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对2019年5月3-5日西藏南部和东南部降水过程的环流背景、物理量场及其中尺度特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期间欧亚中高纬地区为三槽两脊型,孟湾风暴(法尼)登陆减弱后的低压(槽)和高、低空急流是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空西南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汽,高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低空西南风风速大小与降水强度有明显的关系。孟加拉湾特强气旋风暴"法尼"登陆后外围云系不断上高原,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水汽通量大值区向高原移动,不断地为降水区输送水汽;降水期间,强的上升中心为-1.6Pa·s~(-1),为降水天气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  相似文献   

2.
杭州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诗芳  郝世峰  冯晓伟  胡波 《科技通报》2010,26(4):494-500,545
利用杭州市近20年的1h雨量资料,分析了杭州短时强降水的发生规律,包括短时强降水的极值分布、年发生次数、月际分布、时段分布等气候特征。短时强降水雨量极值大多出现在台汛期间。杭州市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多年平均值为9.6次。杭州发生短时强降水的高峰期为7~8月。短时强降水容易发生在凌晨及午后两个时段。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有:梅雨锋、西风带低槽、热带气旋、副高边缘西风急流、局地强对流系统等。本研究通过MM5模式产品得到各大气对流参数场及单点探空曲线,为预报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个例分析发现,在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各个大气对流参数场中心与短时强降水中心对应较好,杭州探空曲线反映了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但是预报仅停留在定性和人工分析阶段,做出客观定量预报,并确定短时强降水的落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2005年9月1日至10月31日出现在我区大部分地区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对西藏初秋短时间强降水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描述和讨论了影响造成西藏初秋短时间强降水天气系统及其时空分布的特征;雨季结束期及夏、冬大气环流场的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1971年至2010年发生在西藏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资料的高空资料和地面资料,初步分析了西藏沙尘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西藏沙尘天气冬、春季最多,秋季较少,夏季很少发生;近40年来,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呈减少趋势。高原上存在大片的流动沙丘和大片荒漠化土地为西藏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沙源。利用沙尘天气个例分析了西藏沙尘天气的地面气象要素和高空环流特征,发现200hPa副热带西风急流、500hPa强锋区、地面温度、气压、湿度是沙尘天气过程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采用地面逐小时降水资料和NCEP FNL1° ×1°再分析资料,对给内蒙古东南部造成区域性强降水的影响因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台风和西风槽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副热带高压的稳定维持是台风北上的重要原因,高空槽携带的冷空气与台风暖湿空气结合造成赤峰北部的对流性天气;高、低空急流的耦合一方面上升运动加强,另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500hPa环流场、FY-2C卫星云图和相关产品等资料,对2013年2月15日至17日西藏南部特大暴雪过程的云图特征和天气尺度环境场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前西南低空急流加强,红外云图上西藏西南部方位不断有对流云团从阿拉伯海不上补充加强,为特大暴雪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汽。TBB低值带与降水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降水落区随着低值带的移动而摆动;射出长波辐射OLR低值区的走向与降水的移动方向基本是一致的。高低空急流的配置有利于暴雪的产生,且暴雪带随高低空急流的位置变化摆动。垂直速度、散度和相对湿度等物理量在中低层具有强降水特征,其空间配置极有利于大到暴雪的形成于维持,另外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迎风坡地形,对此次强降雪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2020年8月14日西藏拉萨出现强对流天气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资料、NECP再分析数据以及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资料,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期间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500hpa高度场上系统生成,地面上出现增温降压,配合高空槽过境,造成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为形成强降水过程得到了有利的影响系统,拉萨站水汽通量值较高;垂直速度存在一个-0.6Pa·s-1的上升运动中心,水汽和动力条件都很有利;雷达产品上,拉萨站上空回波最强值达到了65dBz,回波顶高达到9km,对流发展旺盛,垂直风切变上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FY-2F卫星云图TBB分布反映出降水期间有多个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生成发展,有利于TBB值的增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0~2013年影响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北印度洋孟湾热带风暴资料及西藏地面降水资料等。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了2000年以来造成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孟加拉湾风暴生成时间、源地、移动路径、中心强度及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影响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孟湾风暴年变化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峰值在5月和10月,影响区域主要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一线和藏东地区;风暴最大风速10级以上;主要生成于10~150N,85~950E;移动路径偏北或西北;150N以北、80~950E是影响西藏暴雨雪天气的关键区。孟湾风暴特征与西藏暴雨雪天气的范围和强度有关,当风暴中心位于900E及以东时,主要带来藏东的暴雨,中心位于900E以西时,造成喜马拉雅山脉一线的特大暴雪;其次风暴强度越强降水越大;风暴移动越偏北降水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应用MICAPS常规观测资料、FY-2卫星云图和T213 数值预报产品,对2007 年9 月3~6 日西藏大部地区的强降水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由北部低涡切变、孟加拉湾热带风暴登陆后的外围云系、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冷空气的共同影响而形成西藏大部分地方强降水过程.