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11月,本栏目曾介绍了泰州市大冯初级中学晨风扬帆文学社的孙朝阳同学做校刊编辑的故事。与之相比,红杏文学社社刊编辑的竞选则更有看点,他们每年都有竞聘,以老社员带动、帮助新社员成长。何力加同学两次参与竞选,终于成功。在这个过程中,他学到了许多,也促使他更加珍惜这份工作,尽好责任。  相似文献   

2.
美术编辑是报刊编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一些校报校刊并没有专职的美术编辑,此项工作多由承当文字编辑的语文老师或爱好文学的学生兼任,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纰漏在所难免。本文就兰州首届中小学校报校刊评比中发现的共性问题来探讨几种美术编辑通用的技巧。  相似文献   

3.
书教我成熟     
家中没有藏书。小学的时候我有了第一张借书证,初中的时候学校有了图书馆。我在进才读高中,周围很多同学比我出色得多,我很灰心。后来当个校刊编辑,读很多同学的文字——他们都在进步,我却浮躁。我阶段性地情绪低落,那是一种实实在在可以感受到的不自信。像一只小船,一路顺风地行驶,倏忽间来了逆风,它向往前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校刊工作,一九八五年四月,经校行政会议通过并由校长任命,成立了校刊编辑出版委员会(简称编委会);制订了《校刊工作暂行条例》;决定在出版主刊《教学通讯》的同时,每半年出版《科技译文专辑》一期,并把原属群众性的文艺专辑《江花》纳归校刊编委会统一领导,每年出版二期;从此,校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逐步迈向正规。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进一步办好高校学报和校刊,省教育厅于10月12至15日,在郑州召开全省高校学报校刊工作首次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20多所院校学报、校刊的编辑近四十人。会上首先传达学习了教育部有关办好学报的文件精神,大家就如何办好学报、校刊,开创刊物的新局面等问题,交流了情况,并进行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6.
音乐麦田     
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校报校刊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学校报编辑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年会暨中学校报校刊与学生媒介素养论坛日前在雁城衡阳开幕。本刊编辑欣喜地发现,不少高中学校都办有自己的校报校刊,而且印刷精美,质量不错,从中涌现出来的师生佳作更是令人目不暇接。本刊将陆续选发佳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校刊在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办好校刊?要确定刊名、办刊宗旨、办刊目标、栏目设计,还要注意周期、交流、编辑、稿源、校长的作用。文化兴校,就要让校刊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8.
同学少年:08:17:22听说你小时候并不喜欢写作文,后来为什么会有戏剧性的转变?左北:08:20:14小时候一看书就头疼,对写作文几乎到了痛恨的地步,完全想不到,有一天我会爱上写作,体会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幸福。上高中后,糊里糊涂地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认识了一群为文字哭笑的朋友,做校刊编辑,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开始了与文字为伴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左北 《同学少年》2013,(5):26-26
同学少年:08:17:22 听说你小时候并不喜欢写作文,后来为什么会有戏剧性的转变? 左北:08:20:14 小时候一看书就头疼,对写作文几乎到了痛恨的地步,完全想不到,有一天我 会爱上写作,体会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的幸福. 上高中后,糊里糊涂地加入了学校的文学社,认识了一群为文字哭笑的朋友, 做校刊编辑,参加各种作文比赛,开始了与文字为伴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教育》2007,(4)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办起校刊校报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人们眼里,校刊校报已被看作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校刊校报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加以打造。本文多次作为文学社指导教师及学生编辑的培训内容,为校园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作者曾于2006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文学发展论坛”作专题发言,并获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单位的联合表彰。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该校校刊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全国校刊最佳编辑奖”。  相似文献   

11.
巴金在1985年答香港中文大学校刊编辑问时说:“1928年我在法国沙多——吉里城拉丹中学写完了《灭亡》,想取个笔名,刚好当时的中国同学巴恩波投水自杀了。为了纪念他,我便取了‘巴’字,而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我就取了一个‘金’字,合成了‘巴金’的笔名。”巴金笔名的由来@朱晓红  相似文献   

12.
才尚臣 《教育》2007,(2S):38-39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学校办起校刊校服俨然已成为一种潮流。在人们眼里,校刊校报已被看作是校园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甚至有些学校还将校刊校报作为学校的特色品牌来加以打造。本文多次作为文学社指导教师及学生编辑的培训内容,为校园社团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本文作者曾于2006年8月在“第四届中国校园文学发展论坛”作专题发言,并获全国少工委、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单位的联合表彰。2006年12月在“首届全国校内报刊评比活动”中该校校刊荣获“全国最佳校刊一等奖”“全国校刊最佳编辑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改进校刊编辑工作的几点思考赵向华中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庞大的教育系统,它的教育空间大,办学层次多,辐射面积广,其间,起工作指导和信息沟通作用的就是各级电大的校刊。作为政策、理论、知识和动态信息重要载体的各级电大校刊(综合性、理论性、学术性和指导性刊...  相似文献   

14.
编后     
为满足广大报纸、期刊编辑工作者的需要,我们将今年八月初,我院在苏州主办的“高校校刊、学报编辑讲习班”上的讲稿和各高等院校编辑部提供的论文,整理选编,印成这本《编辑工作专辑》。  相似文献   

15.
简讯     
<正> 据《安庆师院》校刊报道:我院中文系同学看过影片《高山下的花环》后,深受教育。该系团总支和学生会,结合同学们的认识和感受,写成慰问信,寄给了  相似文献   

16.
詹宏志 《新读写》2012,(10):49-49
我们是一群高中校刊的编辑,才十七八岁,我指的当然是很久的,呃,三十三年前,世界离我们很远,台湾还很安静无知的时候。这三位高中生刚刚编完校刊,靠着写了大量的稿子领到一笔小财富,正想拿这些稿费来做点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我提议说:“我们去台南吧。”  相似文献   

17.
一位曾经就读于上海市罗山中学、现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的蒋磊同学给我们学校校刊编辑部发来了一篇题为"假如我是初中校长"的文章。全文如下:假如我是初中校长,我的学生将不再被逼着上  相似文献   

18.
大山的儿子     
1996年9月4日,太原电子技校新一期墙报出来了,上面赫然写着“向栗高峰同学学习”的醒目标题,标题下写着:“栗高峰同学8月31日在公寓楼楼道里拾到610元现金,立刻交到了学生科值班老师那里。”栗高峰,何许人也?作为校刊通讯组成员的我马上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报道材料。于是,明察暗访,便有了这篇稚嫩的通讯报道。  相似文献   

19.
8月11日至13日,"全国老年大学系统校报(刊)编辑研讨班"在济南举办。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老年大学校报(刊)的编辑齐聚一堂,畅谈办报、办刊经验体会,就如何充分发挥好校报、校刊在老年大学办学工作中的作用发表了真知灼见。研讨班由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宣传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的取材前一阵子,有一个中学生,在校用午餐时,和同学玩闹,结果筷子插入喉咙,变成植物人。这件事引起了许多学校的关注。那时候李有容小朋友是校刊总编辑,就选用了这则新闻写了一篇文章,呼吁大家注意安全,因为许多危险常常是在一不小心下造成的,这篇文章就成了当期校刊的“新闻评论”。□参考范文为什么有人吃饭的时候,筷子会插入喉咙里?为什么放学时候,有人滚落楼梯?为什么上美劳课时,刀子会插入同学的腹部?为什么有人坐下的时候,椅子忽然不见,摔成植物人?……许多的校园悲剧,常是小朋友轻忽危险的后果。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