):24-26
现代汉语中.祈使句尾“了”的语义分析一直很有争议。本文根据认知一语用理论,利用语义演变公式“M2=M1+X”探讨了祈使句尾“了”的语义特征,并认为它是语法化程度不高的成分,其语义演变涉及语言的虚拟性、语用推理及语言主观化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宣心骋 《文教资料》2011,(34):43-45
本文采取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双音节比喻词做了语法结构类型上的梳理和分类。在区分比喻新:造词和比喻扩展词的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关系类型比喻:扩展词的关涉性语义成分与描述性语义成分的互动关系。引入并修正了施春宏提出的语义框架.并验证了其提出的词义衍化过程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