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星言 《高中生之友》2023,(12):45-47
<正>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优秀的人都懂得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并为自己所用。懂得欣赏他人,善于赞美他人,敢于为他人鼓掌,是一种格局,更是一种智慧。懂得欣赏他人,才能让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中国有句古话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意思是人各有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懂得欣赏他人,看到别人的长处,才能让自己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学会宽容     
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段台词:“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天地,它赐福于宽容人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有人说:“宽容是芬芳的花朵,友谊是它的果实。”有人说:“宽容是理解的桥梁,真诚和信赖是它的基石。”还有人说:“宽容是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我则认为宽容是世间一切真情与博爱编织而成的花环。宽容是理解的体现。只有理解,才能宽容别人。当同学无意中触犯了你,转头一笑是宽容的美态;当师长错责你时,无需辩个黑白是非,要知道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你好。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碰碰,想活得轻松就得学会宽容,想…  相似文献   

3.
爱心是师德的灵魂,老师只有付出真诚的爱心,才会与学生建立深厚情感;只有爱才会使师生之间凝聚真诚的信任;只有爱,才能使教育达到完美的顶峰。同时作为一名班主任更应该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于与学生交往,把握谈话的艺术,这往往比批评和厉声训斥更具威力。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爱、理解和宽容,就会转化为孩子对他人的爱,对他人的理解和宽容,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  相似文献   

4.
当代青少年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绝大部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能够理解他人,尊重他人。但是,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个人主义严重,对别人(特别是对老师)要求苛刻,不能够理解人、谅解人,以致师生之间心理产生隔阂,难于实现心理沟通。对此,教育工作者只有同学生增加交往,积极沟通,加深了解,正确把握学生思想上的疑点、难点、热点,才能“对症下药”,求得相互理解,从而统一双方的认识。然而,要通过心理沟通,去认识学生,理解学生,也并非易事,它不仅需要师生双方具有渴求沟通的心理基础,还需要具有观念相容这一沟通的客观支柱,以及借助一定的时间、环境、周围气氛和物质条件等传递媒介,更需要具有一定的沟通艺术。  相似文献   

5.
1.在对话探究式教学中确认“我”的存在。对话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与他人对话、交流、沟通,达到相互理解、接受、融合,甚至得到他人的尊重、欣赏。对话中,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单单是大脑的载体进行培养。通过“对话”,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尊重并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自重、自信,善于合作、乐于助人,独立自主和坚忍不拔。  相似文献   

6.
“汶川特大地震让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见识了生命的坚强。我们要积极投身到丰富的‘三生教育’活动中去,感受生命的珍贵,学会关心,懂得感恩,尊重他人,乐于奉献,把自己培养成爱生命、懂规则、善沟通、会约束自己、能宽容他人的人格健全的人。”这是昆明市春城小学六(2)班学生张一夫在课程启动之初对“三生教育”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正>班队活动是现行学校教学计划中开设的一门活动课程。善于组织和利用班队活动课,能让学生在班队活动课上充分秀出个人才能,让每位学生能充满自信,相信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宽容,学会自我批评,学会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学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班主任,必须注重善于与学生沟通,沟通是理解的桥梁,理解是沟通的前提,只有把握好理解与沟通,才能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随感两则     
理解·宽容·欣赏对待学生,一要理解,二要宽容,三要欣赏。理解是为了发现,宽容是为了提高,欣赏是为了激动。理解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桥梁,宽容是给学生舒展心灵的空间,欣赏则是给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每天读同学们的来信,总看到“孤独”“落寞”这样的词语,有的是由于太内向、太胆小不敢与人交往而缺少知心朋友;有的是由于不会与人沟通而得不到他人的理解;有的是由于朋友之间相互不能容忍对方个性的缺陷而矛盾重重;有的是由于同学之间相互猜忌而觉得难以相处;有的是由于跟父母之间缺乏沟通而出现代沟……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大学生大多是九零后,不论其家庭是贫是富,都是家庭生活的核心,由于他们聪明加之好学,在中学期间多受到老师及亲友的过多关注.迈进大学校园,当所有的优越不复存在,加之这个年龄段正处于青春躁动期,渴望亲情、友情、爱情,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宽容,但又不善于主动与人沟通、不会主动地去帮助和理解他人,使一些学生出现不适应,造成心理问题,带来一系列大家不愿接受和看到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欣赏,是对他人真诚的尊重和信任;欣赏,是分享别人成功的喜悦;欣赏,是宽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欣赏,是善待他人的友善。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与欣赏,同时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  相似文献   