本文重点分析了产生暴雨的天气系统特征,大气垂直稳定度和产生暴雨的水汽条件和动力触发机制,并应用卫星云图分析了对流云团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对孟加拉湾风暴影响形成2008年10月26~28日西藏中东部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动力和热力条件、水汽条件、卫星云图进行不断分析,结果表明:孟加拉湾风暴在影响西藏高原的关键区不断生成北上高原,形成西藏中东部持续强降水过程;伊朗高压与深厚的印孟低槽环流系统配置对冷空气和孟加拉湾风暴云系进入高原的引导,巴湖低槽南段和印孟地区发展的正涡度不断向西藏高原传递以及高原上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印孟低槽前的西南气流引导、西藏中东部的西南风速辐合等源源不断的将孟加拉湾水汽输送到高原,为孟加拉湾风暴作用形成持续强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自动站资料,NCEP/NCAR 0.5°×0.5°再分析格点资料,业务台风路径数据以及FY-2D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在浙江省产生强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1)莫拉克台风在浙江产生的强降水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在时间上莫拉克台风降水可分为三个明显的时段;在空间分布上,台风降水与山脉地形梯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ITCZ处于较高纬度,莫拉克台风处于多个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复杂环境中,各个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莫拉克台风在登陆福建前移动速度减慢,引起台风持续性累积降水,是莫拉克台风在浙江产生大暴雨的主要原因。(3)对流层中低层偏东风急流和水汽通量大值区能较好的反映强降水落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图及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2日-3日通辽市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副热带高压西侧偏南风急流激发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以及冷空气与热带低压共同作用是造成大暴雨的原因;异常充沛的水汽条件是大暴雨产生的关键因素;高低空急流耦合使得上升运动增强,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地面辐合线是中尺度对流系统的触发机制;卫星云图上,不断有降水云团经过通辽市西南部,产生"列车效应",造成该地区的强降水。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西南区域中心所研发的SWC-WARMS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和西藏地区的地面实况资料,对SWCWARMS数值模式在西藏地区的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检验,分析SWC-WARMS数值模式在西藏地区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通过检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SWC-WARMS模式降水产品对西藏夏季强降水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尤其是对25mm以下的降水落区较好,对超过25mm以上的强降水落区预报范围偏大。(2)SWC-WARMS模式降水产品对西藏冬季强降雪和灾害性天气过程的预报能力较好,尤其是对西藏南部边缘地区的暴雪过程预报效果较好,对小到中雪的预报落区预报范围偏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ECMWF ERA50.25°×0.25°逐小时分析资料、FY2G云顶相当黑体亮温TBB等资料对2021年8月1日—2日07时通辽地区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通辽市本次暴雨天气过程受台风“烟花”北上变性为温带气旋与高空槽合并的影响,主要影响系统是高空槽、高空急流、低空切变线以及台风倒槽。(2)在暴雨过程中,通辽市处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上升区的抽吸作用有利于地面减压,而台风减弱成温带气旋北上为本次过程提供了水汽条件,过程期间整层大气水汽含量高。(3)强降水区与假相当位温高能舌区(能量锋区)相对应,并且上方存在不稳定层结,利于暖湿空气的辐合抬升。(4)通过对云顶相当黑体亮温TBB分析,流云团的发展对降水天气过程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强降水区域处于TBB等值线密集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西宁雷达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9年6月18日青海省东部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表明:西南暖湿气流、地面冷锋以及西宁西南方的雷暴与西北方向的新生雷暴合并加强,共同导致了这次强降水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旦增  德吉白玛 《西藏科技》2005,(10):50-51,56
本文通过现有的MICAPS提供的几种物理量和实况降水资料来分析近几年出现的强降水天气,找到一组相关的K指数、不稳定能量、沙氏指数与强降水相对应的指标,来作为预报强降水天气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路面再分析产品、卫星云图资料以及两家模式对比,对2020年6月16日夜间西藏那曲东部发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500hpa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大背景下发生,那曲东部受高原切变影响,出现风速上的辐合,并拥有良好的水汽条件,配合西南风输送的源源不断的水汽,是出现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发现那曲东部拥有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高低层良好配置,物理量配合较好,有利于降水的出现;另外青海沱沱河站的西北风向的转变使那曲东部降水更为明显;还从检验预报可知,对于此次降水,GRAPES-GFS模式降水预报比EC模式降水预报更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湖南省2014年7月上中旬降水时空分布以及与副热带高压、东北冷涡、高低空急流、地面冷空气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湖南大部降水比历年同期偏多,湘中偏北偏西偏多200%以上;强降水区域主要位于副高584线和588线之间,移动方向沿着584线向东;东北低涡的维持在一定的环流背景下有利于加强湖南省7月上中旬的强降水;高低空急流是强降水发生的有利条件;弱冷空气对湖南省7月上中旬强降水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15年6月22日南昌市出现了全是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积劳、内涝。这次大暴雨过程是一次高空槽东移、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中,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的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低层强的暖中心位于南昌附近,一方面使得温度锋区紧邻南昌,另一方面使得中低层垂直温差很大,是造成南昌多个时次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环流背景下,结合是天气实况、区域自动站资料和Necp Grib2再分析资料,对6月22日南昌市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总结此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特征,为汛期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卫星和雷达资料,分析了2018年7月16-17日,暖脊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极端短时强降水天气。最大雨强出现在齐齐哈尔泰来塔子城为80.5mm/h。暖脊控制下,副高外围的风速风向辐合造成的强降水。高层干冷、底层暖湿配置较好,风切变比较好,也有急流配合。云团发展较高,TBB值较低,降水指数产品具有一个的指示作用。降水回波持续时间长,累计强回波持续时间也较长,但最大降水时段的回波并不是很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