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务管理与互联网逐步走向深度融合,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成为政务新媒体发展新趋势,"微传播"日渐成为大众传播中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化、移动化、社会化、碎片化的微传播,为党委政府推行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水平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安徽发布和安徽政务发布两个政务微博微信发布平台为例,总结了当前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经验以及存在的难点问题,并从抢占舆论阵地、改造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能力、扩大传播效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不断提升政务新媒体影响力、吸引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4G移动网络的兴起和3G移动互联网的全面铺开,我国新媒体发展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即不断向移动化方向发展。把握好我军形象塑造的微信、微博、微视等"微平台",是顺应传播领域新变革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3.
这年,涵盖手机、电视、阅读器、可佩戴设备等在内的智能终端的发展趋势倍受关注,微博、微信、微电台、微电影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典型应用方兴未艾,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发展使得新媒体传播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强劲  相似文献   

4.
正主持人语:在新媒体主导下的传播格局中,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进而推动了媒介的组织传播模式及形态的改变。互联网技术下的新媒体发展引发了大众对微博、微信的追捧和使用,组织内、外部传播的新媒体沟通形态广泛以微博、微信为主。从传播学角度而言,微博、微信能够帮助人们多渠道的获取资源信息,使组织中的成员都有参与意见表达的机会。由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社会化的信息具有开放性和传播范围广泛等特点,不  相似文献   

5.
黄信 《中国广播》2014,(2):27-30
当前,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社会化媒体、移动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汹涌来袭,正在迅速抢夺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对原有的传播秩序、舆论格局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媒体的影响力和影响面正在或者可能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6.
王忆希 《东南传播》2014,(12):101-102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营造出社交化、移动化的"微传播"新形态。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网络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最主要媒介,高校传统媒体受到微媒体的冲击,亟需开拓新的新闻宣传阵地。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思路,研究微传播规律,在新媒体领域赋予高校校媒新的活力,是做好新时期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胡小川 《传媒》2016,(5):60-62
随着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爆炸性扩张,以大众传播为主导迅速向人际传播为主导的社会舆论格局转变.社会舆论实际上形成了“两个舆论场”,一个是由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组成的主流舆论场,一个是由移动互联网、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成的民间舆论场.  相似文献   

8.
崔文斐  倪勇 《青年记者》2016,(36):67-68
校园媒体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困境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特别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发展迅速,微传播急剧改变着中国的传播生态和舆论格局.校园媒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传播生态改变的影响,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崛起.但与此同时,由于其半封闭性,校园传播格局的改变并不彻底.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社交媒体的渗透应用,互联网在赋能多元主体传播力的同时,也在注意力争夺、话语权主导和价值认同建构等方面对传统权威的党媒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自2012年下半年开始,几乎与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同步起势,人民日报、央视、新华社等党媒先后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账号。2017年,在移动优先战略引领下,各主流媒体开始大规模建设新媒体客户端,形成“两微一端”新媒体传播格局。随着媒体融合的视频化转向,短视频平台陆续成为最炙手可热的媒介,  相似文献   

10.
"微媒体时代"是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代表,以微内容的自由整合和有效聚合为传播方式,满足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实现信息服务普适性的时代。本文从微媒体出现、微内容生产、微传播涌现,到微产业萌生的时代现象入手,通过对四个传播关键词的分析释义,勾勒了移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微媒体时代的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11.
张芸 《传媒》2014,(23)
正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媒体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2013年开始,新闻客户端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的第三大移动传播平台,并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和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潮流所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微媒介传播的迅速流行,传媒行业全面进入微时代。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受到了极大冲击,各大纸媒纷纷抢滩微媒介入口,开通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然而,囿于传统新闻传播思维,这些微媒介产品良莠不齐、处境尴尬。纸媒编辑如何创新编辑理念,运用互联网逻辑破解融合困境已经成为纸媒数字化进程中亟待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当今新媒体在中国迅猛发展,微信、微博作为依托自身资源、平台等,在各自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微信依托社会化关系网络,关系为王;微博依托社会化信息网络,内容为王。本文从关系类型、对于产品的延伸等多角度呈现微信、微博各自的特性,以及在构建各自传播生态上所展现的殊异。  相似文献   

14.
李佳宝 《新闻世界》2014,(11):64-65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兴起及发展,主流媒体微评论成为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主流媒体的评论不仅在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模式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在舆论引导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人民微评"板块为例,分析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在微语境下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叶海英 《青年记者》2017,(15):55-56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习惯形成,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微博、微信、客户端兴起,媒体融合促进了气象信息的传播. 气象媒体融合的发展与效果 1.从单向传播到报、网、移动新媒体互动模式.“互动”是媒体融合的关键,从报网互动,已经发展成为报、网和各种移动新媒体平台的全媒体融合互动.如今,融合发展正成为我国气象行业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气象报、气象网以及气象微博、微信、客户端协同互动,不断朝着构建现代化气象传播体系、提升传播实效和用户满意度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10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认为创新、变革与融合是这年中国微博客研究的重要主题。由于微博客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一种典型的融合性新媒体形态,所以微博客研究成为这年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为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及其新媒体理论拓展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7.
正传统报纸如何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并发展,这是摆在每一位报纸管理者面前的课题。十年前,就有学者惊呼互联网"狼来啦",当时的媒体人还不以为然。如今,除了办公PC互联网以外,新媒体的微博、微信在新闻领域以其快速传播和高覆盖率又一次遥遥领先,社交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信息的传播形态、人们的阅读方式和消费习惯。传统报纸的采编观念、出版周期、采编流程和出版工艺正在被新媒体技术所颠覆。这样的时代,我们只是领导着一群具有传统办报思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公众了解信息、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的受众不断增多,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避免地发生分流,所以广播要想发展,必须融合新媒体更加快捷、交互性更强、传播面更广等优势。本文试图以少儿广播节目与微信公众号相结合为例,探讨新媒体时代少儿广播节目如何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工具的应用发展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9.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将人们引领到了一个信息传播的新时代——"第三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且传播速度和扩散范围都让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然而,尽管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有着诸多优势,但是,随之而来也会产生缺乏深度、信息过剩、虚假信息、隐私泄露等问题.传统财经期刊应当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与自身的思想深度巧妙嫁接、相互融合,迸发出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期刊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正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媒体以其及时、互动、海量等传播优势,迅速占领了媒体用户市场,鲸吞着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搭乘移动互联快车,加强与微媒体的融合,成为广播谋求生存发展的有效应对之道。在利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媒介丰富广播传播内容、途径,增强受众黏性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传播内容的分众化、个性化,拓展传播路径,挖掘自身商业价值,是移动广播应用微媒体进行自我革命的未来方向。一、移动广播收听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