13.
刘振华 《课外阅读》2011,(11):147-147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教师的理解宽容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也说过:“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老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  相似文献   

14.
第一题是一道命题作,命题作也有一定的开放性。既可写“沟通”给我们带来的新变化,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如“人与人之间隔阂少了,友谊多了”、“父母与子女感情加深了”、“老师与同学更加融洽了”等等。也可写“沟通”中的种种反常行为:考试时相互对答案。竞选班干部为选票而相互利用等等,你甚至可以写写曲解“沟通”的一些现象:单位里一些人与上司沟通感情,目的是为了博得上司的好感,争取升迁。你也可以写一写不同的人,如教师、学生、家长对“沟通”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心态,这样就可以做到“符合题意”这一基础等级。  相似文献   

15.
<正>宽容是什么?宽容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时,能充分地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拥有宽阔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美德。我曾看到一位老人的一首诗,他称赞:宽容是蔚蓝的大海,纳百川而清澈明净;宽容是高阔的天空,怀天下而不记仇恨怨愤;宽容是灿烂的阳光,送你甘霖送你和风;宽容是延续生命,生命的辉煌也只有闪烁的一瞬;宽容大度才能超越局限的自身,一语宽容,雨露缤纷,一生宽容,心系乾坤。然而,遗憾的是当今社会"宽容"的美德常常被遗  相似文献   

1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境界,它能使人超脱于俗事烦扰;宽容是一种涵养,是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桥梁。只有宽容,才能愈合摩擦的创伤;只有宽容,才能消除人为的紧张;只有宽容,才能使人们心理健康。人的一生中,会受到很多委屈,会无故遇到很多责难,虽然当时  相似文献   

17.
高琳 《上海教育》2013,(30):79-79
人们往往推崇“沉默是金”的人际沟通方式,我过去也很赞同。可是在参加了“另一种校本研修——以校为本的年级组研修”专题培训后,我的观念有所改变。在当今时代,与人沟通还需要另一种方式,即用“金”语融化他人心中的郁结,走进他人心灵,建立互动“良”缘,用智慧语言去构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梁美 《广西教育》2008,(34):18-18
感恩,是一种情感,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善于宽容和理解他人的广阔胸怀。感恩,是一种责任,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善于自觉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感恩,是一种力量,有了感恩就会拥有克服困难和奋勇前进的高昂斗志。同时,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从“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古训到“滴水之恩,当涌泉柑报”的谚语,  相似文献   

19.
所谓“移情性理解”,一般说来就是指能敏感于他人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领悟他人连本人也没有领悟到的意义,仿佛暂时“生活于”他人的心灵中。这种心态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理换位。 班主任的威信是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时形成的。这种威信是有效地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教育学生,是一项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正如斯大林同志说:“要小心翼翼地培养人,就象园丁栽培心爱的花木一样。”班主任对学生真诚的爱和尊重是进行移情性理解的基础。 教师只有研究和理解学生心理,理解他们的需要、爱好、兴趣等,然后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才有心灵的沟通。善于用教师的头脑去分析问题的同时也要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思考和体验问题,并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学生  相似文献   

20.
【引言】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第二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为学生处理与他人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实现这一目标教材在八年级(上)设计了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第四单元“交往艺术新思维”。在与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相处过程中,除了真诚,最重要的是宽容。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为人宽容,就能赢得友谊,获得更多的朋友。善于宽容,利人利己。所以,教师首先宽容学生,学生才能学会宽容他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